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勃朗特写的书 [浅析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原因——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摘 要:本文从作者的爱尔兰身世及早期诗歌对小说的影响及人性的本质和A·阿德勒的自卑心理补偿机制来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原因,通过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去全面理解和全盘把握小说的主旨和细节。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希斯克利夫 复仇 人性
  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她唯一的一部传世作品《呼啸山庄》中塑造的人物希斯克利夫既热情奔放又残忍无比,既有刻骨铭心的爱又有异乎寻常的恨。他的残酷复仇既撑起了小说的主要架构,又是故事继续下去的原因和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呼啸山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好评,因此有很多人对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原因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析。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浅析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原因。
  一、作者自身的因素
  1.艾米莉·勃朗特的爱尔兰身世对其作品有深远影响
  有专家指出,“当我们看勃朗特姐妹的小说时,也许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们是纯粹的凯尔特人,有一个爱尔兰的父亲和康瓦尔郡的母亲。”老勃朗特出身微贱,通过自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并留在英国,因此爱尔兰背景影响着勃朗特姐妹的身份认同。爱尔兰是英国最早的殖民地,米歇尔·海克特在《内部殖民主义:英国国家发展中的凯尔特边缘》中强调英国内部存在着殖民臣属关系: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是“边缘”,英格兰是“核心” [1]426。因此有专家指出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融家族史诗和种族冲突为一体,具有自传性特征。①虽然《呼啸山庄》男主人公的身世被刻意回避隐瞒,但所有信息都指向爱尔兰性。名字希斯克利夫(Heathcliff)与岩石有关,而岩石是凯尔特文化中国王的标志。②希斯克利夫是英国殖民文化的仿拟者与寄生者,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报复方式实行了另一场父权制与殖民的统治与压迫,他所表现出来的贪婪、暴戾和不择手段正是英国殖民者的典型特征,显得比英国人还要英国化,这是英国作为殖民宗主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爱尔兰造成的灾难性后果。[2]138
  2. 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是小说的铺垫
  在研究《呼啸山庄》方面,不少人关注一个问题:《呼啸山庄》的创作源头究竟在哪里?玛丽·维西克给予了明确的回答:“这些源头可以确切地在贡达尔诗歌中找到……艾米莉在这里完成了《呼啸山庄》的‘创世纪’”,贡达尔诗歌是“《呼啸山庄》浓墨重彩的伏笔”。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大约10年间陆续写出了少年短诗习作《贡达尔传奇》和大量的抒情诗,为《呼啸山庄》的诞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从那些有关一个命运坎坷的孩子的诗歌中可以看到这个孩子逐步成长为像希斯克利夫这样人物的过程,此外,这些诗歌也预示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童年之爱。在A·G·A·的诗歌中,读者看到了与幸存者悲悼死去的恋人有关的罪与放逐的主题。在裘利斯组诗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他们被高度发展和个性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裘利斯和罗西娜显然像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那样傲慢与倔强[3]117。不能绝对说艾米莉在当时就有写一部小说的想法,但是通过创造自己想象世界中的这些人物,通过追溯这些人物充满激情的人生,艾米莉不自觉地在为创作《呼啸山庄》做准备。
  二、复仇的内因
  1. 复仇是人性的隐性本质特点之一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利夫为了报复欺辱他的辛德雷夺他之爱的林顿采用了一系列的复仇手段,包括对下一代人的报复。有些评论家认为他的复仇残暴冷酷、毫无人性,是“魔鬼”,“暴君”。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艾米莉·勃朗特创造了这么一个残忍的复仇暴君,因为即便是高高在上的上帝也有复仇之心,在《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一章中,上帝在西奈山上告诉摩西“因为我,你们的主,是一位嫉恨的主,我要对那些不忠于我者进行惩罚,直至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惩罚的方式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4]544”这里可以看出上帝在进行复仇时比人类更冷酷无情,上帝是有报复性的,人类不会比他做得更好。希斯克利夫并不比其他人更仁慈,他也会为他所受到的伤害进行报复。所以,当我们看待希斯克利夫的复仇的时候,即使认为其残忍无比、毫无人性,但是也不能把这种复仇孤立于人性及世界之外,因为复仇是人性的隐性本质特点之一,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不顾一切的去实施报复,以达到其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
  2. 复仇是一种补偿心理
  A·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谷商人的家庭。他的家庭富裕,全家热爱音乐,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他的哥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赶不上哥哥的成就。他自小患有驼背,行动不便,因此他哥哥的蹦跳活跃使他自形惭愧。1907年,A·阿德勒发表了有关由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他认为:儿童在小的时候由于自身的软弱和不足而产生自卑感,为对抗这种自卑感,儿童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追求优越于他人来获得心理上的补偿,在以后生活中发展起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即通过凌驾于他人之上,取得对他人的支配地位来获得个人心理上的满足。阿德勒称这种机制为心理补偿,并认为,缺陷感越大,自卑感越重,越敏感,寻求补偿也越迫切[5]46。希斯克利夫少年受到凌辱,过着悲惨的生活,形成其自卑感,为对抗这种自卑感,取得心理补偿,他离开山庄成为有钱的体面人,回到山庄实施其报复,通过凌驾于他人之上,支配他人,发展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以上从两大方面分析了希斯克利夫复仇的原因,有作者自身的爱尔兰背景和诗歌做铺垫,再加上人性的本质和自卑补偿机制理论,最终形成了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性格特异、令人深思的希斯克利夫及其复仇。

推荐访问:浅析 呼啸 复仇 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