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活族”悄然兴起:她们因何为结婚而抓狂]不婚族

  编者按:  “婚活”一词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是“婚姻”与“活动”两个词的组合,意为一切与结婚有关的活动。当时日本出现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的特殊群体,她们以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寻找结婚对象,生活中的一切活动皆围绕结婚展开,人称“婚活族”。“婚活族”不像一般女孩坐等意中人出现,而是主动出击,一边大力“装备”自己,比如参加化妆、健身等活动提升自身品质,一边积极相亲、交友,一旦发现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标圈子,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加入其中,并以结婚为目的寻找目标。眼下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尤其刚步入社会的90后女孩,越来越多地跻身“婚活族”行列。按理说,积极寻找人生伴侣,寻找爱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值得提倡,但中国人一向讲究缘分,认为“千里姻缘一线牵”,而不是费尽心机去寻找。那么,为何会出现“婚活族”?她们为何会把全部心思用在寻找结婚对象上?又能否如愿?“婚活”有何利弊?本期就让我们近距离关注一下这个特殊群体。
  婚活族——
  整天为了结婚忙活
  李小晶是一名80后,大学毕业时恰好赶上金融危机,忙活了一年多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便回头去考研,等读完研究生找到工作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大龄“剩女”。不过一开始她并没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有多糟,还曾纳闷:难道凭我的才学还找不到老公?直到三姑六婆都急着给她介绍对象,而且一个个一脸悲天悯人的表情,她才真正意识到,女人找不到对象可比找不到工作更可怕!她开始不知疲倦地相亲,有时一天要相两场,午休赶一场,晚上再赶另一场。因相亲太频繁,以至于经常犯低级错误,比如有一次因为准备不充分,她竟张冠李戴,把中午的相亲对象当成了晚上的那位,跟人家大谈保险营销,弄得对方以为她是卖保险的。事实上,她晚上的相亲对象才是做保险的,为了跟对方有共同话题,事前她还恶补了一番保险知识,没想到却弄巧成拙。还有一次相亲,见了面才发现对方竟是她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两人好不尴尬!
  渐渐地,相亲成了李小晶生活中的常态,甚至成了跟工作一样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因疲于应付,她不得不尽量简化程序。有一次介绍人让她定约会地点,她当时正在肯德基吃快餐,随口便说:“让他来KFC吧!”半小时后,一个年近四十的秃顶男急急赶来了,点了一份薯条便埋头蘸着番茄酱吃,边吃边跟她聊:“研究生毕业?”“是。”“工作忙吗?”“有点儿。”“常吃快餐?”“嗯。”一问一答,全是废话。好在她的手机在恰当的时候响了起来,她趁机抽身。一出KFC的大门她就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但即便如此,下次相亲的机会她仍不会错过,因为把自己早点嫁出去,是她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与剩女李小晶不同,90后女孩田田也早早地筹划起了自己的婚事。在她看来,一个女孩子,嫁个如意老公才是一生最成功的事业。去年还在上大四的时候,田田就开始四处投简历,不过她不是像同学们一样忙着找工作,而是忙着“钓金龟婿”。她的简历也与众不同,与其说是简历,不如说是展示个人形象的精美画册。田田学的是装潢设计,画册里有她的设计作品、个人介绍及联系方式,还有她DIY的十字绣和烹饪作品,更吸引人的,还有她千姿百态妩媚动人的个人写真。
