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蓦然回首 姹紫嫣红开遍

  我非常幸运地能将我的爱好──音乐,作为我一生的事业,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曹贤邦•代题记   2008年,暮春三月,莺飞草长,在烟波浩渺的长江边上,缕缕金色的阳光,将一个挺拔的身影勾勒得异常鲜明。近镜头,我们看到了一张俊朗的面孔,浓重的双眉,睿智的眼神……他就是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原《通俗歌曲》杂志主编、著名作曲家曹贤邦。

  这次,曹贤邦回到阔别数年的故乡,胡北省公安县,一个长江边上的小城。对于生他养他的故乡,他有着太多的感慨,他有万千情感。当耳畔传来久违了那悠长、曼妙的船工号子声时,他的心也像这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起来!一幅幅画面仿佛在眼前闪现:夜深人静,街头流浪艺人的胡琴声;田间劳作悠扬婉转的车水号子声;家乡小戏嘈嘈切切的锣鼓声;涂着油彩的戏角依依呀呀的演唱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亲切。这次他回到了故乡,在文联座谈会上,曹贤邦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编撰《公安地方说唱》的那位老先生,老先生80多岁了,银须白发,精神矍铄,他们热热闹闹地谈起了过去:年节演出的红火热闹的日子;参加农村俱乐部的快乐时光;故乡青石板路,香甜的糕团,儿时在长江里畅游的快乐。曹贤邦就是从这里,从长江边上这个小城走出去的,走进了绿色军营,走进了音乐艺术殿堂,顺着音乐创作的阶梯,一步一步的,一直走到了今天。他就像一株小苗一样,扎根在民间音乐丰沛的沃土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吸饱了水份,茁壮成长起来。家乡是根,是他日后攀登音乐殿堂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的财富,家乡,他一生难以忘怀,正所谓树大皆因根深。
  红领章,红帽徽,映照着一张年轻俊朗的笑脸,19岁曹贤邦参军来到了部队,来到某部188师。领导很快就发现了这棵音乐苗子,他被挑选到部队文艺宣传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终于有了施展自己抱负和才能的广阔舞台。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着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熄灯号吹过了,战士们都进入梦乡,钢琴协奏曲《黄河》和《交响乐配器法》这两大本书就是曹贤邦点着蜡烛,愣是利用业余时间一页页手抄下来的。这两本书他至今仍珍藏着。在部队他和战友一起,下农场支农,有一次甚至到了内蒙边界,那是个滴水成冰的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他们住在四面透风的大车店里,曹贤邦仍然坚持写作,就这样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部队晚会的音乐创作任务。70年代英雄门合的事迹迅速传遍绿色军营,曹贤邦到北京演出根据门合的事迹创作的音乐,一炮打响,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被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并得到了曹贤邦仰慕已久的著名军旅作曲家唐诃同志的关注和支持。唐诃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我的音乐之路上,曹贤邦算是我自愿收下的一名学生。我们之间的教学交流有两种方式:一是面授,二是函授,以函授为主。面授时除了当场修改作品外,有时也结合作品讲一些作曲的基本理论,或顺便介绍一下我在创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函授则是就事论事,从修改作品入手,来提高他的作曲技法……”
  曹贤邦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也深情地回忆起唐诃老师的亲切教诲:“唐诃同志给我最初的印象是那么亲切,平易近人,他说话时那轻细的语调就像他写的歌那样精致和优美。我为认识了这位仰慕已久的著名作曲家而兴奋得连着好几夜没睡好觉。从此唐诃成了我的老师,在以后的数十年间,我聆听他无数次教诲,他帮我修改过很多件作品。他在向我传授他几十年所积累的精湛的创作技法的同时,也把他热爱和忠于祖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热爱和忠实于人民群众、热爱和忠实于现实生活的高尚品格传给我……”曹贤邦是幸运的,从此,他在唐诃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指导下,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突飞猛进。
  如果说,故乡音乐的培育不可或缺的话,那么绿色军营的实践和磨炼,则是给好钢又淬一了一把火!能吃苦、勤学习的曹贤邦在绿色军营里创作着、奋斗着、学习着、走过了人生最有朝气的一段历程。
  革命导师列宁有句至理名言说得好:“学习,学习,再学习。”有着一定根基,又有着实践经验的曹贤邦梦寐以求能有一个系统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他特别渴望能走进他仰慕的音乐殿堂。而这个愿望,在70年代实现了,他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北京军区和天津音乐学院联合创办的作曲写作班,虽然时间短暂,但那第一次走进音乐课堂的感觉却是新鲜而令人振奋的。后来,到了80年代,转业到地方后,曹贤邦又第二次考到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那是个艰难的岁月。那时妻子生病,儿子年幼,工作又繁重,但嗜学如命的他咬牙排除万难坚持了下来。在几年的学习中,曹贤邦系统地学习了东、西方古典音乐,接受和了解了当代音乐,如音乐剧、爵士乐、轻音乐和各种风格与样式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对美国现代音乐,以及它的市场,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曹贤邦在几年的学习中遇到了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高燕生老师,这是在学习音乐创作道路上给予他巨大帮助的第二位老师。高燕生老师曾是天津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他音乐基础理论坚实,作曲技术全面,作风严谨,思维敏捷。高老师被曹贤邦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他倾注了全部心血,以他那融汇传统和现代的作曲技法,以富有时代感的音乐审美情趣来指导曹贤邦的学习和创作。由于高燕生老师在方方面面的鼎力相助,使曹贤邦在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开阔了视野,迈上了音乐创作的又一个新台阶。