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时代的闪光点|时代劳模

  有人说,“劳模”是一种活法。   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劳模是一种具体精神的体现。上世纪50年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60年代,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大寨姑娘郭凤莲;70年代,一抓准、一口清、一团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秉贵;80年代,解决了世界数以万计的人口吃饭问题的袁隆平;90年代,一心为乘客的李素丽……这些曾经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字,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激励着每一个人。
  四十年前的劳模,毫无怨言、一心一意干好社会主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时刻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埋头苦干,不求回报,把劳动当成生活的乐趣……他们选择了为祖国的富强奉献青春的活法。
  四十年后的今天,劳模们仍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仍旧在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们不仅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的工作,还在用智慧创造财富。他们选择的是为祖国的强大、走向世界的梦想而奋斗的活法。
  从铁人精神到微笑服务精神,从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到敢于拼搏、自主创新的魄力,从企业家到优秀的外来务工者,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闪亮的光点;每个时代,都有一种劳模的特征和精神。但是,不同时代的劳模身上,又有着相同的东西:无私奉献。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种活法。
  在这一期的《特别策划》中,读者将会读到一组四十多年前的劳模故事。通过他们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对现在生活的执着,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既能让我们看到劳模们的风采,也能让我们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

推荐访问:闪光点 劳模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