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召唤我们前进!] 红领巾召唤我前进

  《一二・九运动史》代序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在这天和这天以后发生在北平和全国的学生运动,历史上称为“一二・九”运动。我们这些走上北平大街,高喊口号的同学们,当时完全没有想到这天会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纪念日,然而历史没有忘记这个日子,更没有忘记成为抗日战争前奏的“一二・九”运动。
  今年十二月九日,是这个伟大运动的四十五周年纪念日。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直到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成为一个光辉灿烂、欣欣向荣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但是,我们怎么会忘记四十五年前苦难的日子呢?那时,日本侵略者已经把我们的东北三省、河北北部(热河)和东北部(冀东二十二县)的大片土地囊括而去。从北平沿铁路线,经过天津、唐山,直到山海关,已经驻扎上日本的“华北驻屯军”。他们横行无阻,耀武扬威,侵我城池,夺我土地,俨然以主人自居,置我人民于奴隶的境地。一九三五年六月,国民党政府下了个无耻透顶的《敦睦邦交令》,取缔一切抗日团体,取缔一切抗日言论,不许人民有一丝一毫的抗日意识,最好永远忘掉自己是中国人民,不许反抗,不许挣扎,不许呻吟!
  然而,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屈降的。就在这暗无天日的漫漫长夜中,北平大、中学同学走上街头,喊出了响彻云霄,震颤大地的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者滚出中国去!”
  这些口号冲破了胸中多年的积闷,发出了痛快而又愤怒的呼喊,同时又是集中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我们要抗日!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一二・九运动史》是一支抗日战争的序曲,一支英雄人民的壮歌,一支预告历史的交响乐。
  读者可以在连续演奏的乐章中,时而听到撕裂肝胆的呼号,时而听到无可奈何的低吟,时而听到充满激情的控诉,时而听到迎接胜利的欢乐。
  当读者阅读(我简直愿意使用“聆听”这两个字了)这本历史专著的时候,我满怀深情地向你推荐乐曲中的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似乎是在交替出现,而实际上是前后联贯,一气呵成的。这两个主题歌是: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
  抓住这两个主题,你便能够深刻掌握“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
  四十五年前的北平同学并不是一上来就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从不怎么认识,不太完全的认识,到比较正确的认识。再往前,一直到愿意在党的领导下,走到抗日和革命的大道上去,是有一个思想激荡的过程的。
  读者不会忘记,那时还是一个内战方酣的时代。在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已经到达陕北。那时,我们的党在白区还不能以公开面目在群众中出现。我们处在地下,处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时常有同志遭到逮捕和屠杀。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不怕牺牲地勇敢战斗。我们完全了解群众要求抗日的情绪,充分了解群众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然而,径直地向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把我党的主张有层次地向群众进行宣传。首先我们要顺应绝大多数同学的爱国主义情绪。“我们要抗日!”――这是群众普遍能够接受的要求。其次,国民党政府能不能领导我们抗日?这就要作很多的工作。这个政府只知对日屈膝投降,卖国求荣,是有大量客观事实的。血淋淋的事实是最宝贵的教材。我们要善于分析,善于揭露,善于引导。最后,我们要使同学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进行抗日战争。我们把同学们的政治觉悟提高到这样的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说是“漫长的岁月”,似乎也不太准确。从一九三五年下半年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夕,也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我国青年在这短短的时间以内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完全是我党工作的巨大胜利。
  “一二・九”运动不只是唤醒群众的运动,而且是为我党培养了大批抗日战争骨干的预备学校。
  这批非常宝贵的骨干力量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的。当然,我不能说一上来他们就是百分之百的马克思主义者。说实在的,当时他们的思想是多种多样的。青年学生不能构成一个独立的阶级。按照当时的阶级状况,他们大致上是带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不少人是出身于剥削阶级的家庭,然而他们自己还没有直接参加剥削。他们爱国,他们不满现状,他们还不会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以及改造世界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当时,我们常常说到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小资产阶级劣根性”。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努力改造思想,建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一二・九”运动又是一次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当时的青年对形势会发出一系列的问题。他们争辩,互相探讨,阅读左、中、右各派救国救民的主张、学说。他们一会儿觉得这个有理,一会儿又觉得那个有理,莫衷一是,无从选择。但是,在反复比较之后,在急剧发展的形势中,特别是在参与了实践的斗争中,我们终于找到了照耀航程的探海明灯――马克思主义。只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科学的社会主义,才能救我国家于万劫不复的无边苦海。
  那时,我们还看不见经典著作,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文件。只能在某些进步书刊上,或者在口头的传播中,得到一鳞半爪的革命真理。然而,只要得到了真理,我们便坚信不疑。在往后的实践中,我们更会毫不动摇,勇敢前进。
  在历史的长河中,过往的事件是不会重现的。人们不会遇到同样的形势,也不会提出同样的问题。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会不断提出问题,并且要求我们作出回答。二十世纪已经进入八十年代。现在的青年当然也会提出一串串渴望解答的问题。
  从“一二・九”运动的历史中,我们坚信:“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四十五年前的艰苦岁月中,党和马克思主义是两块带有巨大吸引力的磁铁。我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很快地参加了党的行列。我们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我们有了这只望远镜,就能够开阔视野。我们有了这只显微镜,就能够明察秋毫。马克思主义曾经引导四十五年前的青年走上革命的大道;马克思主义同样会引导今天的青年走上革命的大道和光辉的前程。“一二・九”时代的青年是为了保卫祖国而准备献身。今天的青年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们早生五、六十年,你们会不会和我们的先辈有同样的理想,同样的抱负呢?你们会不会有同样的献身精神呢?我这样的提出问题,可能有点“非历史主义”的嫌疑,然而,在本书的这篇《代序》中,我很想亲切地和青年朋友们谈谈心。你们比起先辈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在党的关怀和培养下,你们会有繁花似锦的前程,你们会有更多的献身机会。四个现代化会等待你们展翅飞翔。你们比起先辈来,你们会有更伟大的理想,更远大的抱负!
  你们会在这本《一二・九运动史》中吸取无尽的思想力量。当年的青年坚信党的领导,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在各个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四十五年前,由于革命还是民主主义的性质,暂时还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两条。今天,我们的历史已经进入新时期。我党中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只要深深学习这四个“坚持”,我们一定会在未来的历史中大显身手。我们既无愧于先辈,又会为绵延几代的后辈树立起永葆青春的榜样。
  
  (《一二・九运动史》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推荐访问:召唤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