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7.5%”:动因与内涵】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及动因

  摘要: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总体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面对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压力与挑战。今年正值“十二五”规划开局第二年,中国经济焦点转向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此政府部门其中拟定GDP“7.5%”的增长目标,引发了热议,值得我们去深思。对宏观经济做出了科学的部署和规划。本文就此动因做了简单的分析,并且进一步探析GDP“7.5%”的内涵,最后对经济未来发展做出了大致的宏观判断。
  关键词:GDP;7.5%;经济结构;增长方式GDP保八,曾一度是粗放式、外延型、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的底线。它的做法只是全力扩张工业的产能,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的产能来实现GDP保八。因为在GDP构成中,工业贡献的GDP将近占50%,换句话讲GDP保八,实际上就是保工业高增长。但是,由于工业只能容纳大约全民就业的20%,这与其近半的GDP贡献极不匹配。因此,虽然保工业能够保GDP,但无法保就业。
  现在,单纯追逐GDP高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转型成为新时代最强主旋律。在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我们不再片面地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要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并以此来满足人民对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的基本要求。适度放慢GDP增速的代价是要谋求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一、GDP的增长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中主要依靠超量的货币供给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GDP的增长逻辑有问题,以下主要从它的结构与增长模式做简要说明。
  (一)GDP的结构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是:用超量的货币供应维持长久的投资,进而让投资拉动GDP的高速增长;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向国际市场大量出口低端产品,加大贸易顺差来带动GDP的增长。我国M2的总量居全球第一,加之央行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又进一步增强了央行基础货币的供给能力。最终,央行汇集了大量的问题:贸易顺差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购买大量的美国国债,向国内货币市场投放大量人民币。因此,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持续高位运行。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低于预期的8.4%。其高速增长依然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中国的GDP结构不尽合理。
  (二)增长模式
  中国的GDP增长大多是外延式增长。现在拉动一个GDP需要的投资增量数倍于改革之初,投资的边际效率越来越低。从数量型经济体占主导转向质量型经济体过程中,必须用经济质量的数据来付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事实上,中国GDP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高昂的成本上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与收入差距扩大就是高昂的成本。面对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高昂成本与制度转型的困难,不仅可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是有利的,还可以树立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政府部门也逐渐意识到GDP高速增长带来的隐患,GDP自身发展就必须转型,要追求有质量的GDP。下调GDP的增长目标是一件幸事,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GDP增长目标下调动因
  去年是“十二五”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今年7.5%的目标比2011年9.2%明显降低,其下调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要求
  “十二五”计划提出来,“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低于“十一五”计划确定的7.5%。今年GDP的增速目标调到7.5%被认为是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调低增速主要为了适应“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把经济增速适当放缓一些,目的就是要更好地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发展路子。经济增长放慢可以缓解供求矛盾,缓解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二)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首先外部存在“欧债危机”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汇率对抗加剧。其次内部存在“经济增速降低、通膨压力上升”的危险,为此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求着力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和控物价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集约型转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策略基点。这些都与7.5%的增长目标相呼应。
  (三)CPI上涨的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2年度居民消费价格目标定位为4%左右。然而从年初到现在,两次月度CPI却出现很大起伏,1月CPI比上年同期增长4.5%,2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3.2%。上浮张力主要来自大宗商品、石油等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人们对CPI还存在上涨的预期。从某种层面上看,这种预期主要来自GDP的增长速度,高速的GDP增长速度必然会带动CPI的上涨。另外收入分配体制的缺陷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更会使得高速的GDP增速承受不了CPI的上涨幅度。7.5%的增长速度有缓解CPI上浮预期压力的意义。
  三、GDP“7.5%”的内涵
  8年来,我国首次将经济增速降到8%以下。2012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定位为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稳增长是第一位,不能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就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就业的解决和社会的稳定。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带动100万的就业。从短期来看,降低GDP增长速度是不明智的,但是经济从长发展考虑,它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5%的GDP增长目标,正是“稳”的体现。
  (一)调整经济结构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一个严峻的现实:GDP下来了,CPI上去了。GDP是衡量经济的数量,百姓无法洞察其中的质量。数量上的GDP对经济的发展成果无法全部衡量,而损失的GDP让百姓蒙受GDP有效积累的损失。降低GDP的增速,提升GDP的质量比增加GDP的数量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加合理配置资源,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GDP增量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力调整GDP结构,让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又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城乡一体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让惠民政策引导城乡居民消费,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质的转变。
  (三)改善收入分配,兼顾社会公平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财富的问题缓解了许多,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社会缺乏公正的问题十分突出,适度放缓经济增长率目标,把更多精力放在降低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社会公正。既要把经济成果做大,又要把这个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各级政府的职责要更加明确,大力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程,进一步抓紧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全面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打开对中低收入居民住房的供给,通过完善机制最终达到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基本建成符合基本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四、展望
  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口、消费、投资三个方面拉动,未来需要三方面之间实现有机的平衡,“三架马车”需要有快有慢,合理平衡。第一个方面,适当的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让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有一个合理的空间。第二个方面,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是经济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但这也不是短期能够做到的,我们必须考虑总量,然后优化结构,同时开拓新的增长点,未来的整个政策的导向应该有利于中等收入以下的居民,让他们逐步的升级,同时有利于中小企业向好的发展,能够在政策导向上成为新的增长。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已结束。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2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1451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49622亿元,增长7.5%。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1.8%。GDP增长缓于预期的8.4%,2012年,决策层把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升级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任务,经历一个长期的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是必然的。中国经济的拐点已经出现,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从国内外因素看,长达3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经济将从此进入温和的增长期。(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梁远,徐兰飞.“十二五”时期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6):35.
  [3]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4]中国经济年会嘉宾预测2012年中国经预.http:news.hexun.com/2012/html.

推荐访问:动因 内涵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