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奇家族翡冷翠名门_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三百年

  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三百年  如果这一生只去一个欧洲国家,那一定是意大利。尽管这个靴子状的国家现在面积比云南省还要小一点,却曾经孕育出古罗马文明和文艺复兴,对欧洲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不熟悉历史,任何人站在那些美轮美奂的中世纪建筑脚下,也要为之倾倒。即使不懂得艺术,任何人站在那些健美和充满力量的雕塑前,站在那些肌肤柔嫩眼神生动的油画前,也要为之迷醉。
  威尼斯、佛罗伦萨和罗马,是初访意大利必去之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意大利半岛在接下来的14个世纪都四分五裂,这个分裂的半岛在15世纪成为了欧洲最进步的地区。也许正因为各自为政,这些城市至今还有着自己分明的气质,威尼斯美丽多姿,佛罗伦萨稳重大气,罗马则是王者气度,俨然仍是世界永恒之都的格局。
  “欧洲最美客厅”
  水城威尼斯的心脏,毫无疑问,是圣马可广场。罗马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威尼斯则是条条小道通圣马可。一离开旅馆,我就一头扎进了一条接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巷中。每条小巷的两侧都是日落黄、柠檬绿的彩色房子,相似却都不一样;几乎每条小巷的尽头,都有一个显眼的标志,指向圣马可。然而对照手中地图,我却根本找不出自己的所在位置。最终,我放弃了辨别方向的努力,在迷宫般的威尼斯尽情迷失。
  突然,眼前出现一个开阔的广场。广场的尽头是海,广场的两边是不高但气势如虹的楼群,拱廊柱子排山倒海,广场的上空、洋葱头教堂的尖顶上是盘旋的白鸽,没有音乐,但那些拱廊、尖顶、雕塑、白鸽都是乐符,汇聚成宏大的交响曲。这就是圣马可广场,我终于到了。
  圣马可广场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客厅”,这并非溢美之言。广场上的每一座建筑都有数百乃至近千年历史。海边那座著名的咖啡馆Florian,也许是最年轻的建筑,也是18世纪的产物。广场西面是总督宫,威尼斯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议会和政府所在地。拿破仑来到威尼斯,垂涎圣马可的美丽,为了坐拥这“欧洲最美客厅”,便把总督府掠为自己的行宫。
  至于最华丽的建筑,无疑是圣马可教堂。始建于828年,现存建筑为1063年重建,模仿了君士坦丁堡的十二圣徒教堂。教堂五个“洋葱头”式的尖顶和华丽装饰,透着浓郁的拜占庭风味,一恍惚,便仿佛闻到东方的香料,听到纱裙环佩叮当。然而教堂的基本结构却是希腊十字式,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式的装饰,如栏杆等,各种不同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圣马可教堂是出发地,而威尼斯总督也毫不吝啬地用从东方掠夺来的珍宝装饰教堂。在大门拱顶上方立着四只奔驰着的镀金铜马,威风飒爽,其命运却多舛。1204年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铜马被带回威尼斯。1797年拿破仑打下威尼斯,把铜马运回了巴黎。法兰西帝国灭亡后,铜马终被归还圣马可。如今铜马原件被藏在教堂内,室外立着的是1:1复制品。
  教堂供奉的是威尼斯保护神圣马可,耶稣的门徒。出海归来的人们,从码头进入广场,首先会见到两根数十米高的粗大圆柱,圆柱上方就分别挺立着圣马可雕像和他的标志—一只展翅欲飞的狮子。
  翡冷翠的三百年
  从威尼斯乘火车南下,几个小时就来到文艺复兴的中心佛罗伦萨。《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佛罗伦萨从14世纪至16世纪之间都是欧洲最大的城市。我在21世纪初来到这里,却觉得这座城市仿佛还是文艺复兴时的模样。佛罗伦萨是英文名Florence的音译,但许多人知道这座城市,却是因为徐志摩的《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是徐志摩据其意大利语原名Firenze翻译,读来清脆悦耳,字面意思更富诗意,意大利语的原意则是“百花之城”。
  看惯威尼斯的蜿蜒秀气,佛罗伦萨的开阔大气令我眼前一亮。虽然没有多车道的宽敞马路,中心城市面积也不大,但整齐的巴洛克建筑和平缓的阿诺河,让这座城市拥有了不张扬却也掩盖不住的气场。天主圣三桥(Ponte Santa Trinita)两头各矗立着两尊大理石雕像,分别名为春、夏、秋、冬,是为庆祝科西莫二世?德?美第奇的婚礼而作。看那紧张而线条分明的肌肉、生动的体态,丝毫不亚于美术馆里的大师之作。正如佛罗伦萨的其他地方,雕塑随处可见,不必去博物馆、美术馆,这座城市就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这座桥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由佛罗伦萨建筑师Bartolomeo Ammanati在1567年兴建,在二战中毁于炮火,1958年原样重建,使用的是从阿诺河里打捞起的老石料,新桥如旧。
