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娘娘 “娘娘”考

  摘 要:宫廷剧中经常会出现“娘娘”一词,“娘娘”的称谓从哪里来?“娘娘”发展演变至今词义又有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将从娘娘的现代词汇意义、“娘娘”的起源及词义变化情况、方言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解说。
  关键词:娘娘;起源;词义演变;方言;文化
  作者简介:吴娟(1991.10-),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1
  一、“娘”与“孃”的起源及联系
  从现有资料看,“娘”这一称谓在历史上出现得不是很早。《尔雅》、《说文解字》、《释名》这几部早期辞书中没有娘字,《说文》中虽有“娘”字的准异体字“孃”,但意义却是风马牛不相及,《说文》中记载“孃”,会意形声字,“从女,襄聲。孃,烦扰也,一曰肥大也”也就是说“孃”过去有两个意思,一是搅扰,干扰,另一个是肥大。可见最初“孃”字不是用来表称谓的。孃借用以表母亲后,烦扰之意便用“攘”来表示。根据甲骨文字形:娘()﹦(良,纯洁美好)+(女,刚出嫁的女子)篆文以“襄”代替甲骨文中的“”(良),表示新婚妻子带着嫁妆包裹。俗体楷书“娘”大体是承续甲骨文字形的,造字本意是:良女,即盛装打扮,娇媚迷人的新婚妻子。“娘”从造字本意来看已经表示称谓,开始是男子对娇媚迷人的新婚妻子的爱称,后来通过借代引申表示对秀外慧中的女子的敬称,如“美娘、姑娘”,再后来通过扩大引申用来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敬称。南朝梁时期的《玉篇﹒女部》开始有了关于娘的记载:“娘,少女之号”,意思是对年轻女子的称谓,本义为少女。现代辞书习惯把“孃”作为“娘”的异体字、繁体字来对待,但是最开始时,“孃”与“娘”并不表示相同的意思。《广韵》解释说,“孃,母称”,而“娘,少女之号”,其实在南朝民歌中称青年女子的“娘”及当时用以称妻子的“娘”,都是可以写作孃的。孃字约在宋代以后用得较少,且慢慢让位于娘了。而在现当代,“孃”字已十分罕见。虽然它们二者之间是否是异体字还存在争议,但本文还是立足于现行的《古代汉语大辞典》、《辞源》等权威词典,认为娘即孃。
  二、“娘娘”的起源及词义发展演变情况
  作为母亲称谓的单字“娘”,大约到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有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辞》通篇均以娘称呼母,如“不闻爷娘唤女声”、“爷娘闻女来”之类的。娘娘(孃孃)一词延续母亲的词义则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记载唐代敦煌变文作品的总集《敦煌变文集》卷三《孔子项托相问书》中“项托入山游学去,叉手堂前启孃孃:‘百尺树下儿学问,不须受记有何方(妨)?”出于唐末宋初的洪皓在《使金上母书》中也写道:“日夜忧愁,娘娘年高”,这里的娘娘均表示母亲之意。也许民间口语里娘娘出现更早,但根据文献资料可以明确,唐朝时期,已经用“娘娘”一词称呼母亲了。
  宋代以后,“娘娘”开始表示对皇后或宫妃的敬称,宋代宫廷内侍奉于皇帝身边的侍者们对皇后称娘娘,含有尊敬和亲切感。此后,娘娘一词作为宫廷用语固定了下来。宋代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记载“国朝禁中……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此处已可确切查证娘娘作为后妃的用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娘娘作为后妃的用法一直延续到满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建立为止。
  明代“娘娘”一词还表示婆母的意思。黄煜《碧血录》中“明日以为言曰:‘我时思见我娘娘何惧?’清代也用娘娘称呼祖母,这种用法至今在浙江省仙居县、四川自贡等地沿用。鲁迅先生的《书信集﹒致母亲》“海婴高兴得很,他奇怪道“娘娘怎么会认识我呢”,这里的娘娘就是鲁迅的母亲。
  三、娘娘与文化
  近年来,各类宫廷剧活跃荧屏。穿越剧、后宫争斗、美人计、宫廷野史等成了大众追捧的对象。但是编剧、作者们在创作剧本时,往往忽略了某些词汇的起源、发展、演变情况,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用法,不加商榷地使用词汇,也因此闹出了许多笑话。比如去年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美人心计》,明明讲的是汉朝的故事。剧中却大量出现了“皇后娘娘”、“薄姬娘娘”等称谓,婢女称呼宫妃也为娘娘。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知道,“娘娘”一词到了宋代以后才被确立为宫廷的固定用语,怎么可能在七百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出现了呢?这种错误完全可以避免,但需要历史编剧们提高个人历史文化的修养及古代汉语常识水平。
  从古至今,民间所崇拜的女神多称为娘娘。我发现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中国的女性宗教信仰。这里包括信仰的主体和信仰的客体两方面,信仰的主体多为女神,如观音娘娘、送子娘娘、泰山娘娘。《华严经》中就记载:“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观自在,与诸大菩萨围绕说经。”所说的就是观世音菩萨。 在唐代以前的观音菩萨像,都是大丈夫相,现男身的。最初,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菩萨、佛祖也都是男性形象。但是传到中国后,观音菩萨逐渐转变为女性形象,体现中华民族的母性崇拜的传统。从信仰主体方面看,信仰女神的也多是妇女,因为在过去的时代重男轻女,女人的痛苦确实比男人多,女性要受到许多限制。比如未嫁时在娘家要听从父母的命令,出家后要听从丈夫的命令。中国古代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建立了一整套以男女有别、男尊女卑,歧视妇女为核心的性别伦理观念,女性在政治上无权利、经济上无地位,家中作陪衬,爱情生活不自由。她们找不到出路,只有寄托于精神信仰。既然在事实上无法摆脱男权主义的束缚,精神上也要构建一个可以支撑信念的女神。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多的女神娘娘了。也正因为“娘娘”与“女神”的联系,该词更多了崇敬、仰慕的意味。
  参考文献:
  [1]、刘坚、江蓝生 《唐五代语言词典》【M】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
  [2]、王重民、启功等 《敦煌变文集》【M】 卷三、卷五、卷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3]、《古代汉语词典》 【M】 商务印书出版社 2005年版
  [4]、《汉语大词典》【M】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1987年版
  [5]、《辞源》 【M】 商务印书出版社 1979年版
  [6]、《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2009年版
  [7]、朱建颂 《方言与文化》【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推荐访问: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