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山河壮,边关无限情等]山河千里国

  由《中华诗词》杂志社,内蒙古诗词学会和呼伦贝尔市诗词协会共同主办、并由呼伦贝尔市诗词协会承办的“全国诗词作家赴呼伦贝尔采风笔会”于2008年6月21日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隆重召开,6月25日圆满结束。
  参加这次采风笔会的有: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杂志主编杨金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丁国成、赵京战;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王德虎;《中华诗词》编辑部副主任张力夫、编辑刘宝安;《内蒙古诗词》副主编滑国璋及编辑李文佑、康福;以及来自北京、陕西、安徽、江西、河北、山东、辽宁、河南、内蒙古等九省区及新加坡的诗词作家共60余人。
  笔套本着请名人看呼伦贝尔、写呼伦贝尔、宣传呼伦贝尔的宗旨,历经5天时间,行程1300多公里,其间参观游览了海拉尔区、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等20余处景点。使大家进一步领略了呼伦贝尔四大景区(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口岸)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独特的民族风情。
  会议期间,周笃文、赵京战两位专家就“中华诗词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关于边塞诗”等专题进行了三次讲座。呼伦贝尔学院师生及各地诗词爱好者竞相参加听讲,使他们对中华诗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呼伦贝尔学院拟成立大学生诗词社,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创作诗词。
  会议受到了各地党政领导的关怀、重视和热情接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立华及 三地的党政领导亲自参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热烈欢迎全国诗词作家莅临呼伦贝尔采风。与会诗人深受鼓舞。大多数同志是第一次来到呼伦贝尔,他们亲临目睹到绿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苹原,壮丽的原始大森林、浩瀚的达赉湖及北方第一陆路口岸满洲里等地的秀美壮丽的风光,感到十分震撼,激发了创作灵感,仅笔会期间,就收到大家的诗词作品100余首。《中华诗词》、《内蒙古诗词》、《呼伦贝尔诗词》及有关媒体,将会分别发表笔会成员部分作品。
  我们相信这次采风创作活动,对弘扬传统文化,推动诗词事业,宣传魅力呼伦贝尔,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呼伦贝尔市诗词协会)
  
