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小说 [探析《欧也妮葛朗台》的语言艺术]

  摘要:《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满意的一部作品,它深刻的主题思想及批判意识毋庸置疑,人物形象如葛朗台也被奉为世界典型,而小说高超的语言艺术则是体现小说内涵与典型的重要手段,本文即从小说仔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的比喻、精简夸张的语言及其语言高度个性化四个角度来探析其语言特色及展现的人物特征。
  关键词:《欧也妮·葛朗台》;细节描写;比喻形象;精炼夸张;语言个性化
  巴尔扎克对《欧也妮·葛朗台》甚是满意,认为这是他“最出色的画幅之一”[1]P47。在这部力作中作者揭示了资产阶级对金钱趋之若鹜的丑态,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关系,人间温情所剩无几。而作者塑造的典型形象也让人赞叹,葛朗台老头已成为世界四大吝啬鬼典型之一。但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2]P294深刻的主题批判,成功的人物塑造都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运用的语言独具魅力,成就了这部小说的辉煌。
  一、入微的细节描写
  《欧也妮·葛朗台》中巴尔扎克眼光独到的捕捉人物动作、外貌细节,从一个小的角度,折射出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这样的手法实在是高超。小说人物特征最鲜明的莫过于葛朗台老头了,作者写他在密室中盘算自己的生意,静静地坐着,大拇指竟不停地绕动了四小时,将这位守财奴的狡黠、精于盘算的特征细致地表达了出来。瘫痪之后,还是紧紧攥住金子,将密室的钥匙放在背心口袋里,不时用手摸一下。当整个生命都退守到眼睛里时,目光还是不离开堆放财宝的密室门上,甚至让欧也妮将金子倒在桌子上,一连几个小时用眼睛死死盯着,这让他感到温暖。最精彩的莫过于葛朗台老头死之前的最后一秒,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边亲吻基督时,他居然想抓住十字架,这一使劲要了他的命。在守财奴的心中,金钱的吸引远远超过了虔诚神圣的信仰。最后这一举,充满了喜剧效果,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悲剧色彩,深化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二、比喻的形象生动
  小说在描写人物外貌、行为时,多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了每个人的特色,让读者在脑海里组合成像,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更深的认识,使得情节更生动,增加可读性,为作品增色不少。葛朗台太太,这个丈夫财产多得数不清的女人,本应比格拉桑太太更享受生活的滋润,但是却“又干又瘦,皮色黄黄的像木瓜,……一眼看去,仿佛一个没汁没味,吃起来像棉花套般的干果子。尖尖的下巴翘起来,像只木底拖鞋”。这段外貌描写不仅让我们脑海中立马浮现出这位可怜妇人的样貌,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葛朗台的吝啬,这位善良的老妇人为他带去了三十万法郎的收入,家里每年的收入更不消说,但老头却从不肯为妻子花钱,让这位老妇人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写到葛朗台老头时,作者的比喻更是贴切。“他会蹲在那里,长时间的窥伺着猎物,然后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进大大堆的金币,然后安安静静地躺下,像吃饱的蛇一样,冷酷而不动声色,徐徐消化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这段描写将葛朗台以血腥和残忍的手段积累资本表达的十分形象。当知晓欧也妮将金子悉数交给夏尔时,他像一匹听得见十步外大炮轰鸣的马一样站立起来,大声怒骂。看到真金的梳妆盒时,像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的孩子一样,入木三分的刻画了老头视财如命的丑陋面貌。当他千方百计像夺走女儿继承权时,看着欧也妮,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三、语言的精确和夸张
