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园诗社 清代初年的蕉园诗社

  浙江西泠,风物繁华,才俊辈出,闺秀之能搦管�章者亦代不乏人,清初的蕉园诗社诸闺秀可称此中翘楚。蕉园诗社“分题角韵,接席联吟,极一时艺林之胜事。终清之世,钱塘文学,为东南妇女之冠,其孕育滋乳之功,厥在此也”(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
  蕉园诗社因其成员活动于蕉园而得名,但其旧址已不可详考,陈文述《西泠闺咏》云:“何处蕉园遗旧址,绿天庵外不胜寒”,可见蕉园紧邻绿天庵,应为西泠的一处名胜之地或诗社某位闺秀的私家园林。
  蕉园诗社始创于康熙四年(1665),由顾玉蕊发其端绪,组织诸闺秀所创立,并作《蕉园诗社启》。首事者以“蕉园七子”著称,即顾姒、柴静仪、林以宁、钱凤纶、冯娴、张昊、毛�七位女子,后期则有徐灿、林以宁、朱柔则、柴静仪、钱凤纶五人以其卓荦的才华号称“蕉园五子”,至徐灿逝世时(1698年以后),诗社依然文脉不断。蕉园七子和蕉园五子,则分别为蕉园诗社前后期的代表人物。
  下面依据《全清词・顺康卷》将上述所提及的蕉园五子和蕉园七子(共9人)的芳名及小传�录如下:徐灿,字湘,号深明,茂苑人。陈之遴继室。善填词,工绘事。顺治十五年(1658),之遴谴谪辽海,家产籍没,全家移徙盛京。之遴殁后五年,湘疏请归骨,获允。晚年皈依佛法,静
  坐内养,无疾而终。有《拙政园诗馀》。
  顾姒,又作仲姒,字启姬,钱塘人,顾云女。生于清顺治初。同邑诸生鄂曾(字幼舆)妻。工倚声,与其姊长任及林以宁、钱凤纶、柴静仪等结社唱和。著有《静如堂集》、《翠园集》。
  钱凤纶,字云仪,钱塘人。顾之琼次女,黄弘修妻,顾若璞孙妇。工诗词,与弟妇林以宁、姊钱静婉、表嫂顾长任、柴静仪、冯娴等结社湖上之蕉园,有《古香楼集》。
  林以宁,字亚清,钱塘人,进士林纶女。钱肇修室,顾之琼儿媳。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能诗词,著有《墨庄诗钞》、《凤箫楼集》。
  柴静仪,字季娴,钱塘人。明万历四十六年举人世尧次女。适同里沈�。工书画。与林以宁、顾姒、钱凤纶、冯娴为闺友。著有《凝香室诗》、《北堂集》。
  冯娴,字又令,钱塘人。同安宁仲虞女,适同邑诸生钱廷枚。工绘事,善诗词,有《湘灵集》、《和鸣集》。
  张昊,字玉琴,号槎云,钱塘人。举人张坛长女,张纲孙从妹。清顺治二年(1645)生。年十九归举人胡大。康熙六年(1667)父赴春试,卒于京师,痛悼欲绝,逾年(1668)暴卒。有《趋庭咏》、《琴楼合稿》。
  毛�,字安芳,仁和人。先舒女,徐邺室。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六归同邑诸生徐邺。清康熙二十年(1681)病殁。与邺合刻《静好集》。
  朱柔则,字顺成,号道珠,钱塘人。诸生沈用济室,柴静仪儿媳。善诗,工绘事,有《嗣音轩诗钞》。
  蕉园诗社成员相聚里居,�切唱和,诗词俱富,人各有集。清人王鸣盛于《在璞堂吟稿序》中论及西泠闺秀诗作时说:“西陵向多女士,近代如柴氏静娴、顾氏若璞尤著。”(方芳佩《在璞堂吟稿》)另外,诗社闺秀之间以同声相引重,时常互为序跋评点。如林以宁为冯娴《和鸣集》作跋,冯娴、柴静仪为钱凤纶《古香楼集》之诗馀作评,李端明、冯娴、柴静仪为钱凤纶《古香楼集》之曲作评,冯娴、柴静仪为林以宁《墨庄集》作评。诗社亦得到了顾若璞、商景兰等名媛的鼎力引擢,顾若璞曾为晚辈钱凤纶《古香楼集》、顾长任《谢庭香咏》作序,商景兰为张昊与胡大夫妇唱和集《琴楼合稿》作序。