  就这样,田田尚未毕业,就开始了相亲历程。几次相亲不是很满意,她就把目光转向了交友派对,觉得这种方式节奏快,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见到更多的备选对象。但在一次交友派对上,田田大受挫折。她相中了一位很儒雅的男士,对方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当然年龄也大她将近10岁。但就是这个大她10岁的大叔级男人,竟没有看上年轻漂亮的她。田田后来冷静分析,认为是自己修为不够,内涵不足,显得浅薄,才遭遇滑铁卢。这次失败让田田认识到:找对象要像求职一样,首先必须历练自己,提升自己,提高印象分。于是她报了美容班,学习化妆技能,学习穿衣打扮;又报了健美操训练班和瑜伽班,从外形和气质上修炼自己;后来又报了家政和社交礼仪班,全方面提升自我。
  经过一番精心包装,田田找男朋友的信心大增。她开始频繁参加各种交友活动,成了一名地道的“婚活女”。她先在一家婚恋网站注册成为会员,这样,每天上网浏览其他会员的资料,查看回复其他会员发给她的邮件,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除了网上“猎夫”,现实生活中她更是主动出击。凡有“精品”男人聚集的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打听到哪儿有联谊会、交友舞会或集体户外活动,她绝不放过。后来,听说成功男人偏爱休闲场所,田田还有的放矢地办了高档浴馆、高尔夫球馆的VIP卡。除此之外,田田还经常拉上女伴去酒吧、咖啡馆、西餐厅坐坐,希望有机会意外遭遇“成功男”。
  现实生活中,像李小晶、田田这样“婚活”的女孩正急剧增加。媒体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大城市,适龄青年的婚姻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发全社会关注,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积极为他们组织各种活动牵线搭桥,单身男女们也开始主动出击,推动了“婚活时代”的来临。
  成潮流——
  她们因何为结婚而抓狂
  胡展鸿是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的一名资深心理顾问,据他统计,从2008年起,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举办的“恋爱课堂”培训班里,女学员超过95%,而且她们真正把找对象当成了一件大事,花费了大量心思。
  为什么热衷“婚活”的多为女性?她们缘何为结婚而抓狂?胡展鸿分析道:尽管现代女性社会地位很高,经济也能独立,可一些传统观念仍积重难返,“恨嫁”心理便是其中之一,一旦这种心理消失,当事人转而又会急不可待地想结婚,成为“婚活族”。另外,都市适婚男女比例失调问题也促使大龄女青年为婚姻忙活,尤其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生存压力大增,90后在压力面前纷纷选择“婚活”,大大刺激了80后甚至70后,导致大龄剩女们集体恐慌,更加壮大了“婚活族”。
  1985年出生的林丽是个文艺青年,工作之余喜欢读书写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当女友为了嫁掉自己去相亲时,她还曾取笑人家“把自己当商品似的到处推销”,看到昔日女伴一个个披上嫁衣,她也不着急。她信奉冰心当年劝34岁还待字闺中的铁凝的那句话:“你不要找,要等。”事实上她真的一直在等一个人,就是她的顶头上司陈程。她和陈程一个办公室上班,天天见面,彼此关心,她相信他对她有好感,不然他不会经常为她带早点,加班时帮她买夜宵。她也相信,婚姻靠缘分,不能急,总有一天他会向她表白。可万没想到,今年7月,已经27岁的林丽突然得到了陈程恋爱的消息——他已向另外一个女孩子表白了,那个女孩居然是90后大学生贺佳佳!   贺佳佳是年初到他们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一进公司就大方地跟陈程套近乎,不知怎么地就“套”成了师兄妹,然后就直白地跟他开玩笑,说对他一见钟情。开始陈程并没在意一个小丫头,还跟林丽感慨:“现在的女孩真大方!”可实习结束后,贺佳佳仍经常找陈程,每次都能给他带来惊喜,比如把自己打扮得别出心裁,或者送他一个特别的创意,有一次甚至突然出现在他们单位组织的一场篮球赛上,拼命为陈程加油……
