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甲天下(下):天下美玉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开拓西域,使得新疆和田玉大量地输入内地,因此,唐代玉器材料以和田玉为主。唐代玉器,生产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质量上均是精雕细琢,其品种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新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的特点。器形以装饰用玉和生活实用器具为主,玉佩一改战国及汉代佩玉的组合形式,出现了头部装饰玉步摇。玉步摇由金、银、铜等金属嵌玉而成,是唐代特有的。另外,出现了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以及新器形玉带板。
  唐代玉器装饰纹样方面多姿多彩,首次出现了植物纹图案,常见的有各类花卉瓜果,并且出现了飞禽走兽、人物纹饰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最重要的特点是在花、鸟、兽等器物边缘饰有细密而较长的阴刻直线,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另外三岐骨朵云大量使用,这种纹饰,云尾细而长,云头分为三部分,两侧往外卷,中间部分小而团,微微向前凸(图1)。
  唐代玉器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中亚等地区的艺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玉雕风格。另外,还有唐代独有的胡人形象,胡人无冠,卷发,深目高鼻,穿紧身窄袖长衣,足着长筒靴,或翩翩起舞,或手执奇珍异宝跪地敬献,或弹奏各式乐器,或舞狮,或呈杂耍状,是当时唐与西域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图2)。
  宋代玉器继承了唐代写实的风格,形神兼备,以日用玉器和装饰玉器为主,同时盛行仿古玉。玉器造型新颖别致,做工精细,自然逼真。器物造型与纹饰在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多取自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题材,如花鸟纹佩、折枝花纹佩、持荷童子佩等都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作品。尤其是花鸟纹佩受到当时绘画艺术影响,镂雕技术出神入化,形态优美,多具写实风格,花朵、花茎、羽毛一应俱全,精雕细琢,刻画得非常到位。
  宋代的玉雕童子是该时期典型的作品,但在考古发掘品中极少见到,传世品中却屡见不鲜。一般雕为大头,身着大马甲,窄袖,手腕带环,大肥裤。形态各异,有的攀枝而立,有的手执荷叶,眼眉上方有两道阴刻线的八字眉,运用阴刻直线、弧线勾勒出五官、手足、衣纹等细部特征。童子形象刻画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栩栩如生(图3)。
  辽代国号契丹,与宋、金两朝同时并存。辽代玉器在受宋玉文化影响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代玉器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制玉传统,纹饰与造型变化不大。善用各种组佩形式,在一件大的玉佩下面连缀数件小型玉坠,可系挂于腰间。辽玉在题材上随意自然,不受任何程式化的束缚,玉器的造型风格不仅具有浓厚的契丹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同时还兼顾到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图4)玉材大多采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玛瑙和水晶,且善用金、银、玉,并使之融为一体。
  金代是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与南宋相对峙。女真族是生活于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很善于学习和融汇汉文化及契丹文化。其玉器无论是出土还是传世品都较为丰富,种类繁多,玉质精良,精雕细琢,多以自然界的动植物为题材。金代玉器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们不仅仅是表现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动物,而是花与鸟、龟与荷叶、鱼与水草相互衬托,动静结合,同时表现出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春水、秋山玉,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时代风格,这两类装饰题材充满了山林野趣,再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春、秋两季狩猎生活的生动场景。
