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在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

  摘 要:连锁经营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从而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急需大量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和连锁经营管理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本文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商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背景,结合目前连锁经营的现状,借鉴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办学模式,通过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培养方案;工学结合
  
  连锁经营模式自1983年进入我国,仅用了十余年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50年才能完成的业态演变。目前,连锁经营模式已渗入到众多领域,包括餐饮、零售、服装、医药、酒店、教育培训、房产中介、家庭装饰、休闲健身、汽车维修与保养、美容与化妆品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着连锁企业提供的方便和快捷。《2008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来几年对零售业各类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但现在人才缺口达600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此外,我国零售业众多的原因使得零售业从业人员供应量满足不了需求缺口的日益扩大。部分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的专业,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弥补这一人才缺口。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组织调研的((2006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杏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业人才状况是:1、本土零售从业人员“三低”现状较为普遍,即学历低、整体素质低、专业技能水平低;2、零售行业快速增长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缺乏的矛盾;3、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等零售专业人才需求居榜首。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在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上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定位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际化连锁企业发展需要,掌握连锁经营的基本原理、熟悉连锁企业购销存业务流程和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关系协调能力的连锁经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连锁企业总部各管理岗位、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管理岗位、连锁门店管理、折扣店、便利店、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高职学生在专业教育方向应该突出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应当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从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准确地确立高职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前提,根据我国连锁经营人才需求的现实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连锁经营迫切需要三类人才:一是理货员、营业员、配送员和收银员等操作型人才;二是店长、部门主管和职能管理者等管理型人才;三是规划、调研和决策等领导型人才。这三类人才的结构应呈金字塔,操作型人才位于金字塔底部,需求量最大,单项技能要求较高,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低;领导型人才位于金字塔的顶部,需求量较少,但需要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管理型人才位于金字塔的中层,主要职责是处理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掌握的技能应具有一定的复合性。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笔者认为操作型人才主要应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领导型人才主要应由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来完成,而连锁企业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则应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虽然各地区、各行业的连锁经营情况有所不同,但高职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基层管理者,主要职业岗位群是门店店长、部门主管和职能管理者等。
  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开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学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是一线服务员或基层管理者(如小店店长,大店的组长),培养本科人才的上海商学院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中层管理者和大店店长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目前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有执行力的中层管理人员。虽然全国已有136所高校开办连锁、特许经营管理专业,但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低,不能很好的解决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所以,应该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
  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2+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校内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完成预就业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促使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完成了从学生到一线工作者的角色转化。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曾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进一步转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模式;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这就为高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和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二)工学结合是加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举措
  连锁经营业态众多,各个行业的连锁企业都有其特点,具体岗位更为广泛,基层岗位如销售、采购、仓储、配送、理货、保安等;中级管理岗位如部门经理、店长、采购经理、财务经理等,职位不同则技能需求各异。但是,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存在着具备现代经营理念、掌握现代连锁运营操作基本技能并拥有向高级管理岗位晋升的潜力的这些共同点。
  职业能力的培养可采用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或在校内实训室模拟操作,或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锻炼,各种实践教学模式应该衔接配合。但在实践教学之前的认知学习不能忽视,为此,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自编了教材《连锁经营管理实务》,从总体上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对本行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以此为基础构建实践教学,课堂上大量分析连锁经营的经典案例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连锁经营门店运营与管理》这门课实务性较强,可压缩理论教学的学时,增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的学时,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
  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在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二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结合是培养连锁经营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办学中要以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为平台,加强校企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春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1订单式”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曹静.关于店铺开发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8,(4).
  [3]刘必千、曹林峰.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 2008, (38)。
  [4]张梁平.高职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职业教育研究,2005(2)
  [5]江明光,陈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引进与咨询,2005(2)

推荐访问:工学 人才培养 连锁经营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