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立意探索:山水盆景盆批发

  摘要 中国盆景作为一般的艺术品,其立意需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仅对大自然赞美和思考,也有对人生、对社会或更广阔的宇宙产生的赞赏和思考。因此,中国盆景作为特殊的艺术作品,既要继承其精神,再现自然之神貌,又要与时俱进,反映人文之精神。
  关键词 中国盆景;立意;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8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03-02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对中国盆景的定义: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作品[1]。中国盆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珍品,其源远流长,风格独特,经历了汉晋之滥觞,初唐之形成,宋元之发展,明清之兴盛,后曾一度衰落,传至今日,又复归昌盛,不仅使传统技艺得以继承,更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近几十年来,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各具特色。
  在盆景艺术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总是把大自然最美好、最具诗情画意、最能给人以人生感悟、最能与观赏者思想感情碰撞出火花的一面浓缩到盆景中并展现出来,使之成为“立体的画”,再现了大自然神貌,这也是中国盆景最具魅力之所在,需要观赏者仔细品味和认真继承。创作盆景需要不断地观察大自然,把万物形象装入胸中,去粗取精,加以提炼。迄今为止,盆景艺术工作者们创造出了多种类型的盆景、树木盆景、竹草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微型盆景组合、异型盆景等。
  盆景反映的内容,即盆景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1-4]:①树木盆景,展现大自然中孤立木的形体美或反映丛林的神貌。大树型盆景旨在彰显孤立木的神态——个体的协调、优美。茂盛的树冠,古朴屈曲且富有神韵的枝干,苍劲有力,形似山石或动物外形的老根或累累果实等,反映了人们对树木个体美的喜爱和赞赏。丛林式盆景以小见大,往往五七成林,展示疏林的爽朗、清新或密林的雄浑气势,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中森林景观的热爱;②竹草盆景,典型地再现大自然中竹林、草地或竹草的个体美。竹石盆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园林小隅,赏心悦目;草地盆景再现大自然中草原的广袤和充满生机;而竹、兰、菊等结合文学、书画、诗词等将人的品德、情操寓于盆景之中;③山石盆景,以山石为主体,配合植物,在浅盆中注水,典型地再现大自然中山水景观神貌;④树石盆景,以植物、山石、土为素材,在浅盆中再现大自然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观。特别是附石盆景展示了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生的某中启示;⑤微型盆景组合,将各种精致的微型盆景也包括少量工艺品有机地组合于形状奇特的博古架或道具中,从而体现出群体的艺术美;⑥异型盆景,应用其他器皿或材料代替盆而创做的盆景,展示盆与其中内容物完美结合的形式美。
  从现有的各类盆景反映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们无不基于对大自然的赞美或更深层次的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是较少涉及人们因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思想感情。
  从理论上讲,中国盆景作为一般的艺术品,其立意需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思考,也有对人生、社会或更广阔的宇宙产生的赞赏和思考。因此,中国盆景作为特殊的艺术作品既要继承其精神,再现自然之神貌,也要与时俱进,反映当代人文精神。
  从实践中看,表现对大自然向往、赞美和思考的盆景作品不胜枚举,古今盆景佳作俯拾皆是,而表现现实生活和时代气息的作品实属少见,佳品更是凤毛麟角。湖北盆景大师贺淦荪创作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优美的布局、晴朗的手法,将两组树桩呈丛林式有节奏地分立于大道两旁,衬托出大路的宽敞、明亮,突出体现了人们走在大路上无比轻快、舒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作品《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以有强烈风动式双干树桩为近景,以高楼林立的香港外貌为远景,生动、形象而且巧妙地反映了香港沧海桑田的历史,就象海风一样强劲而动人心魄,令人感慨万千,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归宿感,赞颂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完成祖国统一的业绩。许荣林先生创作的《宝岛春归》用一组具有明显动态形式的树桩结合特异的不规则岛形花盆,形象巧妙地反映了台湾人民翘首期盼回归大陆母亲怀抱的殷切情怀。
  上述佳作不仅是形式美,让人赞不绝口,更重要的是作品中凝结了人文因素,如大路、高楼、岛行花盆等,反映了包括大自然的显示生活、历史、政治等主题。笔者与上述作品之作者不谋而合,主张将盆景立意大力扩展,创造更多这方面的佳作,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多年的盆景制作中,发现除了歌颂大自然,歌颂生命以外,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一类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有关的美好主题,可以通过盆景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此进行了许多尝试,姑且称之为盆景立意创新。例如:一盆表现“农家乐”主题的盆景,一顾客称其经常在山清水秀、竹林旁依的环境中休闲娱乐,欣赏优美、自在的庭院生活,与盆景主题产生了强烈地共鸣;一盆题目为“走出大山,奔向小康”的盆景摆放在盆景园中,引来许多人驻足观赏,人们不仅欣赏大山、小河之美,更赞扬党的富民政策,体会大山人民走上只致富道路的无比喜悦之情;一盆“劫后余生”的盆景,在创作中旨在反映震后灾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盆景应该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除了反映大自然神貌之外,似应该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衔接点,反映人们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反映人类对科技发展的赞赏和对社会发展的褒颂。
  总之,中国盆景创作的立意范畴不应局限于“再现自然神貌”上,应更宽泛一些,与现代人的生活更为贴近一些,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1] 梁悦美.盆景的创作与整形[J].中国花卉盆景,2011(3):40-41.
  [2] 谢长青.也谈微型盆景创作[J].中国花卉盆景,2011(3):44.
  [3] 乐翁.《闽海雄风》小议[J].中国花卉盆景,2011(3):48-49.
  [4] 林耀中.微型盆景制作方法[J].农村新技术,2011(3):33.

推荐访问:立意 盆景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