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曹贤邦学成归来,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创作,就和同事们一块,一猛子扎在了筹划和迎接一个新刊物的孕育和诞生的繁杂事务中。在这之前原有的刊物《燕赵歌声》发行量不大,还每况愈下,正处艰难岌岌可危之中。他们考察市场,了解情况,调查研究。那时,通俗歌曲像潮水般涌入大陆,它们那自然亲切、深情活泼。直抒胸臆的特点一下子得到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喜爱,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候,音乐如此广泛地进入人们的家庭。他们的刊物《通俗歌曲》就在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河北省委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下,同心协力,把刊物办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每当新年春节等重要节假日,电台、电视台播放的精彩歌曲,他们都用最快的速度刊登出来,如《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一剪梅》《星星知我心》《思念》《昨夜星辰》等等,使这些大家热爱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在群众中迅速广泛地传唱。曹贤邦和他同事还特别注意培养作者队伍,在刊物中开辟了“点歌和荐歌”“中学生歌页”“歌坛信箱”和“歌曲新作”等专栏,他们还编辑出版了《歌唱亲爱的祖国》一书,受到音乐工作者和青年读者的欢迎。《通俗歌曲》编辑部还和河北省广播电台、河北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卡拉OK大奖赛,各行各业的青年歌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河北,登台一展歌喉。那是一段火红的岁月,那时,他们废寝忘食,辛苦忙碌,曹贤邦和他的同事就是这样的努力和付出着,用心血和汗水,换得了《通俗歌曲》每期的发行量都达30万册以上,成为全国音乐刊物的佼佼者。1989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音乐创作和刊物座谈会上,《通俗歌曲》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佳而受到好评。刊物受到了河北省领导的表扬,编辑部连续几年被评为省文化系统的先进集体,而曹贤邦本人也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曹贤邦还特别注意刊物的严肃性和纯洁性,他说:“我们特别注意《通俗歌曲》高雅的品位和一个刊物独立的艺术品格,决不让一些颓废的、不健康的歌曲混迹其中,我们要懂得市场,还要引导市场和培育新人。”如今,《通俗歌曲》改成了《摇滚乐》,它仍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品格和审美趣味,高高站在音乐刊物的丛林之中。
[ 2 ]   曹贤邦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一路走来,有荆棘,也有鲜花,有坎坷也有快乐,从他少年时在故乡创作第一首歌,到新世纪创作的并获得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歌曲,也有近半个世纪了,那是几十个春秋冬夏,无数个雪夜霜晨辛苦和智慧的劳动结晶,那是他攀登音乐艺术殿堂深深浅浅的足印。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贝多芬的话:“我的箴言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它醒后更兴奋。”曹贤邦同志就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两个相邻的编辑部(那时,我在《大舞台》编辑部工作)。我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疲惫的面容和那渐生鬓边的点点霜花。也有时,他邀我一起欣赏他刚刚完成的佳作,窗外繁星闪闪,窗内歌声悠扬,曹贤邦如痴如醉,那是他的无比快乐的时光!几十年来曹贤邦创作了各种风格、题材、样式的音乐作品近千首(包括歌曲、歌舞剧和各类演唱),而其中,军旅题材作品占了重要的位置。曹贤邦在部队生活多年,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彩的军旅生活,是他丰富的创作源泉。而继承传统的音乐风格,对部队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博采和吸纳,使他的歌曲有着一种雄浑昂扬、铿锵有力、撼人心魄的力量,彰显了革命战士的阳刚之气,他的歌受到战士的欢迎,而在部队广为传唱。如《枪啊,你在我心中》《夜巡》《师长挑担山里走》和大合唱《战斗的历程》等等。
  80年代初,曹贤邦与杜滨合作的《红腰带》是一部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音乐歌舞剧。而其中的音乐创作,是曹贤邦和他的伙伴的又一丰硕成果。《红腰带》正是在地地道道三晋音乐中,渗入了流行音乐的某些因素,从而使这部地方风情很浓的歌舞剧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古老的乡土音调和时尚的现代音乐,经过作曲家重新审视和处理,焕发出动人的韵味和光彩,是那样的悦耳动听,是那样的美!歌舞剧《红腰带》是一次全方位的操练,是对曹贤邦和他的同伴在音乐创作上的潜力和实力的有力见证。歌舞剧《红腰带》获得了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第二届戏剧节音乐设计一等奖。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曹贤邦插上了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他遇到了最好的年头,他的音乐创作也日臻成熟而脱颖而出。他如鱼得水,这期间他写了一批饱含激情、意韵深邃、雅俗共赏的好歌,如歌曲《我们的希望小学》《晒盐的汉子》《我是你的读者》等分别获得了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的“文华奖”和“全国优秀少儿歌曲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等。这些歌如催春的战鼓,是瑰丽的生活画卷,是作者从生活溪流淘洗,从绿色田野彩撷的最澄澈的泉水和最灿烂的花朵,是作者从心坎里流淌出的对祖国、对人民最赤诚的、最火热的爱!
  2008年,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曹贤邦站在波涌浪叠的长江边上,耳畔仿佛传来了他的那首《我的长江》,那是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里,流淌在他的血管里,奔涌在他心灵里最美的歌!
  (责编:刘贤)
[ 1 ]

推荐访问:姹紫嫣红 蓦然回首 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