  并列于天主圣三桥东边的是老桥(Ponte Vecchio),也就是距离乌菲兹美术馆最近的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与其他桥不一样,桥面由两排商铺覆盖,类似于我国的风雨桥。桥上原本是屠宰档,腥臭难闻,屠夫们还常常把动物下水、皮毛往河里扔。14世纪,美第奇家族的统治者下令将桥上商铺改为珠宝店,从此桥上珠光宝气,令行人为之侧目。当然,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的改变,又何止这一座桥?美第奇统治佛罗伦萨的三百年,就是佛罗伦萨最为辉煌的三百年,经济、文学艺术均至巅峰。
  穿过老桥,就到了佛罗伦萨最有代表性的“露天博物馆”旧宫广场。且不说广场附近的乌菲兹美术馆与旧宫,光是广场上的雕塑就已如雷贯耳。旧宫门前,赫然矗立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复制品。原作在广场上展示了数百年,直到1873年才被搬到学院画廊。此外,詹波隆那的《强掳萨宾妇女》、布翁塔伦蒂的《海神喷泉》和切利尼的《珀耳修斯手持美杜莎首级》均是原作。
  佛罗伦萨的教堂也是杰作辈出,其中圣母百花大教堂就是佛罗伦萨地标。粉红、白、绿三色大理石立面让教堂历经近千年风雨洗礼仍鲜艳动人。在主教堂一旁的圣约翰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青铜浮雕,其中两扇为吉贝尔蒂所作,被米开朗基罗赞为“天国之门”。
  美第奇家族的遗产
  如果你在佛罗伦萨只有一天,毫无疑问,你应该去乌菲兹(Uffizi),哪怕你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排队买票。作为欧洲最著名的美术馆之一,乌菲兹无疑是佛罗伦萨最热门的景点,馆外的长龙已成为佛罗伦萨一景。如果是夏天旺季,排上半天也不奇怪!   乌菲兹美术馆的兴建始于1560年,花了21年才完工。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是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也是文艺复兴一代名家。建筑最初是第一代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办公的地方(Uffizi原意就是办公室)。美第奇家族以热衷收藏艺术品、赞助艺术家著称,圣母百花大教堂由乔凡尼·美第奇委托建造,他儿子科西莫一世青出于蓝,不仅慷慨资助艺术创作,更把其家族世代收藏的艺术品悬挂于此,让乌菲兹成为佛罗伦萨的另一大珍宝。1743年,美第奇的最后一名直系后裔安娜?玛丽亚?美第奇临终时,将乌菲兹及其馆内所有藏品捐赠给佛罗伦萨,唯一条件是这些珍品必须永远留在这座城市。于是,乌菲兹成为了一座博物馆,自1765年起对公众开放。更为难得的是,乌菲兹的藏品没有一件是掠夺所得。作为“独裁统治”家族,美第奇对艺术的贡献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一页。
  正如人们去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人们到乌菲兹看波提切利和提香的维纳斯。当然,乌菲兹值得看的作品绝不止于此。在50多个展厅里,共展出1555幅艺术作品,从古希腊雕塑到18世纪的威尼斯画派,均按流派和历史年代排列。
  一千多座教堂之美
  费里尼名片《甜蜜的生活》主人公马切罗曾说:“我爱罗马,它犹如一座丛林。”走遍罗马的古迹需要多少天?Roma, non basta una vita! 一辈子都不够!但如果你一定要我推荐,那就去两个地方吧,第一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礼拜堂,看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拉斐尔的《雅典学派》。第二是在帝国广场大道(Via dei Fori Imperiali),从20世纪的威尼斯广场走到2000年前的罗马斗兽场。这条路原名凯旋大道,修建于墨索里尼执政时期。路的年岁不长,但大道两旁都是挖掘中的古罗马帝国遗迹,还有大量古迹埋在地底等待挖掘。道路两旁有图拉真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和涅尔瓦广场,走到尽头,就是举世著名的斗兽场,穿着铠甲举着盾牌的“角斗士”站在场外,招揽衣着时髦的现代游人跟他们合影。一座城、一座帝国的历史,都浓缩在这条短短几百米的大道上了。
  威尼斯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也是古城交通枢纽,连接着五条大道。广场上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是帝国广场大道上最年轻的建筑,为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建成时已经接近20世纪了。由于纪念堂用白色大理石建成,被罗马人戏称为“婚礼蛋糕”。大道另一头的古罗马斗兽场则没有这么浪漫的外号了。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超过一万只牲畜。我坐在斗兽场外静静地望着它历经2000年风霜的柱子和墙面,最终决定买票入场。尽管有人告诉我,斗兽场保留最完整的部分是外墙,里面已经杂草丛生,没什么好看的。但我想看的不仅是斗兽场壮美的一面,还有崩颓的一面,因为那是时间的痕迹,也正是我访古探幽的意义。
