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标准_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国内各主要压力容器制造厂的技术水平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种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七五”期间.各容器厂纷纷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的设备。第二阶段以“八五”、“九五”期间为重点,为了容器大型化和国产化的需要,各厂分别以自己的主导产品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增加生产能。第三阶段是新世纪,2005-2011年,年平均市场容量增长率达到23.78%,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为26.68%。这些不但标志着我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各类压力容器的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中国加入WTO后压力容器制造业进一步打进国际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目前我国压力容器技术的主要方面
  在压力容器制造方面,我国目前的技术流程有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设计——以JB4732为基础的设计,与GB150并行的一种设计方法。提供以弹性应力分析和塑性失效准则、弹塑性失效准则为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结构全部应力状况的全面掌握,根据引起应力的原因不同,对应力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应力分别采用极限设计和安定性的观点或疲劳设计观点进行限制——实现对结构的有效设计,分析设计是压力容器制造的基础。
  第二,载荷分析。针对具体分析设计的设备确定需考虑的载荷,在载荷的计及中 应关注如何将相应载荷应用于应力分析。对结构应力状况影响甚微的载荷可忽略(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如球罐整体应力分析考虑的载荷;接管分析考虑的载荷。大型卧罐整体分析考虑的载荷、小型卧罐考虑的载荷,有时甚至需考虑动载荷(如吊装)。
  第三,材料选择。考虑操作条件,介质特性,制造加工工艺性能,焊接性能,经济合理性等——综合成本。考虑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是否与标准评定方法相适应—理想弹塑性材料。如受疲劳载荷情况,应考虑采用抗疲劳性能优良的材料——对比疲劳曲线。
  二、压力容器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第一,载荷分析新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开始试验与应用各种检测技术,如具有代表性的TOFD法。用TOFD法进行检测时可根据D扫描图像上显示的缺陷位置区分出表面和内部缺陷,然后根据缺陷种类和性质判断生产质量与安全隐患。一般要借助TOFD检测技术的4型显示时的射频信号,即RF波形提供的相位信息和TOFD图像的显示特性。
  第二,新材料选择。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纳米技术正在试制出轻质、高强度、热稳定的新型材料,甚至能自动修复磨损或裂纹等缺陷的智能材料。选用这类材料进行容器加工成形时,不再是传统的"去材法"或"变形法"制造理念,这样既大大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环境污染,又可使不同材料层起到不同的特殊功能。例如,压力容器的接管区属复杂的高应力、高应变区,也是裂纹生成、扩展以至断裂失效的不安全区域,如果其内侧又接触腐蚀、冲蚀或磨蚀性介质,则该区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就将十分苛刻。
  三、应对压力容器技术发展的对策
  第一,把握时势、融入科学的生产理念。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的扩大,压力容器应用日益广泛,生产方式与技术处于不断的调节更新之中,一次次冲击了工厂对生产技术的标准,从目前形式来看,相关工作人员只是具有基础知识及生产技能仍不够标准,现在所需要的是有丰富知识、出色能力、适应性强等要求于一身的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由此可见,生产理念也应把握时势、融入社会,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能够适时接受、应用新方式、新技术。但技术人员的工作年限往往很长,许多员工没有经过新时代的教育培训,因此想要跟得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就要及时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掌握一定的高新技术手段。因此,可选派部分员工参加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或鼓励老员工通过自学或自考等途径获取相关职称、学历,同时,加强老员工的工作能力。
  第二,放眼全球化技术发展。信息技术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提速,教育业渐渐不受国界的屏障。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把全世界联系成一个巨大的不受时空差异控制的虚拟环境。经济全球化导致人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也促使着我国压力容器制造业必须放眼世界形势。这就要求传统的生产制造方法与思想等都要更新到国际水平的角度来进行调整、构建与完善。因此,企业不仅要多角度的观察分析世界发到国家的压力容器生产技术情况,还一定要熟悉与掌握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完善自己的信息渠道和技术来源渠道。在全球网络一体化基础上和信息化的宏观影响,网络发展与内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中不能闭目塞听,而是及时了解和把握新动态,加强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的学习与应用,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结语:
  由于压力容器制造业属于国企范畴,其工作人员往往有较大的“安全感”,然而企业要做好压力容器的生产,就要积极创新,避免固步自封、依赖国家的做法。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注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还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合理的根据生产需要的改进、开发新技术,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检验技术应用的效果,观察分析应用期间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方法,促进压力容器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渤海石油装备石化设备厂;第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渤海石油装备中成机械厂)

推荐访问:压力容器 我国 发展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