  春水玉表现的是契丹、女真族豢鹰捕鹅的狩猎活动。通常采用镂雕来体现水禽和花草,有鹘攫天鹅、大雁、荷叶、芦苇等。常见的为镂雕海东青攫天鹅饰,鹅体肥硕,头向上,颈弯曲,圆眼,张口。海东青紧啄天鹅头颅,天鹅展翅作挣扎状。海东青的腿部雕刻一打结的飘带,说明海东青系人工饲养。天鹅身上的羽毛呈鳞状,翅膀用阴纹和阳纹相结合雕琢的羽毛排列整齐,具有立体感,反面用阳纹勾勒鹅爪。(图5)海东青又名吐鹰鹘,主要生长于黑龙江流域。它体小机敏,疾飞如电,勇猛非凡,自古以来深得我国东北各民族的喜爱,有专人进行驯养,专用以捕杀天鹅和大雁。
  秋山玉表现了辽、金贵族射虎杀鹿的狩猎活动,是以山石、柞树、猛虎、群鹿组合为主题图案的狩猎场面。在雕琢技法上,有单面雕和双面雕,常留有赭色玉皮巧作秋色,有柞树藏虎,有山林群鹿,也有虎鹿并存,且多以山林衬托。所表现的场面并不像春水玉那样残酷无情,而是反映了兽畜共处于山林、相安无事的北国秋景(图6)。
  元代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玉器在宋、辽、金玉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上略显粗犷,艺术风格与前代迥然不同,体现出蒙古族剽悍粗犷豪放的气魄,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出现了玉炉顶和玉押印等新型玉器(图7—1、图7—2)。
  元代玉器的装饰纹样沿用了宋、辽、金玉器传统题材,大量地采用花鸟、花卉纹,春水玉、秋山玉更加世俗化,春水玉逐渐演化为鹰击天鹅及芦雁荷藕图,而秋山玉逐渐演变为福鹿图案,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器物上常出现蒙古族人形象。雕琢工艺善用镂空,多层透雕,层次分明,技艺娴熟,具有较强的透视效果。采取深凸雕和浮雕技法,主题纹饰突出边框。善用重刀等手法,主要表现于人物的颈部、动物的四肢和飞禽的头部及翅膀等部位,似断非断。玉器风格豪放,刀法粗犷劲逸,不讲究细部琢磨,在器物背面留有较多的凿痕,这些特点为明代玉器的粗放艺术风格作了准备。在方形玉器的边框处理上,将直角雕成委角,刚柔并济,显得十分优美。元代玉器在种类、纹饰和雕琢技术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图8)。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由于皇室的重视及民间赏玉之风的盛行,玉器制作业蓬勃发展进入繁荣时期,无论是出土玉器还是传世玉器都相当地可观。
  明代玉器雕工粗犷浑厚,不拘小节,器物只注重抛光而不注重碾磨,仅打磨外表,表面有较强的光泽,而内层不抛光,内外反差较大。
  早期作品继承了元代简朴生动而浑厚的风格,到了中晚期生活实用器皿增多,出现了大批珠宝金玉镶嵌器皿,大量出现文房用具,仿古玉器也趋于成熟。玉器纹饰图案布局繁密,主次不分。盛行吉祥图案,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出现大量有寓意图案的作品。常见纹饰以松、竹、梅、龙纹、花鸟、动物、缠枝花卉、山水人物为主。镂雕技术更趋于成熟,图案层次较多,以粗犷简练的线条构成精美的图案,花上压花,枝下有枝,丰富多彩(图9)。
  清代是我国制玉业最繁荣的时代,在学习历代玉雕之长处的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清代玉器存世量多,种类丰富多彩,题材多样,精品荟萃,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但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并不多,多数为传世品。用料更加广泛,特别是翡翠的出现,为清代玉雕增添了光彩。玉器雕琢精细,纹饰繁琐,丰富多彩,新创花鸟虫草等纹饰,并在玉雕上出现了御制诗及各种铭文,出现了众多的新品种,有仿古彝器、山子、屏风、花插、熏炉、鼻烟壶、烟碟、如意、朝珠、翎管、香囊、手串等,仿古玉几乎可以乱真。尤其是乾隆年间的玉雕工艺达到了顶峰,以精雕细琢典雅华丽的风格而独树一帜,是中国玉文化史发展登峰造极的时代。特别是具有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传人中国,其典型特征有器薄体轻,透明度高等,且以实用器皿为主,主要有盘、杯、碗、壶、盒、盂等,图案题材均为写实的花卉果蔬(图10—1、图10—2)。到了清晚期因局势混乱,遭受外国的侵略,经济严重受挫,国力衰竭,新疆玉贡停止,宫廷玉器也日渐衰落,此后清代玉作就再没有振作起来,玉器艺术也一落千丈。

推荐访问:甲天下 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