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宴那些事儿] 国宴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从选料、烹饪、用酒、到服务人员的选择等等,这中间大有学问。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宴请宾客,趣闻轶事更是说不完。   中国国宴的起源,据史料可考的是在《周礼》、《仪礼》、《礼记》,周朝的各分封的诸侯国王室为招待其他诸侯国的贵宾,通常要举办国宴。
  到了盛唐时期以后,国宴已经不局限于国与国之间,如著名的“闻喜宴”,就是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国宴。宋代的“春秋大宴”、“饮福大宴”也称得上是国家大宴。元代的国宴名叫“诈马宴”,通常持续3天以上。公元1403年到1424年间,也就是明代的永乐年间,举办国宴的因由多了起来,“凡立春、元宵、四月八、端午、重阳、腊八日,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这也是国宴。
  到了清代,国宴更是名目繁多,如“定鼎宴”、“元日宴”、“冬至宴”、“凯旋宴”、“千秋宴”、“千叟宴”等等,规模最大者多至3,000余人。
  如今中国举办国宴的地方,根据接待对象的规格与人数,分别在不同地点举行。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钓鱼台国宾馆,主要承办小型的国宴,设席于亭台楼阁和水榭园林之中,有着浓郁民族风情;另一处就是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主要承办大、中型国宴。
  人民大会堂的接待能力究竟有多大?
  答曰:最多者一次容纳5,000名宾客。
  这种规模,让美国这等国家都相形见绌。克林顿总统时期,为了答谢竞选赞助者而举办的最大的一次国宴,规模只到700人左右;因为白宫国宴厅最多只能容纳130多人,白宫的工作人员只好在草坪上搭起巨大的帐篷。
  国宴接待的对象一般是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各省的省会城市和著名风景区内,也有设备一流的迎宾馆,如西安的丈八沟宾馆、武汉的东湖宾馆、长沙的蓉园宾馆、上海的西郊宾馆等等,也可接待外国首脑和社会名流,但有些却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国宴”。
  国宴上,吃喝之外,还要讲“礼”。
  国宴由国家的领导人主持,有相关的政府要员作陪,并邀请各国使节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宴会厅内要高悬本国的国旗和国宾所在国国旗,有正规管乐队或军乐队演奏国歌、迎宾曲或热烈欢快的民族乐曲。
  宴会开始时,国家领导人致欢迎词或发表贺词,来访的国宾致答词。双方都要回顾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阐明各自的政治主张,畅谈彼此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展望美好的未来。席间,宾主互相祝酒,表示友谊和尊重。
  就连国宴的请柬和席卡上,也要印上国徽和菜谱,接待服务要符合高规格的礼仪要求,同时在清洁卫生和安全保卫方面也有一系列的严格规定。
  绝大多数的国宴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重要条件,就是通常都要在一个国家的首都举行。
  新中国的第一次国宴是1949年开国大典的国庆宴会,宴请的对象是参加开国大典的友好人士和嘉宾。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事活动繁忙,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在1952-1959年7年之间,就接待了20多个国家的3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不过,那时人民大会堂还没有建成,国宴多在中南海怀仁堂和北京饭店举行。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投入使用之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实际上是每次重大国宴的总体设计者,从主宾席面的摆设,到各个席面的安排,从菜点的样式、风味,到一些必要的礼仪,甚至军乐队的乐谱,他都要一一过问,并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1959年,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国宴,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贵宾应邀参加盛典。国宴参加的人数及规格古今中外少见,近万人参加的宴会共摆设了470桌,光是服务员就有1,200多人。在30多个小时的时间内,工作人员就准备好了宴会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器皿,设计好了餐桌的款式、布局,每一道菜,每一个花样品种,每一件装饰物,甚至包括所有服务人员的服务位置和行走路线。
  这次国宴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又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了全国群英会的代表们,共1万多人。这一次宴会厅里所有的桌子都被摆放成立体交叉形式,从楼上到楼下利用每一处的空间,主宾席300人,其他桌如众星捧月一般。近一些的坐席每10个人一桌,稍远的站席每桌13人。场面宏大的宴会长达两个多小时。
  人民大会堂的国宴大厅,从厅顶和立柱上的花纹图案中,仍然会使人联想到苏联克里姆林宫的某些风采。这种中外合璧的形式,体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苏友谊。
  国宴厅的正前方有一个舞台,是表演歌舞的地方,大厅能摆放200张席面。
  国宴既有规范的礼仪和格局,又有多彩多姿的席谱和饮宴方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宴,通常有欢迎宴、送别宴、午宴、晚宴、国庆招待会、新年招待会、冷餐酒会等主要形式,国宴席谱设计和菜点制作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须依据宴会标准与人数,主宾的宗教信仰与口味嗜好,以及时令季节、营养卫生和进餐习惯等因素综合设计与科学调制。
  既然“吃”中有政治,那么设计、制作国宴,也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
