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 [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举行,朱静芝出席]

  2012年9月15日至17日,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静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厦门大学资深教授、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浩,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春华,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副厅长郭立宏,西北大学党委书记乔学光、校长方光华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何东平在讲话中表示,光明日报社将和共同举办论坛的几所大学紧密联系,共同把西北联大的这份精神财富继承好、发挥好,光明日报社将多渠道、多层次弘扬西北联大的精神和历史文化,引导广大知识界读者重新关注西北联大,更好地了解西北联大,把西北联大“公诚勤朴”的精神继续弘扬,让它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现代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高校教师再添一份星光灿烂的追思、多一份回望辉煌的仰望、加一份立足现实的思考、增一份见贤思齐的勇气。
  周远清在讲话中指出,在了解西北联大的办学实践中,有这么几点值得重视:一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二是扎根西北,开发西部的高远追求;三是光荣的办学传统。他强调,此次论坛的召开对研究西北联大开了一个好头,但西北联大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西北联大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还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希望大家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共同来推进这项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杨希文在讲话中说,西北联大为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石,没有西北联大,就没有今天的西北高等教育,纪念西北联大,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盛事。他指出,西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奋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许多重要的启示:一是以成才报国砥砺师生意志;二是以大学精神铸造学校灵魂;三是以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使命。他最后强调指出,西北联大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成为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精神传统的生动体现。联大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传承、弘扬这种精神,对建设高教强省、高教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工作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新业绩。
  乔学光在致辞中代表论坛筹备委员会和西北大学,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嘉宾、学者及各界朋友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自2012年4月3日论坛筹备会召开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和广泛支持,西大校友、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特别打来电话,对论坛表示了关心;陕西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本次论坛,对论坛的筹备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乔学光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明确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如何才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大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综观西北联大的发展历史,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特的大学精神,就不可能创建出世界一流的现代大学;大学作为继承和传播优秀文化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培育人才、守护思想、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大学精神不仅是大学兴旺发达、学术昌盛的生命之源,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对西北联大历史的不断探索中,越来越感受到,西北联大孕育出的大学精神在今天弥足珍贵。西北联大的历史说明大学应当是民族精神的自觉发扬者;西北联大的历史说明大学应当是国家战略的自觉实践者;西北联大的历史说明大学应当是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者。他强调,西北联大的研究刚刚起步,但她所取得的办学成就和展现出的大学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衷心希望本次论坛对西北联大的历史脉络、教育思想、学术贡献展开更加深入和充分的讨论,为全面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光荣传统,培育崇高的大学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后,潘懋元、张岂之等著名学者先后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与会专家和学者展开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全面梳理了西北联大的历史脉络、教育思想、学术贡献。同时,论坛还组织与会代表赴汉中考察了西北联大当年的办学旧址,切身感受西北联大艰苦奋斗的办学经历。此次论坛共收到50余篇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论文。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光明日报以及与西北联大具有直接渊源关系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8所高校共同发起,西北大学承办。光明日报社相关部门负责人,河南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领导同志以及中国教育科学院、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和学者共计60余人参加论坛,原国立西北大学代理校长陈石畛、原西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徐诵明的后人陈和临女士和徐冬冬先生也应邀参加论坛。(文/崔延力;图/屈琳)
  来源:西北大学

推荐访问:联大 出席 中国高等教育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