  巴尔扎克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的语言不似浪漫主义的悠长美妙,而是将自己的语言锤炼的十分精准。文中对葛朗台争夺金子的两次描述所用的语言极好的体现了这一特色。说到理财,“他会蹲在那里,长时间的窥伺着猎物,然后扑上去,张开钱袋的大口,吞进大堆的金币,然后安安静静地躺着,像吃饱的蛇一样,冷酷而不动声色。在索漠,没有一个人不被他的钢铁利爪干净利索地抓过。”“蹲”、“窥伺”、“扑”、“吞”等字眼将葛朗台贪婪狡黠的性格刻画的深入人心。而作者在描述葛朗台看到欧也妮的真金梳妆盒时所用的语言也让葛朗台的贪婪形神毕现:“老家伙扑向梳妆盒,犹如猛虎扑向熟睡的孩子……一把将宝贝抓过来……准备拿刀撬开金板……眼睛死死地盯着女儿和盒子,伸胳膊将女儿一推”,“抓”、“撬”、“推”这几个简练却精确的词一下子将老头看到金子丧失理智的丑陋面貌烘托出来。高度的夸张也是小说的一大语言特色。小说描述葛朗台经营葡萄生意,什么时候该准备一千只酒桶,什么时候该准备五百只即已足够,他算得和天文学家一样精确,从没出过错。夸张的程度越高,得到的效果越好。
  四、语言风格与人物性格的高度匹配
  《欧也妮·葛朗台》中人物的语言设计严格的依照对应人物的性格、年龄等个性特征,达到了极高的辨识度。成为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手段。葛朗台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用这样几个词来描述:吝啬、狡黠、残忍、贪婪。他的性格特征在其语言描写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葛朗台的吝啬狡黠是远近闻名的,每次做生意时,他就装聋作哑,等对方不耐烦了,自以为是的替他说出后半句,就成功成功引诱对方跳入陷阱。老头在家里讲的话更显示了一个守财奴的本性。家里的楼梯摇摇欲坠却不肯花钱重修,害得欧也妮和拿侬差点摔倒,老头责备道她们不懂得踩边上还结实的地方;看到拿侬点蜡烛纺麻,他心痛的嚷着让拿侬把蜡烛吹了,到大厅来,哪怕一只蜡烛都不肯“浪费”。而“金子”这两个字在葛朗台的话语中频繁的出现也揭示了这位守财奴的贪婪,他每年元旦都要查看给欧也妮的金子“你听着,欧也妮,你一定要把金子给我”,以一种命令的口气对女儿说,不容拒绝;看到欧也妮手中的梳妆盒时老头大叫“是真金!是金子!金子真多,足足有两磅!”哪一句话离开了一个“金”字。死之前最后一句话是嘱托欧也妮好好照看一切,到了那边向他报账,多么荒唐可笑,却让我们看到了可悲可怕的贪婪,他的死和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吝啬贪婪的天性不减。葛朗台太太一生都对丈夫都逆来顺受,虔诚的信仰着上帝耶稣。当葛朗台做做形式地问她需不需要点零用钱时,老妇人也只能配合的说一句“这么嘛,以后再说吧。”完全没有自己的个性可言。丈夫得知欧也妮将金子交给了别人大发雷霆,可怜的妇人吓得脸色苍白柔弱的央求老头别发火了,不要拆散他们母女;看到父女为了梳妆盒激烈争执时,老妇人只能无助地喊着“上帝呀,救救我们”,她一辈子畏畏缩缩,不求荣华享受,只求安安稳稳,这种性格我们从人物的语言中可以轻易地把握到。拿侬虽是一个女佣,作者也在她的语言上下了功夫,让人物的形象十分的丰满。收到主人给的一块几乎没有磨损的银币使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她赞美葛朗台温和的就像果子酒,越陈越香,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人。这里足可见到拿侬对主人的忠心不二。当主人对太太和小姐过分严苛时,却也敢发出自己的反对“您一辈子总得讲一次理吧。”让人看到这个任劳任怨女佣的善良和诚恳。
  《欧也妮·葛朗台》的语言承担起了批判在拜金主义影响下追逐财富的一个个丑恶灵魂的重大任务,深刻揭露了物欲支配下芸芸众生的人性缺失问题,抨击了资本主义金钱统治罪恶。巴尔扎克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的精湛语言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其语言的巨大成功,对于文本创作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清安.巴尔扎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A].高尔基论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作者简介:
  叶吉娜,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董名杰,男,浙江宁海人,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本科生。

推荐访问:探析 语言 艺术 欧也妮葛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