  着装高雅、举止大方、轻灵敏捷、彬彬有礼的侍者往来穿梭于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各个角落,表现出东方民族优美含蓄的风范。这是按接待服务礼仪的严格要求而做的。
  国宴接待工作必须符合外交部礼宾司的要求,工作人员是从全国各地挑选和经过正规培训的,要求文化素质高,仪容风度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熟悉各国各民族风土人情,遵守外事纪律。
  国宴接待中的服务员,要有较高的服务素质和服务技巧,不卑不亢,端庄稳重,风度优雅,落落大方。怎样展现笑容,怎样举止有礼,怎样应答客人,在哪个位置站立,在哪个位置上菜,在哪个方向斟酒,在什么时候撤换餐具、餐巾,以至座椅的摆放格局,宾主、男女的座次和外方贵宾的饮食习惯,礼仪风俗和忌讳,国宴菜点的风味和特色等等,服务员都要融会贯通。
  特别是主宾席,如果外国元首的个子高,为他服务的服务员的个子也不宜低;如果外国元首的个子矮,为他服务的服务员的个子也要与他看齐,不宜让一位高高的服务员来为他服务,这样显得不礼貌。
  大会堂服务组按编制有300多人,每4年轮换一次。服务员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标准非常高:男孩子一律身高在1.75米-1.80米,女孩子要在1.65米-1.70米以内,相貌端正,但最重要的是素质要好,特别是思想表现要好。
  人民大会堂里的服务员,是各省市送来的尖子,送选三四百人,能最后被录用的不过两三人。因此有人说,在大会堂里走一圈,不亚于看了一场全国的选美比赛。
  能到大会堂里工作的服务员,特别感到荣幸。
  前些年,人民大会堂选服务员,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用北京人。主要是因为逢年过节,北京人可以回家团聚,会影响其他服务员的情绪;还有一个原因是为安全保密,他们回家后难免被家人问起工作情况,有时会无意中泄露国家机密。
  国宴的厨师也非常重要。1958年,人民大会堂建筑工程刚开始破土动工,出于以后宴请工作的需要,就从四川、江苏、广东、天津、湖北以及东北三省精选了一批各怀绝技的厨师来到北京。选拔的标准首先是政治过硬,然后是文化素质较高,烹饪技巧一流,他们使国宴吸收各大菜系的优点,综合名菜的烹调方法,从而保持国宴的水平。
  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主要考虑到首长、外宾都能吃,像国宴的川菜,少了麻、辣、油腻,苏州、无锡等地的菜,少放了糖,都在原地方菜的基础上,做了改进。
  人民大会堂刚建成的时候,国宴厨师的等级很模糊,分成面点、配菜、冷菜等几个小组,小组有小组长,统归一个大组长管。小组长相当于现在的厨师长,大组的组长相当于现在的总厨师长。
  “文革”以后,国宴的厨师才开始进行考试定级。新进的厨师,都实行劳动合同制,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工作表现,签5年以上的合同。
  厨师长一般负责掌勺烹饪国宴的主菜,责任重大。做菜时,也要尝一点,不尝不知味,尝多了也尝不出味。在举办国庆宴会等大型国宴的时候,几个厨房同时开工,做出来的饭菜要同一口味,国宴的厨师之间不形成一定的默契,是不可能完成的。
  国宴制定的菜谱,一般以清淡、荤素搭配,通常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四菜一汤的标准为当年周恩来总理所定,另加冷菜、甜食、水果、冷饮各一道和点心,配置绍兴加饭酒、茅台酒、青岛啤酒或优质矿泉水,采取分食制,进餐时间一般在晚上,通常控制在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以内。
  人民大会堂编制的国宴厨师,共有160名,从特级、特技、高级到中级都有,其中总厨师长1名,下设热冷、面点、西餐,8个正副厨师长。
  如果没有国宴安排,厨师们早8点上班,晚5点下班,中午休息4小时。平时除了业务学习,打扫卫生外,就是做一些准备性的工作。不过,他们很少有清闲的时候,除了完成外事及国庆等国宴任务外,也承接各省市政府及各大部委的公务活动宴会。
  当年江泽民主席接待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国宴菜谱,也只有4道菜:
  北京烤鸭、清蒸鱼、红烧狮子头、上海点心小笼包子。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国宴都是实惠而不奢侈,丰盛而不浪费,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时,美国的国宴是三菜一汤加一甜点,比中国国宴还少一道菜。
  德国、日本、法国的国宴也是三菜或四菜一汤。2002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墨西哥召开,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为款待各国首脑,在国宴上只上了3道菜:一是棕榈嫩芽汤,二是韦腊克鲁斯风味的瓦奇南科鱼,三是浇巧克力汁加椰子丝、芒果丁的冰淇淋。
  国宴的菜品,也很常见。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江泽民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菜单为:冷盘、浓汁海鲜、清蒸大虾、罐焖牛肉、草菇绿菜花以及点心和水果。
  如果宴请的是伊斯兰教国家的国宾,还需要一套清真式国宴菜单,常见的清真国宴菜谱:
  冷菜:大彩拼、六冷盘、扒牛肉条
  热菜:烤羊肉串、红烧鸡卷
  涮菜:精选羊肉、鲜百叶等共十样
  面点:自制烧饼、花样面点
  酒水:茅台酒、北京啤酒、矿泉水、水果拼盘
  甜品:豆面糕、碗豆黄、杏仁豆腐、艾窝窝、芸豆卷、白汤杂碎
  国宴一般是根据中外宾客的不同口味,以及近几天宴会的记录,安排不同的菜谱。
  国宴的菜系,因其在人民大会堂之故,已被称为“堂菜”。其风格为清淡软烂,嫩滑、酥脆、香醇;以咸为主,较温和的刺激味辅之。这样烹制出来的国宴菜肴适应性强,基本可以满足中外大多数宾客的口味要求。
  国宴的菜肴,起名也很讲究。有的地方特色菜肴,引进国宴的时候保留了原菜名,如“佛跳墙”、“富贵蟹钳”、“孔雀开屏”、“喜鹊登梅”等;其余大多数菜名都取的比较直白,如麻辣鸡、葱烧海参、芦笋鲍鱼等。
  有典故的菜名固然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没有典故的菜名朴实无华,也自有好处:食用者一看菜单,即可知是什么菜;再者说,太花哨的菜名不好翻译,外宾也看不懂,吃了半天也不知吃的什么东西。
  
  (选自《人民大会堂往事追踪报告》/马祥林 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版)

推荐访问:国宴 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