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不着的探亲假:多远距离可以休探亲假

  曾经帮过大忙  卢爽第一次听说探亲假,来自于父亲的讲述。  她的父亲曾是知青,中学毕业那年从吉林下乡到盘锦,接受所谓的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一呆就是近8年。后来知识青年返城,父亲回到了吉林老家。
  不甘心青春就这么荒废了,父亲又捡起课本,复习近一年后考上了技校,1982年通过招工进了鞍钢下属的一家炼钢厂,成了一名技术工人。“我这一辈子呀,起起伏伏的有忧有喜,都赶上了!”有时候独自一人喝上3两小酒,父亲就会拉着卢爽念叨自己的这些经历,然后教育她趁着年轻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云云。
  就在父亲半醉半醒的讲述中,卢爽知道了国企的探亲假制度。
  父亲是在念技校时跟母亲结的婚。他们俩人是前后街邻居,有点青梅竹马的意思。但上山下乡时,俩人并没有分到一个地方。他们熬到了返城,终于修成正果。只是,父亲到鞍山工作之初,俩人再次陷入分居之苦。
  “那时候管得严,你工作在哪户口就在哪,不像现在可以全国四处找工作。”父亲告诉卢爽,她的母亲返城后在街道企业工作,户口落在了吉林,俩人只能分居。他回忆说,像这样的情况在当年绝不是少数。“咱厂里不少都是两地分居。最远的一个,爱人在上海,要想见一次面连挤火车带搭汽车路上得花三四天。”
  父亲刚进厂是名炉前工,主要任务就是熔化铁水,然后浇铸到做好的砂型中。工作之余,新老职工坐在一起聊天总会说到老婆孩子。有老职工故意问,想老婆不?当然想,父亲回答。别着急,等你工作满一年就能回家探亲了,有一个月呐。“当时听完我就乐坏了,工作劲头一下就足了!”至今说起来,父亲还是一脸兴奋。
  第二年,父亲果真如愿以偿在家休了30天。从此,每年他都有机会跟家人团聚。后来家里托关系,把母亲工作调到了鞍山,俩人才正式结束了分居生活。但父亲的探亲假还未结束:他还能回家探望父母,每4年休一次假,每次20天。“厂里还给报销路费呢!”
  除了解决职工跟家属的分居难题,当年探亲假还是不少家庭救急的必需品。1989年夏,卢爽父亲的工友张师傅妻子突然重病住院。原本按计划,张师傅休假排在春节前后。接到家里的加急电报,他赶紧向厂里请假,回河北老家陪妻子度过了危险期。“要是不给我放探亲假,说不定出啥乱子呐!”张师傅一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厂里的好。
  “这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卢爽的父亲很满意地评价说。
  成了老黄历
  但卢爽没想到,这个曾让父亲受益匪浅的福利,到自己这儿却可望不可即了。
  2009年,卢爽研究生毕业,顺利应聘到了河北一家国有供电公司。2011年3月,她和相恋多年的大学同学结婚。但婚后不到一年,爱人被单位派驻到了宁波工作,俩人聚少离多,即使是十一长假因加班俩人也未能见面。卢爽决定找公司请探亲假。
  “最近公司任务比较紧,你现在再请假不太合适吧。”科长委婉地拒绝了。“我已经工作第3年了,可以请探亲假。”有父亲的亲身经历,卢爽说得很直接。“探亲假?”科长一愣说,“那你去劳资科问问吧。”
  听了卢爽提出的要求,劳资科的同事直摇头。“探亲假以前有过,现在公司已经不执行了。”卢爽脾气挺倔,回到办公室当即上网搜出了《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打印一份送到了劳资科。
  “第二条,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本规定探望配偶的待遇;第三条第一项,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第五条,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卢爽把相关规定一条一条给对方指出。她有点愤愤不平。“我爸单位现在还在执行呢,都是国企,凭啥待遇不一样?”
  劳资科同事悄悄把她拉到了一旁,解释说,以前公司确实有探亲假,但近几年煤价节节高涨后,电力行业利润被逐渐蚕食,公司就逐渐淡化此项制度了。“一年365天,除去双休日104天、公休日11天、带薪年假5天,要是再让你休了探亲假,你还能有几天为公司创造利润呀?”
