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谈创造性思维论点

  创造性思维指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它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特点,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发现问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以,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和技法的传授,更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以下仅就我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关于这一方面的认识。
  一、营造创造氛围,提供感性认识
  环境造就人才,成功的因素离不开有利的环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营造一个让学生身心愉悦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尤其重要。如同播有种子的土地一旦温度适宜、阳光充足、水分充沛,种子便会生根、开花结果,人与生俱来就潜伏着创造动机。教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课堂中若不苟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则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并在师生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因此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的语言,及从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体现出发的选材,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情绪上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表达上流畅自如,个人的创造灵感时时涌动,群体间创造浪花相互激荡,不断掀起新的创造浪潮。如《未来的汽车》一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看“汽车总动员”的视频并带来了各种汽车模型,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汽车的主要结构特征,让学社比较现实中的汽车和动漫中的汽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飞跃营造了有力的氛围。
  二、打破思维定势,启发求异思维
  创造的最大障碍是思维定势,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其结论是“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摆脱一般性想法和做法,增强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开展多方向、多角度的思维操作。在美术课堂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导给学生,是一种较高的教学技巧。如何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呢?我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一两个“反常”的活动安排在紧凑的教学环节中。如让男生戴上发卡上课、正话反说等。帮组学生理解创造意图,使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启发他们大胆用画笔表现出新奇的作品来。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更易理解的是动词、名词,动词能引起小学生心理上活动的冲动,名词能引起小学生对生活场景的联想,在保持句子合理通顺的前提下,将阐述语言精简成以动词、名词为主的句子,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创造意图,更有助于小学生浮想联翩。如“云哥哥”、“花姐姐”、“树爷爷”等。
  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造能力
  在孩子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只要你拉开孩子们想象天地的帷幕,他们便会借组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绮丽无比的大世界:月亮上能荡秋千;长对翅膀到天上摘星星;造把大梳子给地球妈妈梳头……由于每位学生的素质和表现事物的能力不同,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练习是很有必要的。我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的形式,要求学生对同一个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表现。当然孩子这种创造活动特别需要鼓励,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鼓励能给学生一种肯定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有一种协同感,能不断产生创造行为的力量,学生会向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意愿、创造的能力。但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语言运用上要因人而异,胆小的学生,教师一声:“我就知道你会创造的。”会让学生心中的压力烟消云散。部分学生想创造,可结果却和别人一模一样,这时,需要教师善于发现,肆意夸张:“真不容易,你的某个部分竟和谁都不同,功能一定也很强大,很了不起。”这样的语言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很有自信,他会在创造过程中竭尽全力,一次次的实践,最终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创造、善于创造的人。有的学生天生想象丰富,他们的超一般的奇特想象往往不受同伴和教师接纳,甚至排斥,此时教师应有接纳的态度,协助学生扬长避短,在支持的前提下,告知学生什么是不合理的。
  如何让创造的种子萌动,示范讲解中教师对现有的知识应有开放的态度,对定性的知识不作封闭性的陈述,应鼓励学生要有一种质疑的思维习惯,书本可能会错,教师可能会错,权威可能会错。我们要在批判的前提下继承并发扬。
  四、运用平等语言,提高创造质量
  心理学家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2]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来说,优美、富有创意、童趣的语言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根点燃创造的导火线,是创造融入小学生行为的媒介,是创造不断优化的阶梯。
  如何在美术课中提高学生的创造的质量,科学运用平等的语言,对小学生的创造活动进行指导,是达到这一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恰当的语言讲评可以将创造意图解释演绎的清晰、明了,使学生有创造的基点,又有无限伸展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既得法又有创新,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只要不断地积极探索一定能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办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学社一旦具备了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能改善学习状态,还能在绘画的道路上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江苏】

推荐访问:创造性 思维能力 美术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