  摆在眼前的事实彻底颠覆了曾经内敛的“宅女”林丽一直坚持的“不要找,要等”的婚恋观,她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积极参加各种相亲交友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是潜在的婚恋机会,成了彻头彻尾的“婚活族”。用她的话说:“连90后都开始抢滩婚恋市场,我一个80后剩女要是再不行动,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而对于80后“剩姐”们的抱怨,90后们却不以为然。1991年出生的何圆为自己辩解道:“我们这么年轻就忙着找对象结婚,并非标新立异,现在生活这么现实,我们只是想找个安全的依靠罢了。”何圆去年大学毕业,毕业前夕曾四处求职,处处碰壁,直到今年正式毕业才找到一个月薪1500元的文秘职位。这点工资,除去500元房租,余下的连吃饭都不够,将来买房在这座城市立足简直是天方夜谭。有天下班,她正准备进一间快餐店解决晚餐,一辆黑色奔驰轿车停在了她身边,里边有人伸出脑袋喊她。她一看,竟是大学同学张亚蕾。开车的是个小伙子,张亚蕾跟何圆介绍,说小伙子是她男朋友,两人正准备去吃西餐,邀何圆一起去。何圆也不推辞,随他们去了一家气派的西餐厅。何圆知道那家餐厅的消费不是一般档次,再看身旁的张亚蕾,一身装束从上到下都是名牌,何圆心里不禁犯嘀咕:几个月前还跟我一起在大排档吃酸辣粉,去女人街淘衣服,花10块钱都犹豫半天,如今却淡定地穿名牌坐豪车吃西餐,男朋友真是大款?趁小伙子去卫生间的工夫,何圆问张亚蕾:“被人包养了?”张亚蕾呸了她一口,说:“你也太小瞧我了,下个月咱就要结婚了!”“怎么钓到的?”何圆追问。“拜我为师我就慢慢教你!”张亚蕾故意逗她。原来,就在何圆四处求职时,张亚蕾却在四处钓金龟婿,并大获成功。
  张亚蕾真的收了何圆做徒弟,教她如何打扮,还教她烹饪、插花、茶道、调酒,带她练瑜伽、打乒乓球,到成功男人聚集的地方玩偶遇。当然,这些基础工程都需要花销。刚开始何圆花着从父母那里厚着脸皮要来的钱十分心疼,但一想到张亚蕾那掉进蜜罐儿里的幸福模样,她就觉得花钱找个有钱老公当长期饭票很值得!
  可以说,婚活族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年轻人恋爱观的转变,另一方面也缘于生存压力的现实存在。两种因素合力,推动了“婚活族”的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引领时尚的潮流。
  话利弊——
  谨防“婚活综合征”
  在关于“婚活”的一项调查中,超过60%的人认为,现代人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婚只是生活中众多目标中的一个,为了提升生活品质,充实自己才是关键。可见,大多数人对“婚活”的态度十分理智,并不认同为婚而活,相反,更愿意在“婚活”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练几手看家本领,比如穿衣打扮、美容健身、茶道插花厨艺、社交礼仪等,这些在“婚活”过程中潜心学来的东西,无疑提升了她们的内涵,让她们变得有品位。从这个角度讲,“婚活”的过程本身是一种自我积累。
  “婚活”女宋姿就说:“虽然我至今还没找到对象,但在找的过程中我大有收获。我学了插花茶道,并坚持练瑜伽减肥,读的书也多了,自己觉得气质就跟以往大不相同,有很大提升。”同为“婚活”女的秦艳也有这种感觉,她说自己以往是个素面朝天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丑小鸭”,现在却变成了半个化妆师,职业妆、生活妆、宴会妆,她都能信手拈来。因为妆化得出彩,服饰搭配上也有一套,因此走在大街上她的回头率明显提高。
  资深心理顾问胡展鸿说,婚姻是一门学问,学得越多才能把握得越好,选择有益的东西充实自己很重要,但不可过分,因为凡事都有个度。如果把过多的关注和心力放在寻找结婚对象上,唯婚是活,可能会失去正常的生活,出现副作用。一种新的精神问题——“婚活综合征”就是“婚活”的后遗症。畅销书作家、编剧陆琪说,如果你花在寻找结婚对象上的时间超过了除睡眠之外你全部时间的一半,对男人的评判标准不是能否爱上,而是能否嫁,天天为了结婚奔忙,完全放弃事业,那你就是得了“婚活综合征”。