  卅年野草入阶青
  
  野草诗社创立30年了。回首当年,大致与改革开放高潮同步,在北京什刹海边,伸展出了野草的一丝绿芽。至今它已滋荣成长为一派青葱、入阶添翠、涉野成春的景域了。
  1978年。是人们难以忘怀的一年。当时,浩劫方除,人心思奋。10月22日,如出版家、诗人姜椿芳所说的,几位过去不全相识而“被诗拉拢在一起”的人,于当年在鲁迅旗帜下战斗的老作家萧军的海滨寓所“蜗居”聚集起来。除主人外,有姜椿芳、楼适夷、张报、汤�之、扬小凯。大家经过讨论,决定正式创立诗社。有相同见解、临时因故未到的金常政、王亚军随即寄诗赞同相庄。于是,诗社成立了。它是粉碎“四人帮”后北京首先成立的诗社。
  诗社定名为“野草”。它源自白居易的诗意,亦如鲁迅先生在其散文诗集《野草》题记中所云,它不哗众取宠,不净名利,萎后尚可肥田沃野。姜椿芳写道:“野草青草,是大地上普通的东西,老草嫩草,枯荣更番,完全合乎自然规律,长草短草,是形式之异,加强培养,也不会不有益于人群;灌之溉之,不失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茂的千花万草中的一朵一枝。”这些朴素情深的语句表迭了社友的共识。
  野草诗社建立以来,一直本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原则而凝聚着。诗社的宗旨在于:团结诗友,切磋诗艺,继承、改革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诗词传统,促进当代诗词的繁荣昌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社的共同话题只在于诗道、诗艺厦与此相关的事业。我们理当抗寒,却决不争春。我们摒弃名利因缘,与派别、门户、山头等等脱钧。我们敬谢社外各色争论、喧嚣和纠葛。我们希望,弥漫于全社的只是��的一份诗意。这里是诗界的一块净土、诗壤的一份耕地。30年来,我们这样做了,今后仍将继续这样做。
  诗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我们的共识是,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里,传统诗词这朵鲜花理当盛开怒放。由于生活环境因人而异,作品涉及面也各不相同,有宽有窄,表现的艺术手法也会互有差别,但都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为主,允许多样的思路和手段的探索和试验。大家认为,格律音韵是传统诗词的要素,决非镣铐,既然是写传统诗词,就应当严格按照各种形式的要求来写,古风即古风,鲍律即绝律,词曲即词曲,否则就不成其为诗词了。要提倡对汉语的平仄韵律、语言艺术中的对仗炼句及贴切的用典等的学习研究。在认识和驾驭的必然中得到自由,写出既有结构美,又有音乐美和意境美的作品。大家认为,时代在前进,应当在继承传统诗词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例如,以现代汉语发音为音韵标准,相邻之韵部合并通用,适当叶韵放宽,提倡合乎法度的创体,不排除新的形式等等。改革的重点应在内容方面,使之富有时代精神和深挚的思想感情,能反映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我们本着这些共识进行创作和探讨,今后仍将继续努力。
  诗社初创时,曾手抄社友创作8册,名为《野草诗刊》。以后,社员渐增,作品渐富。1980年,自费印出铅印本第一册,更名为《野草诗辑》,集纳社友诗作互相观摩,井与社外兄弟诗刊相交流。第5辑起,《诗辑》改为横排本。第15辑起,增刊有关诗词的短文。诗社按年出版《诗辑》一至二期,从不中断,至今已出至第27辑。在《诗辑》的基础上,为了作品优选,并副读者品赏方便的雅望,从1987年起,诗社公开出版《野草诗词选》,现已出版至第四集,前后共收录社员诗词作品3600首左右。为纪念抗日战争及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诗社于2005年正式出版诗书画印专集《野草浩歌》。从2006年起,诗社开始编辑出版内容曼动、形式美观的诗书画合刊《野草诗苑》。为纪念建社30周年而编纂的诗书画专集《野草春晖》行将问世。与此有关的是.1998年诗社先后建成“野草书画苑”和与企业家合作筹集基金的理事会。“野草诗社网站”亦在2005年冬正式开通。以上所纪工程,是诗社全体同仁积30年为一世而劳心殚力、集体施为的结晶。略举荦荦大端。世纪新来,大家自当思想更加解放,步履更加奋发。
  诗界同仁和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努力和成果不断给以关注和鼓励,并在报纸书刊中宠加奖誉和评介。如胡退之在《中华诗词》撰文云:“我赞赏北京野草诗社……全靠社员自筹资金,十余年来,按期集会,吟哦诗句,研摩诗学,自印诗刊,迄今术辍。这种高雅情趣与精神境界,实在令人倾倒。”王林书、张盛荣合著的《当代旧体诗论》一书中辟专章评述《野苹诗词选》,其中提出:诗史意识明确,诗格与人格高度统一,诗与诗人的双向塑造,乃是《野草诗词选》的三大特点。全球汉诗总会在美国编印的《环球诗坛》曾特印《野草诗词选》的书影,向海外诗友介绍。这些奖誉,当然都是一 种包容性的鞭幕,鼓舞着我们增加新的锐气。
  野草诗社,作为一个民间诗社,现在业与京华及各地兄弟诗词社团广泛发生联系,彼此交换出版物,互通声气,共同促进,并在可能条件下,竭尽绵薄,参与和共组一些诗坛盛举,推动诗道宏开的大业,如2006年诗社与中华诗词学会及有关单位联合主办“沧州杯”海内外诗词大赛,最近又和中华诗词学会及有关单位联合举办“长江颂”海内外诗词楹联大赛等。2005年野草书画苑的书画手绘实寄封活动则推出生肖系列封等广受欢迎的新作品。野草诗社有幸恭为中华诗词学会发起单位之一,姜椿芳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筹委会主任,野草诗社迄为中华诗词学会的团体会员。
  野草诗社奎体吟友,常相砥砺,亲密合作,如水诗谊,弥长弥永。诗社根据社发们的现实情况,适当组织雅集及其他活动,互促文思和友谊。诗社牡友曾到周庄、遵义及京都平谷桃花节等处,从事采风,播散诗谊。为了进一步焕发诗情,2005年初,诗社特在社内举办野草杯诗词大赛,将优胜作品专册精印出版。2006年起,诗社组织了数期“国学讲习班”,有百余位社内外诗友踊跃参加,深表欢迎。以上略举各事,显示了诗社日益蓬勃的生命力。大家精进互勉,创造不息,共同取得的各项成果蔚为全社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风景。
  30年间,已有数十位社友不幸因病辞世,离开了我们,其中包括创始人姜椿芳、萧军、张报、楼适夷、王亚军、汤弗之以及社友张执一、关露、蒋天佐、连贯、许幸之、陈迩冬、陈野苹、魏传统、常任侠、齐一飞、缪海、沈明燧、姜国宪、柳倩、王建中……他们的永别,凋丧词林,更是诗社的重大损失,我们想起来就心痛。为此,诗社两度编印《野草遗香》集,收集逝友们的遗作,庶可永葆芳馨,长绵忆想,其中有些作品也是词林的仅存珍秘。
  多年来,薪维火传,一个个诗友参加到野草诗社来,同心合力耕耘诗壤。目前,全社共有成员93人。社内组织机构从1987年起正式建立并逐步扩展。野草诗社的历届社长为:姜椿芳、张报、乐时鸣。名誉社长孙轶青、乐时鸣。现任社长周克玉,副社长苏仲湘、萧永史、马萧萧、林岫、王渭、蒋有泉、杨小凯、何小平。顾问李锐、乔羽、唐双宁、孟繁锦、戴清民、段天顺、欧阳鹤。野草理事会理事长蒋有采,副理事长陈昊苏、钱明锵、张淑华、黄宁丹。野草书画苑主任马萧萧,副主任倪进祥,秘书长方映。野草诗苑社长黄宇丹,主编昊纪学,顾问文怀沙、沈鹏、叶嘉莹。这些机制都为诗社同仁的创作活动提供保证和服务。
  (苏仲湘)
  