  自古文人多喜择胜雅集,觞咏赋诗,驰辩逞才,闺秀亦不例外。蕉园诗社燕集时,或观梅对弈,或品画赏雪,假诗文以自娱,皆清切而有雅致。阳春三月是燕集的最佳时令,吴颢的《国朝杭郡诗辑》记载了蕉园诗社成员春日画舫分韵的热闹场景:“是时武林风俗繁侈,值春和景明,画船绣幕交映湖�,争饰明�翠羽,珠�蝉�,以相夸炫。季娴独漾小艇,偕冯又令、钱云仪、林亚清、顾启姬诸大家,练�椎髻,授管分笺。邻舟游女望见,辄俯首徘徊,自愧不及。”蕉园诗社引领一时闺阁风骚,后世闺媛争相效仿,文人亦津津乐道,成为艺林佳话。
  蕉园诗社与西泠文士之间亦有诗文交往,只是大多局限于家族之内。或为父亲教授女儿作诗之法,如毛�为毛先舒(稚黄)之女,稚黄序其《静好集》曰:“余好诗,�十余岁,即从余问诗,余麾之曰:‘此非汝事。’�退仍窃取古诗观之。”可见毛先舒初时并不主张女子习文弄墨,最终还是予以默许,并加以悉心指教。毛�先于其父离世,毛先舒悲痛之余,恐其作日久散佚,乃将其付梓,取名《静好集》,以志其悲。或为兄长审阅其妹诗稿,如“西泠十子”之一张纲孙,其从妹张昊亦为蕉园诗社成员,据《两浙轩录》所载,槎云(张昊)喜读书,览典籍,辄知其文理,所著诗词皆工。从兄祖望偶见槎云诗,有“残风残雪断桥边”之句,悄然叹曰:“是妹必以诗传,但福薄耳。”(《闺秀词钞》卷九)此为张昊曾向其兄请教诗文的证见。或为夫妻之间诗词唱和,琴瑟齐奏、鸾凤和鸣,如冯娴与其夫钱廷枚的朴园读书唱和堪称艺林佳话,并有《和鸣集》、《朴园唱和集》刊行于世,再有毛�与其夫徐邺的《静好集》、张昊与其夫胡大的《琴楼合稿》等。
  家族之外的士林名贤亦对蕉园闺秀的著作援引有加,显见其时西泠文风之盛。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所载,钱饮光为顾之琼的《亦政堂集》作序,毛先舒、丁药园、林鹿白三人均为柴静仪的《凝香室诗》作序,沈心友为冯娴的《和鸣集》作序,钱肇修、黄弘修、毛际可三人均为钱凤纶《古香楼集》作序,林云铭、钱二白均为林以宁《墨庄诗钞》作序,查严友为顾长任的《梁案珠吟》作序。西泠文人徐士俊、陆阶二人均为冯娴的《和鸣集》题辞,引之如下:(徐士俊《惜春容》,题冯又令《和鸣集》):“朴园知是读书堂,翡翠琉璃伴卷黄。昧旦鸡鸣方警诫,起来又欲赋新章。琴声瑟韵入篇章,不羡光华殿陛�。相对闲吟能永日,天教绮阁贮鸾凰。”陆阶《惜春容》(题冯又令《和鸣集》,和徐野君韵):“饷我新诗到草堂,双柑斗酒漫丹黄。三千删就成风雅,先奏关雎第一章。从古诗章通乐章,饶歌郊祀并赓�。若教吹就房中曲,岂独箫声引凤凰。”
  除蕉园七子、蕉园五子外,尚有其他一些西泠闺秀亦为蕉园诗社成员,枚举如下:
  顾之琼,字玉蕊,钱塘人。西泠名媛顾若璞侄女,钱绳庵室,钱静婉、钱凤纶母。工诗词,有《亦政堂集》。
  顾长任,字重楣,钱塘人,顾云女。生于清顺治初,同邑林以畏室。工诗词,与表妹钱凤纶、小姑林以宁等结社唱和。有《谢庭香咏》。
  钱静婉,字淑仪,钱塘人,顾之琼长女,元修、肇修之姊。有《天香楼集》。
  姚令则,字柔嘉,仁和人。龙起女,黄时序室,顾若璞孙妇。井臼余闲,常执经请益于祖姑顾和知,与其姒钱云仪互有赠答。
  柴贞仪,字如光,钱塘人。明万历四十六年举人世尧长女,适同邑诸生黄介眉。工丹青,能诗词,与其妹静仪及钱凤纶、冯娴、林以宁等唱和。
  傅静芬,字孟远,钱塘人。张戬室,台柱母,柴静仪表姐。
  张琮,字宗玉,钱塘人。柴静仪女甥,陈子襄室。
  可以看出,蕉园诗社是一个以血缘、姻亲、地域关系为基础的闺秀诗社。蕉园诗社闺秀之所以自称为“子”,大略相当于“才子”,显然,她们是将自己定位为作家,而不仅仅是女作家,换句话说,是希望和男性一样拥有一份社会的空间。
  明清易鼎之际,海宇激荡,文人诗社普遍具有强烈的入世热忱和救国意识,而闺秀诗社却不具备如此强烈的政治和学术色彩。对于平素深居简出的闺秀而言,结社给她们提供了舞文弄墨的平台,更适合于她们交际游玩之需,蕉园诗社即是一例。蕉园诗社在组织上比较松散随意,许多成员常因婚姻、家庭等因素与诗社的关系若即若离,如远嫁他乡、随夫仕宦等情形都将迫使她们中断与诗社的联系。
