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与期待:期待你的肯定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以此作为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依据。这一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为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种种弊端。不同意见和争议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知识界文化界的热点问题,我刊从201O年第七期起推出了“中国职称评审制度向何处去?”的问题讨论,就是想请广大读者,尤其是曾经参加过评聘职称,对这项工作深有体会的读者朋友发表看法,对职称评定工作的意义和可能的弊端谈出自己真实、客观的想法,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发言,探讨职称评定工作在中国的作用和问题。推动职称评定工作的改革与进步, 令它对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更大促进作用。为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这一议题一经推出,就接到了大量来稿。有的读者写出了对这一制度的理性分析,总结了它的成就和作用,谈到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的读者直抒胸臆,谈到职称评定的问题和亟待改革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还有很多朋友写出了自己评职称过程中刻骨铭心的痛苦经历,以及职称评定对他们一生的影响,读罢令人唏嘘。
  来稿中大家探讨的问题详细庞杂,涉及职称评定的方方面面,可说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在此,我们将他们的观点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一、外语考试成为众矢之的
  
  许多来稿谈到了外语考试在职称评定中的作用。特别是因历史原因当年没有系统学习过外语的老同志,还有不少基层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做的是具体的技术工作,操作性比较强,比如基层的教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等,日常工作繁忙,案头科研工作的时间很少,外语与他们实际工作的关系不大,对他们工作的影响也很小。因此,造成了外语荒废多年,工作多年后的职称外语考试就成了他们评聘职称道路上的一大难点。
  尽管国家已经针对社会上各类技术人员的现实情况作出了详细的分类,作出了比较科学人性的考试安排,总还不能完全覆盖十分复杂的实际情况,所以不少人提出,是否需要进行职称外语考试,应用什么方式对技术人才进行外语考试?有人提出基层技术人员缺少应用外语的机会,进行外语考试意义不大,应该取消;有人反映,许多人为了应付外语考试,放下专业工作,硬着头皮死啃外语,考过之后,又将外语扔在一边,因为工作中用不上。也有人提出,外语考试应严格把关,杜绝作弊之风,要还职称评比一个公平的环境。有不少朋友从自身评职称过程中的奋斗经历出发,肯定了将外浯作为硬标准对技术人员业务水准提高的积极意义。他们认为,是职称评审对于外语的硬要求“逼”出了技术人员的学习意识,让身处繁杂的日常工作中的业务人员能够安下心来,将学习外语经常化,使自己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二、学术造假是评聘职称的一大症结
  
  评聘职称中出的另一问题是,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伪造论文、代替署名、收受版面费的问题。有文章称:“职称评审都与发表论文挂钩,没有论文或论文数量不够,就评不上高一级职称,也就得不到相应待遇。”然而,很多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发表论文的难度。发表论文就成了必不可少又难上加难的一个问题。这样,许多旨在谋利的期刊和出版机构利用了这一矛盾,大发横财,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链。将比拼业务实力变成了造假,假论文、假著作、假专利,而真实的能力、水平反而被掩盖。对于学术造假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的作者提出应更注重面对面的考核,更多地注重申请职称者近年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取消明显造假、不易识别真伪的成果。也有人认为,要降低或取消一些基层单位评定职称对论文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严格防止学术刊物的变向商业化。总之,简单以论文发表数量多少,作为职称晋升和考评的重要条件,会促使越来越多的造假行为,长此以往,养肥的是一些唯利是图的学术刊物,降低的却是关系社会进步的学术研究水平。
  大家认为,上面所说的都是造假的外在的因素,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品行端正、正直做人的知识分子,更应具备自我道德约束能力。几乎所有的作者都认为,归根到底,“职称评审逼人造假”的说法是在为造假者开脱,无论如何,拒绝造假和抄袭都是一个清白知识分子应该遵守的准则,任何利益的诱惑都不应改变。
  令人欣慰的是,更多的人会在业余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花精力,查资料写论文,而多数审稿编辑也是很认真的,从学术观点到图表数据都包含着他们的心血。光凭交钱是不能够上高级别的核心期刊的,也是不能够面对我们的灵魂的。
  
  三、职称评审的人治与法治
  
  意见最多的是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公。一位工作几十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小的成绩的老编辑谈到,自己因没有理顺与领导的关系而造成职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时说:“官僚体制,一言堂在很多单位司空见惯,权大于理是人所共知的现实。”他提出,不能完全由一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导来评定职称,而应推广评定职称社会化。
  很多作者对自己在评职称过程中的遭遇十分痛心,甚至事隔多年也难以忘怀。因为职称关系到对他们工作水平的社会认可,也关系到他们的生活待遇,却常因为人的原因,因为与领导关系的问题而遭到不公,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
  《光明日报》著名编辑、散文家韩小蕙说到她的一位朋友,就因为没有评上职称,仅仅一个多月不见,突然瘦得脱了形,人的精气神儿都被抽干了,仿佛一行尸走肉似的!韩小蕙认为,这个人正直、纯真、善良,不会吹牛拍马,一直没当上官,从他的情况考虑,如今,连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学术职称也不给他,那不足以说明他人生的大失败吗?
  
  四、评审制度和方法有待改进
  
  一位在基层中学教书一生的老教师讲述了他的遭遇:他曾经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兢兢业业,一直教初三毕业班,教学效果也非常出众,但只是因为他学历较低,按新的规定不能在高中任教,职称也解决不了,因此受到了同事的轻视。直至后来,又因为职称不合规定,被派去教小学,导致教学的积极性被极大的伤害。最后,当原来的中学又来邀请他回去任教时,他已申请提前退休,十年最好的时光被白白浪费了。
  这个故事说来轻松,似乎也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并无出奇之处。但他使学生们失去了一个好老师,对一个人而言也是一生重大的遗憾。这类事件也许是职称评审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也许是过去时代种种历史因素遗留下来的问题,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对一个人业务水平的评价,对他职务的任用,也不能只看他的学历职称,要从多方面考核,这也是在制度方面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职称评审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带给知识分子的重要政策,它终究肯定了技术人员,知识分子工作的成就与作用,在一定意义上破除了官本位。在看到问题提出建议的同时,人们也更多地看到了职称评定的必要性,提出要将该制度的不足之处与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区分,不能因噎废食,废除整个制度。作者林娜提出:正如高考,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但如果没有相对公平的高考,很多普通人就不可能读大学和研究生,也就没有资格在这里讨论职称评审制度。无论如何,有各种硬指标的职称评审终归是相对公平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制度,也应从自身找找原因,学习与提高是没有错的。因此,在肯定大方向的前提下纠正不足,完善制度,使之更好地发挥使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积极作用,才是科学的正确的态度。
  学术职称是对很多人一生的成绩的认可和证明,也是国家人才建设的基本保证,慎重地对待它,公正地执行它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限于篇幅,有关职称评审问题的讨论至本期结束。衷心感谢所有参与或关注本次讨论的广大读者!

推荐访问:肯定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