  “婚活综合征”危害极大。比如,有人为了进入所谓的“上流圈子”,逼迫自己去学习根本不感兴趣的高尔夫、马术等,结果是根本无法融入那个圈子,反倒让自己十分苦楚。再比如,有人走马灯似的相亲,根本来不及了解对方就投入了下一次相亲,时间长了会渐渐麻木,失去生活目标甚至丧失自信心。由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放弃,已经成为剩女们相亲的一种习惯。相亲时,隐约感觉对方可能对自己不满意,71.2%的女性选择放弃。在“婚活”过程中,本来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满满信心去相亲,原以为应该很快找到合适的人,但见到形形色色的相亲对象后,发现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很多,也许还会被对方无情地否定,都会使相亲者原本的信心和憧憬全部消失,甚至连自尊心都受到伤害,因此很多人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轻度精神疾病,而这种精神创伤日后会成为阻碍生活的一种精神压力。
  小苏原是个爱说爱笑活泼开朗的工商干部,与企业老板打交道时,大家抢着给她介绍对象,她都一一接受,因为她知道,这些老板大都是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圈子自然不乏精英。一次次相亲,不是对方让她提不起兴趣,就是她没被对方看上。有一次介绍人说给她介绍一个老板,结果见了面才知道对方是小商品市场里的一个个体户。小苏的自尊心大大受挫,正埋怨介绍人太不把她当人时,更让她颜面扫地的事情发生了:那个个体户居然没看上她!自此,小苏不再相亲,甚至怕人给她介绍对象。后来,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她申请调到了几乎不用与别人打交道的档案室工作,整个人都变得郁郁寡欢、孤僻古怪,谁再提给她介绍对象她跟谁急,完全封闭了自己。
  如何克服“婚活综合征”?有关业内人士建议,相亲的人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相亲是一项耗费体力和精力的活动,需要有个过程,不能指望一两次就获得成功;因为是和陌生人见面,因此未知的信息很多,必须做好承受任何意外的心理准备;发现不合适,可以中断,不能迁就到受伤再分开;一旦受到误解,或者被伤害,不要伤心沉沦,而应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痛苦倾诉出来,从而度过心理危机。陆琪说,剩女论调是一种社会歧视,很多优秀女性的出嫁年龄就是比普通女性晚一些,这是优秀的代价。既然是难以避免的,那么我们的确应该增加在感情和婚姻上的时间投入,但这个时间不应该超过日常生活中除睡眠之外其他所有时间的一半,也就是说,在以往的时间投入中,减少工作和宅的时间,有限地投入感情就可以。她奉劝那些操之过急的女孩子,任何人都不需要为了寻找婚姻而活着,那其实是为舆论和压力而活。不要被情绪控制,也不要被舆论控制,不要焦虑,去恋爱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结婚就可以。
  此外,广州市高级婚介师王海霞也为“婚活族”支招,她提出三点:一是心态要平和,不要过热或过冷。要保持一颗平和冷静的心,不经意间你就会碰到最合适的。二是目标要细化,不要乱撒网。择偶标准尽量细化,心里要有杆秤。三是不刻意改变自己。修炼自己不等于掩饰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为了婚姻而强迫自己,展示一个真诚的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
  心理学中有个叶克斯-多德森动机定律,该定律显示,做事的动机和可能取得的结果之间,呈倒U形关系。做事不努力不行,但目的愿望过于强烈往往会适得其反。凡事只用七成力,才是最好的力道。做个“婚活族”也是如此,七成熟就够了,而不是“唯婚是活”。要真正找到好的归宿,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定位才最重要。保持一定的自我,反而能让自己更有魅力。
  我们的观点是,要“婚活”更要生活。只有把“婚活”和生活恰当结合,才能赢得婚姻和人生的成功。
  〔编辑:冯士军〕

推荐访问:何为 兴起 悄然 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