  无论文社或诗社都有其核心人物,蕉园诗社自不例外。《西泠闺咏》称蕉园五子中“以徐灿为之长”,此处之“长”既可理解为年齿最长者,也可理解为文采最胜者。就蕉园诗社成员现存的诗词作品比较而言,徐灿的《拙政园诗馀》成就最高,但《拙政园诗馀》收录的仅为徐灿早年的作品;徐灿晚年因盛情难却,仅是名义上加入了诗社,在诗词创作上并未花费太多心思。吴骞的《过南楼感旧》述及徐灿晚年寂寥的生活时云其“日惟长斋绣佛,初不问户外事”,诗社其余成员的诗文成就则在伯仲之间。
  在蕉园诗社的背后,另有一位西泠名媛顾若璞始终点拨教谕,备受诗社成员的敬重。顾若璞,字和知,浙江钱塘人,明上林丞友白女,有《卧月轩稿》。顾若璞家学渊源,通晓诗书,深受当时文人推崇,“顾氏自沧江、西岩、悦庵、友白四世皆有文名”(《国朝杭郡诗辑》),其本人生而夙慧,幼娴诗书,文章为西泠闺秀之冠。顾若璞是蕉园诗社成员顾之琼、钱凤纶、钱静婉、林以宁、姚令则诸闺秀的长辈,加之体健寿高,见证了蕉园诗社的创立和成长。
  文学风气往往并不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剧变,它的变化是缓慢而复杂的。清代初年的文风仍然承袭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之路,并有陈子龙、吴伟业等文坛宗师的推崇。至于西泠地区,则有以陆圻和沈谦、毛先舒等为代表的西泠派瓣香卧子,为诗宗法盛唐,文风所向,蕉园诗社亦奉其为圭臬。当然,闺秀诗社没有严格的门户之见,且囿于自身的学识和才力,她们选择师法对象更倾向于独抒性灵、诗风清新自然的诗人。顾若璞就主张闺秀作诗应宗法陶柳,皆因“性之近者,引而愈亲;学未至者,积而能化。气欲其邃而昌,词欲其清而厚,久而�之,自有得焉”(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顾若璞对诗社闺秀的授业可谓不遗余力,她在《古香楼集序》中写道:“侄女玉蕊夫人(顾之琼),才名鹊起,藻缋益工,果然积薪居上矣。孙妇钱凤纶,玉蕊夫人之次女也,自其儿时弄墨,花鸟品题,已有谢家风致,父母绝爱怜之。年十六归余仲孙。适余家中落,组之余,不辞操作,陈馈之隙,亦事染翰,间就正于余。”而《国朝杭郡诗辑》卷三十“姚令则”条也有此类记载曰:“柔嘉年十四归于黄罗扉时序,其祖姑顾和知,以《卧月轩稿》闻于时者。柔嘉井臼余闲,执经请益。”另据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顾若璞九十高龄时,还为蕉园闺秀钱凤纶的《古香楼集》、顾长任的《谢庭香咏》撰写序言。因此,顾若璞尽管没有直接加入蕉园诗社,实为诗社的核心人物,若论诗社之“长”,则非顾若璞莫属。
  文人结社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尤其在明清易鼎之际,江南出现了大量的诗派和文社,各派的文学观念也大相径庭,这不仅凸显了江南地域文学的多元化主张,且不同文学主旨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渗透与融合,则对明清之际文学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甚深。蕉园诗社虽不能自成一派,但无疑是清代女性文学繁荣的滥觞,也是清代主流文学之外的涓涓细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推荐访问:蕉园 诗社 初年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