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的BBC有点烦 本宫有点烦

  格林威治时间11月14日下午5点33分,英国广播公司(BBC)所有电台频道同时播出一档特别节目,纪念90年前BBC在伦敦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楼顶上用2LO电台播出。这一天也是BBC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然而对于这个生日,BBC显然没有任何心情来庆祝。个中原因自然是最近一系列的丑闻:已故BBC主持人吉米·萨维尔的性丑闻、新闻报道失实、高层辞职等等。英国广播公司一直被视为业界的一个标准,但是在它90岁生日这一天,德国《世界报》在报道中使用了这样一个标题:BBC,英国耻辱的代名词。故而,90岁的BBC真的有点烦。
  失实报道背后的混乱
  2012年11月10日晚,英国广播公司总裁恩特威斯尔宣布辞职。在辞职声明中,恩特威斯尔说:“作为总裁又是总编,最终我将承担这一切的后果。由于11月2日,也就是周五晚上播出的《新闻之夜》节目的内容新闻价值令人难以接受,我觉得现在最好的决定就是辞去总裁的职务。”
  乔治·恩特威斯尔,现年50岁,入职23年,刚当上总裁54天便辞职,成为英国广播公司史上最短命总裁。11月2日,新闻调查社执行主编伊恩·奥弗顿的一则微博被疯狂转发1574次:“今晚《新闻之夜》将告诉人们有一位资深政客是恋童癖。” 《新闻之夜》是英国广播公司与非营利新闻机构新闻调查社共同制作的节目。在《新闻之夜》节目中,受害人梅斯哈姆曝光了自己小时候在北威尔士雷克瑟姆的一家儿童福利院遭受性侵犯的经历。尽管节目没有提到侵犯者的名字,但是暗示他可能是前保守党政客。
  节目一经播出,猜测的矛头一度指向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助手麦卡尔平爵士。11月5日,身为保守党领袖的现任首相卡梅隆也下令对此事进行查证;11月8日早上,英国《卫报》质疑这档节目可能存在误导;11月9日,节目中的受害人梅斯哈姆公开道歉:“我向麦卡尔平爵士真诚道歉,他肯定不是对我进行性侵犯的那个人。”梅斯哈姆说,自己后来看到麦卡尔平爵士的照片时才知道自己认错人了。他还说,在《新闻之夜》节目播出之前,节目编辑并没有向他出示麦卡尔平爵士的照片让他核实。当天,麦卡尔平爵士也表达了他对英国广播公司歪曲报道的愤怒:“这完全是胡扯,我这辈子只去过雷克瑟姆一次。《新闻之夜》如果提前给我打个电话确认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也会省掉很多钱。这种伤害直达灵魂,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出什么问题了。”
  麦卡尔平爵士的律师也表示:“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是把这一消息从网上清除掉,可这并不那么容易。之后我们得考虑《新闻之夜》的问题。”重压之下,11月15日,英国广播公司同意向麦卡尔平爵士支付18.5万英镑的赔偿金。“我们播出了梅斯哈姆先生的说法,但没有和相关个人联系确认。梅斯哈姆今晚发表声明确定他认错了人,并向麦卡尔平爵士道了歉。我们也为这档节目毫无保留地道歉。”
  已开播32年的《新闻之夜》是BBC的王牌栏目。2012年10月,BBC金牌主持人萨维尔的性侵丑闻曝光前,《新闻之夜》就曾策划过一期深度调查萨维尔的节目。但是节目最后没有播出。然而这一次《新闻之夜》的失实报道使栏目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就连最近一期《新闻之夜》的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结束道别时也自嘲道:“我们下周见,或许能见。”英国下议院文化委员会主席惠廷德尔认为,BBC在全球享有非常高的声誉是因为其新闻报道真实,可信度高,但是现在这种公信力已经严重受损。近10年来,标榜独立、客观、公正的英国广播公司一直没有摆脱造假阴影。
  信誉重建,呼唤真实性
  2003年,在关于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中,BBC捏造证据,夸大报道。此事导致BBC总裁、理事会主席离职;2006年,BBC第一套儿童节目《蓝色彼得》因为在电话有奖问答时造假而被重罚;2011年,BBC把加拿大心理测验公司发布的假新闻“IE用户智商低”挂在网站上很长时间,引起众多抗议;今年11月9日,恩特威斯尔在接受自家电台采访时表示,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这期节目的内容。事实上,恩特威斯尔根本就没有关心《新闻之夜》节目的具体内容,而当《卫报》在节目播出后头版刊出这一失实报道时,忙于演讲的恩特威斯尔依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是自身毒素令BBC公司丑闻缠身。而英国广播公司主管麦库阿里认为,头号毒素就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的管理不透明。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英国广播公司连续几年紧缩预算;2008年底,向民众收取的收视执照费标准被冻结到2015年。亏损当头,公司不仅要裁员15%,还要压缩开支。英国广播公司评论员约翰·辛普森透露说:“节目预算每年都被砍,以前有专门负责节目审片的总裁,如今这一职位也被取消了。”
  然而经济危机只是压垮英国广播公司最后一根稻草,长期对新闻道德体系培养的缺失,才是腐蚀健康有机体的毒素。德国《世界报》对此评价说:“英国广播公司一系列丑闻读起来,就像一部情节曲折的惊悚片。它越来越可能触及BBC帝国的中央神经。”就连前英国驻港总督、现任英国广播公司信托会主席彭定康都痛心疾首地表示:“如果你问BBC是否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全面的、结构性的改革,绝对有必要!”
  恩特威斯尔辞职后,有商业背景的蒂姆·戴维担任代理总裁。戴维上任时表示:“我认为目前我们处在艰难的困境中。信誉是BBC的全部,BBC必须赢得信任。如果我们得不到公众信任,我们将什么都不会得到。”在利益与信任面前,新任CEO该作出何种选择对于90岁的BBC至关重要。
  在BBC的章程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句话:信任是BBC的基础,我们是独立、公正和诚实的。这句话多年以来一直被BBC奉为信条。但是我们又看到,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一连串的丑闻,这家被视为新闻业标杆的媒体声誉一落千丈。信条又何从谈起?BBC给了所有媒体一个反面教材:一旦你丢掉了真实性这个新闻的基本原则,不管你之前树立的形象有多么高大,都会在瞬间土崩瓦解。因此,如何重建声誉,对于BBC来说是个莫大的挑战。而对于更多的西方媒体来说,标榜真实,却未必真实;貌似公正,却难得公正。

推荐访问:有点烦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