趣味性 [论水墨的趣味性]

  摘 要:趣味作为水墨画独特的审美指标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水墨画中所包含多层次的,能激发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美感的各个要素总和。需要画家具有深厚的学养智慧、通达的处世原则、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墨趣;水趣;纸趣;笔墨趣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32-01
  一、中国绘画理论中的“趣”
  (一)“趣”的美学内涵
  “趣”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最开始出现在六朝书画理论中,且在传统艺术理论中普遍运用,蕴含着独特的美学精神与文化理念。
  艺术形象的塑造要靠艺术技能、审美情趣、艺术表现来完成。“趣”的表现形态灵活多样,其本质特征有主客观统一性、生命自由的灵慧性、虚实相生的特性及强烈的心理趋向性。“趣”审美内涵有三种:一是指艺术家的审美意趣,二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某种独特的审美旨趣,三是艺术作品中富有言外之意、有意韵的审美意象的鲜活生动性与独特奇异性。
  (二)“趣”的衍变和发展
  在中国的绘画理论中,以“趣”评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趣”是对生命之乐的一种感知,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审美感觉的自足。 “趣”客观上代表了一种审美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主体审美体验中妙不可言且不断延伸的美感,也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美学境界与审美鉴赏追求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水墨画中的墨趣、水趣、纸趣、笔墨趣
  (一)墨趣
  1.破墨:破墨是把纸上的原有的造型轮廓和界限利用其水分的自然的渗化,冲开打破进行重塑。
  2.泼墨:泼墨法可点、刷、涂、抹、浇、洒等,随心所欲,淋漓潇洒。
  3.积墨:这种墨法用墨层次由淡而浓,待墨迹稍干,根据需要再层层皴擦点染直到画足为止。
  4.宿墨:运用宿墨古已有之,因宿墨落笔后不易于改动且较有覆盖力,所以需要有较高的笔墨功夫,宿墨在纸上会产生微妙的肌理纹饰含水旁漫渍,笔痕犹存自成天趣,自有一种烟雨氤氲之气。
  (二)水趣
  1.水破墨、墨破水:用水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待墨落于纸未干之际,用笔以清水破之称为水破墨,因未完全干的墨与水的碰撞晕化的墨痕,显现出水晕墨趣的韵律。而墨破水是趁纸上的水分未干时以墨破之,墨随水晕化。
  2.让水:用水画物象,用墨画其上,有水处墨让开,无水处墨随之晕化,独具乐趣。
  3.渍水:渍水可使墨晕、水晕出现模糊的渍痕,可以表现云雾缭绕、风起云涌的远山模糊的景象。
  4.铺水:所谓铺水,即在将完成之际铺以清水施于作品上以用于承接气韵、调和画面。
  5.浸水:在清水中滴入墨,任其自由游走,要是出现符合画面需要的幻象,立刻用质地较厚的宣纸一拂而过,水面飘浮的墨丝浸到了纸上,整理入画。
  (三)纸趣
  自汉代发明了纸,“水晕墨章”始唐正式成为一种绘画样式,但在那时画家使用的纸只是便于深入细致的刻画且很厚的熟纸,并不能使水墨性能得到最大发挥,到了元代,产生了适合发挥水墨性能随意挥洒的生宣纸,致使水法、墨法得到了新的演进。生宣作画多水墨趣,将水与墨随之入内渗透发生变化是生宣特性,因为有水的特性引发了墨色的韵律和层次感,同时还能找到笔触的乐趣。
  (四)笔墨趣
  中国水墨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显著标志就是讲究笔墨,中国画的笔墨蕴含意象,富有生命,有灵性,有意韵。笔墨不仅仅是技巧,更是笔性与心性的相溶相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外象与心象的圆融。用笔的刚、柔、劲、健、毛、涩、圆、厚、枯、润、干、湿,通过线的快慢转折、顿挫表现物象的节奏与韵律,每一笔每一点都是创作者功力、心性、修养的体现。
  三、中国水墨画中的“趣”
  中国水墨画强调笔情墨趣,所谓的情趣并不是靠笔墨本身就能产生,而根源于笔墨主人,即在画家的内心深处,在那里蕴蓄着一定潜在的情趣。
  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还原、再现,而是超越与表现。水墨画发展至今,对水墨趣味的追求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同时笔墨趣味应当随时代。围绕着水墨寻找各种可能性,使水墨领域不断的扩展,要在不断汲取和补充多方面对中国水墨画新鲜有益的文化给养,又能在借鉴吸收的同时保持民族艺术特色。而且还应该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主观情感的表达,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审美意境、笔情墨趣等民族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的生活气息与个人志趣,探索出更多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艺术表现形式,生长出画面的表现性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绘画样式。
  参考文献:
  [1]美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推荐访问:趣味性 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