  同事对卢爽晓以利害,“当然,你跟领导死磕到底,可能会给你放假。但咱们工资都是跟绩效挂钩的,到时候照样扣你薪水。万一领导不高兴了,把你岗位顶给了别人,你不是更亏大发了!”听完,卢爽满腔情绪一点点冷了下来。最后,她听从同事建议只请了个年假,跟爱人短暂聚了5天,之后老老实实就回公司上班了。“都是命不好,没生在我爸那个年代。”卢爽自嘲说。
  对此,记者私下对某国企人事处处长进行了非正式采访,他也是一肚子苦水。“自打利改税后,咱们每个月要缴纳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等等。光企业所得税这一项,最高就能达到25%左右。这还不包括给职工缴纳的各项社保费、公积金。压力这么大,职工一张嘴就要请二三十天的探亲假,那不是要企业的命吗?”他苦笑着说,“这种老黄历不翻也罢。”
  听完记者转述该处长的言论后,卢爽感慨说,早知如此,毕业时就该考公务员,“机关里休假肯定容易多了。”
  撕破脸才能休
  要是杨光听到卢爽的话,估计心里也会五味杂陈。
  他在辽宁省某家省直机关工作,就是卢爽口中所说的公务员。但他享受探亲假的福利,却是在跟领导“撕破脸”之后才申请到的。
  杨光老家是黑龙江的。6年前,他凭着超强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机关。他明白皇粮不好吃,自此之后就打起十二分精神,处处小心,以求给领导和同事留个好印象。
  由于是外省人,比众多同事少了家事缠绕,单位里应急加班的活自然都落到了杨光头上。领导开玩笑说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用着省心,杨光也乐于在领导面前多表现。就这样,工作的前两年,杨光连周末都没怎么休息过。
  凭着这份超人的努力,他逐渐在机关里崭露头角。2009年前后,单位部分岗位进行调整,杨光被调到了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管理。其工作内容囊括了单位的吃喝拉撒睡,虽然比较琐碎,但还涉及一些采购项目,“有些油水”。杨光更是绷紧了神经,不敢稍有松懈。
  其实他知道,机关里是可以休探亲假的。就在入职一年多时,同事曾跟他打趣说,工作都是公家的,身体可是自己的,累了就休个探亲假回家跟父母团聚下,放松放松。
  杨光当时动心了。但他仔细观察后发现,同事们都是过过嘴瘾,没有一个付诸行动的。“单位里家在沈阳的占大多数,按规定他们休不着。你说大部分人都不能休,几个外地的休了,不是显得冒尖吗?”他这样对记者分析同事的心态。
  就这样,工作了6年,杨光也从未休过探亲假。虽然每年十一、春节长假,他都早早赶回老家,但父母总是抱怨他呆的时间太短。2010年春节,母亲高血压犯了,在医院躺了5天。看着母亲哀怨的眼神,杨光抄起电话就要请探亲假。但话到嘴边,又变成了3天事假。“我大小也算一个负责人,不少眼睛盯着呢,还是小心为妙吧。”
  2012年4月底,办公室主任换将。新领导对杨光的工作提出了种种不是,要求他改进。“我干了3年,也没人说我错,他凭啥?”杨光私下里打听才知道,新旧两个主任不和,“这是故意挑我的毛病。”他只好忍气吞声。
  但总有忍不住的时候。7月初,在部门会议上,主任又对他的工作一顿“点评”。当着众多同事的面,杨光觉得有点下不了台,顶了主任一句。主任当面没发作,第二天就向领导请示收走了他的项目采购权。俩人算是闹掰了。
  “反正都这样了,何必还委屈自己呢!”杨光索性正式提出了休探亲假,要求回家探望父母,单位批准了。20天后,当他回来上班时,明显感到周围的气氛有异,“大家看我就像在看外星人。”后来杨光才知道,他是机关里第一个休探亲假的。大家对他,可谓是羡慕嫉妒里还杂着些许幸灾乐祸。
  “探亲假可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法律。为啥我休了假,却像做了亏心事一样,要受这份罪呢?”杨光拧着眉头问记者,“难道遵纪守法也有错?”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杨光为化名)

推荐访问:探亲假 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