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料征集 名言【切实加强党史口述资料征集工作】

  [摘要]党史口述资料在党史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史口述资料抢救工作刻不容缓;如何有效开展党史口述资料征集工作。  [关键词]党史;口述资料;征集  201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指出,抓紧征集领导干部及社会人士个人留存的党史资料,注意征集口述史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收藏和出版工作。因此,加强党史口述资料征集工作应成为党史工作重中之重,应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党史口述资料在工作中的作用
  党史口述资料在党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党史工作而言,单凭文献资料搞研究,局限性很大。
  (一)口述资料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空白,使历史变得更丰富、具体、生动。
  史料的构成,一种是档案及前人留下的文字文献,一种是口述下的活的事实细节,它们的价值就在于互相补充。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虽然比较完整,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仍然有许多重大事件,没有留下完整的或根本就没有任何文字的资料。特别是“文革”时期,有的档案被销毁,有的地方党组织开会不做记录,领导讲话不留讲稿,部署工作不发文件,重大人事活动不公布,就没有留下档案资料。存留的一些档案资料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决策的过程和细节,特别是在基层和群众的贯彻落实情况很难在文献资料中反映出来,而当事人的口述史资料就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并验证文献资料的可靠性。
  (二)口述史资料是进行党史教育和党史宣传的生动教材。
  党史工作承担着记录党的光辉历程、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宣传党的优良传统、提供历史借鉴的神圣使命,发挥着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特殊作用。
  党史口述史资料则是一种适合普通口味的大众化的党史作品,记述不同身份的当事人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鲜活、生动,因而比一般的理论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更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因此,各级党史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征集口述历史资料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组织编纂真实可信的口述历史,以引领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
  (三)口述史对党史工作也会带来变化。
  过去大部分历史资料,均来自图书馆、档案馆。文献、档案和口述资料相比,文献、档案不能再生,口述材料则活灵活现,一个是“读”历史,另一个是“听”历史,读者与文献的关系,只能是读与被读的关系,文献不会说话,如何理解则是读者的事;口述资料则不同,访谈双方可以反复沟通,而且还可以就同一主题与不同对象对话,反复验证结论,不断地去伪存真。其结果,可以使研究结论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二、党史口述资料抢救工作刻不容缓
  2012年5月,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在陕西延安召开的全国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以不同的方式抓紧对老同志进行党史资料征集刻不容缓,是党史资料征集的当务之急。当前,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征集领导干部个人留存的党史资料,特别是向老同志征集口述史料和回忆录等资料。向他们征集“活资料”,对于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说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订正史料中存在的误讹,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抓紧进行党史资料征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就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这会为党史工作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以不同的方式抓紧对老同志进行党史资料征集,具有“抢救”性质,一定要抓紧进行。
  口述史料的亲历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抢救的态度投身到征集工作中去。毋庸谈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仅说新中国成立距今已60多年了,参与共和国的初建、包括五六十年代一些重大决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省、地级甚至县、乡(公社)级领导干部可以说已经寥若晨星,绝大多数人已经作古,如果不抓紧抢救重要的口述历史资料,将会造成“人亡史佚”的后果。据笔者在2012年5月根据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安排,在征集“大跃进”运动和“四清”运动口述资料时进行的统计,在这个时段任职的本县籍(外县籍不详)县级干部均已过世,41个人民公社约400名书记、副书记、社长、副社长,在世的仅有十几人,并且其中能回忆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人也如凤毛麟角。如果我们不抓紧抢救口述资料,这样的“活历史”即将一去不复返。
  三、如何有效开展党史口述资料征集工作
  党史口述资料征集方式灵活多样,总体上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首先要确定选题,确定走访对象。确定选题就是要确定采访主题。访谈的选题要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在确定选题时除了遵循征集无限制、宣传有规定等原则外,平时还要注意党史研究动向,要对现有的资料征集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挖掘党史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口述史学,尤其要选择一些题材重要、有地方特色和研究意义但缺少文字资料的题目来作调查。
  选题确定后,对选题涉及的有关内容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了解,一是掌握和熟悉材料,寻找线索;二是了解知情人、当事人的情况,确定走访对象。一方面要尽量搜集和掌握与走访内容有关的资料,并尽量熟悉、掌握这些资料。这样既能对选题内容和研究现状有个基本了解,还可从中发现知情人和当事人;接下来就要根据发现的线索对知情人和当事人的情况做进一步的了解,以确定采访对象。
  (二)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整理口述资料。在整理口述资料时,要坚持忠实于口述记录的原则。由于时间久远,再加上口述者认识水平和记忆问题,口述资料可能与历史事实有出入。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尽可能接近事实,还原口述者的观点、原意,切忌按照采访者的主观愿望或个人的观点立场任意增减口述内容。
  口述史料主要是通过当事人、知情人口述和走访人记录完成的。由于人们口音不同,靠记录往往有听不清、记不准、记不全的情况而直接影响着口述资料的质量与价值。所以在走访时应该是录音、录像同时进行。每天座谈完毕,应及时把征集的材料进行整理,以免拖延日久,记忆模糊,增加整理的困难。整理资料时,应当注意一下几点:第一、核对记录,校正错误,补充遗漏。第二、尽量保持口述的原貌。第三、坚持就地整理,注意查遗补漏。第四、把整理好的口述资料,送口述人审阅,以杜绝整理上的错误和遗漏。第五,事后相互反馈。
  (三)注意口述史料的质量和使用。对口述史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仔细地考证和辨异。搞好口述史料的求真和质量控制,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注意掌握较重要的第一手材料;二是要审慎地、批判地取舍材料;三是调查研究。
  在使用口述历史资料时,要尊重口述者的意愿、隐私和保密原则。访谈资料经过整理、编辑之后,必须经过口述者审阅修改或者经本人授权审阅并签字后才能定稿。成稿后的资料及原始资料,要将保存收藏的方式告诉口述者并经其本人授权或签字同意,让其知道资料保存的安全性。对于口述史料的刊行和使用,采访者要明确告知口述者。口述历史资料的形成比较复杂,全部工作始终都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双重约束。

推荐访问:党史 口述 切实加强 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