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景变现,让乡村变美通讯稿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抢抓示范片xx机遇,围绕“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目标,按照“以点带面、提质增效”思路,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域xx,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年均增长超过10%,4个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0万元。桃花源旅游管理区被评为全国首个“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基地”,连续2年获评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优秀区县。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作为桃花源,如何进一步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全面推进“五大振兴”,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宏大命题、全新课题。我作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打好特色牌,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力

在农村人口流失严重的大背景下,利用好各地的特色优势,不断发展产业、集聚人气,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对桃花源来讲,就是要依托响亮品牌、丰富资源、优良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高颜值的自然资源转化成高价值的产业财富,实现群众的幸福愿景。2021年10月,桃花源列入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xx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提品质,促人气。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不仅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生态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实现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同时,推进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因地制宜打造景观小品,保留独具特色的乡愁乡韵,推动乡村环境向美丽宜居转变,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硬件基础。桃花源根据自身特色,精准规划各村发展定位,如汤家山村创新乡村旅游“私人订制”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民宿、蔬果采摘等休闲产业,定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黄土坡村挖掘廉洁文化,xx紫荷园、悟廉园等景点,被授予市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定位为廉洁文化村。一村一品,互补互衬,联点成片,初步形成了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全区年接待乡村游客超过20万人次。

活要素,促就业。立足乡村环境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主导,在乡村发展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休闲康养、民俗体验等旅游产业,可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提升农村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附加价值,也是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桃花源先后出台了《产业扶持试行办法》《扶持产业发展十条》,大力扶持民宿、餐饮、文创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全区共有农家乐集聚发展村6个,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商家150家,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000多万元。同时,大力组织本地村民到旅游企业等应聘就业,农民变成了景区导游、车船司机、剧场演员,全区新增村民就业1300多人。《桃花源记》山水实景演出招募400多名本地村民成为群众演员参加每晚演出,连村民饲养的牛、羊、鸭子也成为动物演员有额外的演出收入,年均工资收入近3万元,真正实现将美好风景变成了美好“钱”景。

抓项目,促发展。产业项目xx既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和旅游融合,xx乡村旅游项目,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丰富旅游体验业态,加强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促进以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多元化发展,并强化与农民利益联结,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有效转化,为乡村自然资源系统的全价值实现提供了实现路径。桃花源白鳞洲村是xx最大的江心洲,四周环水,风景秀丽,造就了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渔村夕照”奇景。近年来,我们与xx广电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向往的生活》《快乐大本营》等王牌栏目在此取景拍摄,引进鲜达农业创立“小陶家的菜园子”系列品牌,流转土地500亩打造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推出果蔬采摘、特色餐饮、休闲民宿、户外拓展等农旅项目,打响了旅游品牌,丰富了旅游体验,白鳞洲村被评为xx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

二、下好先手棋,不断激发改革创新原动力

改革创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持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合、系统集成,让沉睡的农村资源在新的时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改革管理体制,转活乡村振兴的“大盘子”。改革农村管理体制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制度,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汤家山村抢抓xx省唯一的农宅合作社改革试点机遇,探索实施农宅合作社改革“135”模式,成立xx市归园居农宅专业合作社,发放全省第一本农宅“三权分置”权证,开发全省第一个“农宅贷”金融产品,推行自住民宿经营、闲置农房入社、资格户合作建房三种模式,鼓励村民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村民自主发展民宿餐饮经营13家,流转8户社员闲置宅基地资格集中打造擂茶文化博物馆和花溪谷主题民宿,签定20年的流转协议,每户社员可获得租金收益4万多元,村集体也通过闲置农宅租赁、收取佣金及公共设施使用费等方式增收30多万元。

创新基层治理,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力”。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治理有效是基础。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必须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xx、群众性活动等组合拳,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性,把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管理区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幸福屋场”的阵地功能,定期举办送戏下乡、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扶贫爱心积分超市设置村居全覆盖,村民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好人好事、公益劳动、支持村居工作等方式换取积分,用积分在超市兑换生活物品,既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又提供了必要生活帮助。“爱心积分”超市助推乡风文明xx相关做法,被xx日报、xx日报、腾讯网等主流媒体专题推介。

鼓励大众创业,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驱动农业升级的有效方式。在市场主导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创新政策、金融等支持保护方式,大力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等引入农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大力推介“共享桃花源”,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近200多名,回乡创业就业发展村民近800人。以汤家山村为例,着力推进围山渠生态宜居风光带和花溪谷特色民宿体验园、天美休闲农业体验园、擂茶非遗文化体验园“一带三园”xx,以天美农业为龙头,设立了2000亩的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带动村民开展皇菊、草莓及擂茶相关农产品种植,吸引了200多人回乡创业就业,返乡人员赶超外出打工人数。

三、画好同心圆,持续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共同把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建强基层堡垒,把队伍建起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压舱石”,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落实党的决策部署、领导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建强基层党组织重点是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农村治理提供坚强保证。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新建17个村级服务平台和智慧党建平台,推进村居文化广场、幸福屋场等阵地xx,党支部“五化”xx达标率100%。同时,完善镇、村两级考核制度,将乡村振兴作为重点纳入考核内容,设置了奖惩结合的考核举措,着力建强基层班子、建强队伍,着力选拔一批有能力、有资源、有情怀的能人强人进入基层干部队伍,引导他们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充当先锋和“引擎”,汤家山村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优化发展环境,把口碑树起来。环境状况是影响一个地方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抓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就是抓民本民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落实,要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转变观念,变管理为服务,打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用环境的软实力为发展注入新活力。桃花源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对区政务中心进行搬迁改造、增加服务窗口,切实做到“办事只进一扇门”“一件事一次办”。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雪亮工程”,对学校食堂、农贸市场等地实行全天候视频监管;强化食品经营主体规范经营行为,开展“食品经营环节年关守护”“餐饮质量提升”“药品安全保障”等专项整治抽查行动,检验合格率达99%以上。深入开展暖企惠企行动,帮助企业降费减负,严格落实优惠政策兑现,疫情期间帮助企业申请稳就业资金,确保辖区重点企业不裁员不降薪。

改进工作作风,把效率提起来。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其作风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近年来,始终坚持从严从实、从常从长加强管理区党员干部管理,着力纠“四风”、转作风。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工作质量不高、管理监督乏力等薄弱环节,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项目xx、涉黑涉恶等重点领域着手,突出加强作风整治和案件查办,组织处理了一批人,形成了严格执纪的强大震慑力。桃花源通过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释放全区经济发展活力,让群众感到劳动有干头、生活有盼头、前程有奔头,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亮丽答卷。(文/桃花源旅游管理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伍彩霞)

推荐访问:变现 美景 乡村 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