  一进入斗兽场,我就知道,我做了在罗马期间最准确的决定。斗兽场之大,不亲自进入其中,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经过经年累月的日晒雨淋,看台墙面呈现出黑色、褐色和浅黄等多种颜色,倒像是涂了天然的颜料,而地面一层早已绿草葱茏。想象一下,早在2000年前,罗马人就造出了如此庞大的建筑,供万人享乐,古罗马的文明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表演区地底下藏着的洞口、管道和小房间都裸露出来,让我清楚看到道具、牲畜和角斗士在表演前的栖身之处。竞技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这里就曾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人造湖,在此上演海战。那一年,罗马建城1000年了。
  罗马的美是令人震惊的,也是令人难以负荷的。光是教堂,据说就有1000座之多。在罗马最后的时光,我决定不再逛教堂和博物馆了。买一支意大利雪糕,坐在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看来来往往的行人,然后到许愿池扔硬币许愿。意大利人说,不管你许几个愿望,其中一个必须是“重返罗马”,这样别的愿望才会实现。那,就让我等待愿望成真的那一天吧……
  从波特贝罗市场传来的市井声响
  张朴
  周六,如果人在伦敦,最应该去逛伦敦的周末集市,如果你是二手、古着风格的热衷人士,就更应该去伦敦的周末集市走走。而在几大有名的伦敦周末集市里,最值得一逛、最有伦敦风味的则是波特贝罗市场(Portobello Road Market)。这个波特贝罗市场因为当年电影《诺丁山》被众人熟知,当年影片男主角扮演者休·格兰特的寓所被安插在富有人情味的波特贝罗市场附近,那扇公寓的门,仿佛是一个魔法盒子,开门关门间竟然是两个世界:我们在休?格兰特开门的时候,依稀听到从波特贝罗市场传来的市井声响,而当女主角朱莉娅?罗伯茨离开后,黯然神伤的休·格兰特一路穿越这个喧闹的波特贝罗市场,穿越走过春夏秋冬,惊觉时光荏苒。
  可能正是这种穿越感造就了波特贝罗市场特有的那种被无限延长的时光错落感,也正是这种时光的错落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中,有慕名前来重温《诺丁山》的情感浓度的,亦有像我这般定期来这里感觉一种伦敦周末的温馨和烂漫的。在这条绵长的周末集市街道上,你可以回溯维多利亚时代的那种情调,无数古董家具、首饰小店让人流连忘返,选一个别致的维多利亚胸针或者淘一张上世纪70年代的黑胶唱片回家,心情很舒畅;要是你是集市爱好者,不如学学年轻人,也在这里摆摊设点,售卖自己的手工制品,或者把自己衣橱里的很多二手成衣和顾客们分享。波特贝罗市场上还有无数的饮食摊点,你可以领略意大利pizza、土耳其烧饼,或不知名的来自地中海的美食,总之,波特贝罗市场显示了一种伦敦精致城市布局外的混合美感:多元,古着,放浪,小资,怀旧,聒噪和响亮。
  要造访波特贝罗市场,可以从伦敦的诺丁山地铁出口上来,沿着Pembridge街的左手斜穿过去,便来到波特贝罗街,这里是市场的起点。但是当年电影《诺丁山》里休·格兰特工作的书店并非在伦敦的“诺丁山”,据说当初为了拍摄方便,不受干扰,导演移花接木,在伦敦城外的小镇觅得一处书店,安心拍好男女主角书店邂逅的戏,所以如若你想到波特贝罗市场寻找那处书店,是会落空而归的。不过,找不到书店,不等于你在集市里一无所获。波特贝罗市场大致分为沿街店铺和路边摊,市场的前端主要是一些上乘的古玩、服饰和饰品,后半段主要以蔬菜水果和日用品为主。从老祖母的古董到林林总总的小玩意,从时髦的二手衣物到古旧的二手书摊,真的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有一些在伦敦时装学院或者圣马丁学习时装设计的朋友,总喜欢周末来这里随手逛逛,在那些古董和二手、vintage(古着)时装中寻找灵感。
  波特贝罗市场和伦敦那些风格卓著的旅游景点不同,这个已经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集市和伦敦人本来的生活习俗相连,伦敦人也在这里买卖旧家具,买菜,买食,造访这里更像是一次居家旅行。而精明的伦敦文艺青年看准了此处的文化气氛,纷纷把自己的设计店铺开到了波特贝罗市场,还有更多的有范儿青年,干脆周末席地而坐,就地摆摊,来这里卖不卖东西是其次,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似乎更是一大收获。而在集市主道的两边是伦敦人的家常住宅,你依然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行游于此,体验真正的伦敦人的日常生活。在那些隐藏着的小巷里,你还可以撞见低调而富有质感的摄影画廊,和几个伦敦年轻人聊天。
  这是波特贝罗市场吸引我的地方,生气十足,人声鼎沸外自有一种恣意轻快的生活质感在潜行。
  (作者系奥斯陆大学媒体学硕士,专栏作家,著有《孤独要趁好时光》。)

推荐访问:佛罗伦萨 统治 三百年 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