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歌舞中的“意象”体现】意象松弛法主要体现在

  摘要: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过程中,意象成为各门艺术在创作理念和美学原则上的艺术本体精神与审美核心要素,同时也是艺术创作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诗歌、绘画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大古老艺术门类,其中共有的“以形写神”“象形取意”与舞蹈理念一脉相承。笔者从诗歌、绘画与书法三大类艺术中意象的舞蹈体现为观点,从传统文化中的意象看舞蹈,又从舞蹈中看其他姊妹艺术文化领域的意象关系,以期通过比较与联系的方法,阐释中国传统艺术中个体之间意象相通的艺术本质。
  关键词:舞蹈;意象;审美;诗歌;绘画;书法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每一门艺术都有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但所有艺术又有共同的一般原则。中国各门类艺术有着共同讲求的艺术原则和创作理念,即:空灵深邃、气韵相通、潜意造象,所以,追求神韵、随象写意成为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
  “象”就中国舞蹈而言,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名词之“象”,即形象、意象,是具体的动态视觉形象,其二为动词之“象”,即象形、象征,是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象”、“形”直接关系到取意,决定其形式美,只有逼真的“形”,才能传递出深刻的“意”。舞蹈中的意象通过肢体语言和整体形象来表现内在的情感和灵魂,并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之上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这与诗歌、绘画以及书法中形成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中的意境不谋而合。
  一、诗歌的缘物寄情与舞蹈的情景交融
  “意象”一词可以分开来理解,“意”主要指作家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所要表达的主旨;“象”就是作家要达到其表达目的而借助的对象,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事件。在我国诗词创作和舞蹈发展史上十分注重采用“寓理于象”、“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来渲染气氛,以象征、暗示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思绪,善用想象,通过悦耳的声音、独特的色彩来呈现朦胧的意境或者寄托作者的情思与愿望。这种表现手法与戴爱莲编导的汉族民间舞蹈《荷花舞》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首先在舞蹈的服装方面,也较好地提供所要塑造的舞蹈意象的条件:舞者身着长裙,裙子的下摆是荷叶盘,远远望去,舞台犹如一汪荷花池,荷花仙子们在水中翩然而舞。通过纯洁高贵,生机盎然的荷花意象,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其“意”在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着重描绘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舞蹈中的象形,并非照搬复制,而是变相得去抽取模拟,正如诗歌当中采用缘“物”寄“情”来抒发各种复杂的感情,模仿是一种骨架,舞蹈家都使用自己的艺术原料把模仿对象的形象,或把对象的主观经验附加在这个骨架之上。在各民族的舞蹈中,摹拟性的舞蹈随处可见。在汉族,以代表吉祥生机的龙为“象”,每逢节庆,便会有舞龙的壮观场景,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又如傣族的孔雀舞,在泼水节和集会时进行表演,认为象征着吉祥、美好的孔雀能为自己带来好运和幸福,这些动物之“象”已经在人们心中转化成了民族文化和精神之“象”,“意”即寄托着人们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绘画的惟妙惟肖与舞蹈的形神兼备
  各门类艺术的内在精神时常是相通的,绘画就是以停止不动的瞬间形态作为形象的素材,如果可以把舞蹈说成是活绘画的话,那么舞姿就是舞蹈中色彩性最强的因素。在靠视觉材料来显示的绘画中,绘画之“象”是一些借形象和色彩可以表达的客体事物,直接地反映视觉空间上能够把握的一些特性,“意”在传达这些事物内部表现出的精神力量。
  从美学观点上来看,舞蹈中讲求的 “以神领形”、“神形兼备”,与绘画的“以形写神”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在有限的画面中展现广阔的空间,展现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舞蹈就是通过和谐统一的连贯动作姿态来创造审美意象的,但形体动作只是舞蹈的物质本体形式,而“情意”才是舞蹈真正以生存的灵与肉。人们所熟知的杨丽萍的《雀之灵》,舞者杨丽萍从身体的细小部位入手,特别是通过她灵动的手指给予了孔雀头部动作千姿百态的造型,杨丽萍并没有简单地搬用傣族舞蹈模式化的动作,而是抓住傣族舞蹈内在的动律和审美,默示出生命的活力和勃发向上的精神。在动作编排上,运用柔嫩的腰肢,轻盈的双脚对孔雀进行细微的传神写照,将灵动的孔雀这一动态意象,体现的惟妙惟肖,将动人的情感和舞蹈的美融为一体。
  三、书法的线条婉转与舞蹈的翩翩自得
  笔歌墨舞、舞文弄墨、龙飞凤舞等等这些词汇,都从不同侧面说明了舞蹈中有着独特的书法意象。书法是诉诸视觉的静态艺术,同绘画和诗词相比较,书法更需要按形式美的动态意象来创造。书法不仅在创作上与舞蹈相通感,而且在审美中也潜藏着舞蹈相应的美学因素。
  书法中有可见之“象”,如笔墨线条的特征,也有不可见之象,即通过可见的笔墨在特定语境和条件下以联想、通感的方式生成的象外之“象”。从整体意象的角度看,舞蹈服饰中的长袖、飘带增加了人体动作自由变幻的功能,扩大了抒情性和表现力。《红绸舞》是中华民族20世纪汉族经典民间群舞,根据汉族民间秧歌舞中的舞动红绸的意象创作而成,通过舞者手中红绸不断飞舞流动的各种线条组成丰富多彩的画面,绿衣与红绸在色彩上形成互补,白衣、黑鞋又与红绸相互映衬,注入弹跳的律动,袖、带在空间的舞动,造成“点”“线”“面”的独特意象,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动造型,直接抒发出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强烈的喜悦之情。
  结语:艺术是一个大家族,家族内的各个成员有共同性和差异性,不同种类的艺术都有各自的领域,具体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主要方面都各具特点和独立性,但是无论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对意象都有相通的理解,而且形成特定的内涵和意象审美观,而此意象审美观的作用,进而影响整个中国传统艺术体系。“意”通过“象”体现出来,“象”中蕴含着“意”,“意象相通”仅是连接其他艺术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甚至是外国各门类艺术之间的一个桥梁,文中未涉及的文学、戏剧、电影、雕塑、建筑以及其他传统艺术与舞蹈都在某个领域里存在着必然密切甚至直接的联系,加之当今艺术发展的潮流向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艺术种类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将形成新的浪潮。此次因调查实例范围较局限,未能充分深入细化,不一定每一部作品都是优秀佳作,予以粗略的介绍,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考证,望老师和读者朋友们批评赐教。
  注释:
  ①(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②李嗣真.书后品[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参考文献:
  [1]袁禾.舞蹈与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罗小平.音乐与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潘必新,李起敏,王次炤[M]. 音乐家·文艺家·美学家论音乐与其他艺术之比较.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6]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雪天,心天.舞蹈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推荐访问:意象 歌舞 中国民间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