  四川安州诗词学会来函
  
  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
  安县地理位置介于汶川与北川之间,紧临北川之南,若论直径,安县比北川更接近震中汶川地区。安县有人口50余万人,面积1400余平方公里。在“5・12”汶川8级大地震中,安县遭遇7.6级大地震,以后又经历4级以上地震200余次,损失惨重。
  安州诗词学会于2000年6月6日成立,有县内外会员、诗友100余人,每年编辑出版一辑《安州诗词》。去年10月“中华诗词杂志社绵阳金秋笔会”,学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笔会,学会诗刊《安州诗词》第八辑和会长张清儒《清吟集》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今年5月正在编辑《安州诗词》第九辑。无情的大地震忽然降临,打乱了我们正常工作生活秩序。机关单位及男女老少均投入了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抗震救灾工作。
  大地震发生后。对我们学会多年积累的仅有的一点财产(几张办公桌椅、三个文件柜、一部电话、一台电脑等价值一万余元)毁于一旦,有2名县内会员至今无消息,电话也未联系上,我们学会还在继续联系。学会诗友住房均成危房。
  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舍小家顾大家。许多同志没顾及自己搭建防震棚,没有顾及家中老人及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全部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战斗,各尽所能,参加各项抗灾工作。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战胜因难,重建家园,办好诗刊,努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四川安州诗词学会)
  
  山西召开诗歌进农村、进校园经验交流会
  
  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日前山西诗词学会在榆社县召开了“诗歌进农村、进校园经验交流会”。全省各市县及农村、学校的诗词组织代表,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国诗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梁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丁国成,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中华诗词》杂志社办公室主任王德虎。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时新、张诚信、翟生祥、柏挟疏、杨山虎等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时新主持会议,榆社县委宣传部长武晓花代表县委、县政府致辞。榆社诗词学会会长孙国祥、运城诗词学会副会长廉宗颇、翼城县南唐乡晓史村新田园诗社社长李绍业、晋城市泽州县孟匠村诗社焦海庄、太原师院行知诗社社长成连虎、太原市37中桃李诗社社长张霞在套上作了经验介绍。另外有10余个单位印发了书面经验介绍材料。
  会议组织代表到榆社县北寨霸王诗社、云竹田园诗社、桃阳农民诗社、榆社电力诗词学会等地进行了参观。山西诗词学会会长武正国代表省诗词学会授予榆社县为“诗词之县”,并授牌,县委书记曾煜接受了牌匾。
  在会上发言的代表介绍了他们的诗词进农村、进校园的经验。他们共同的经验是:一、当地领导重视:二、有一批热心的诗友;三、有诗词组织,有挑头的人;四、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素质提高上成绩显著。
  梁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诗词进农村、进校园这几个概念加起来确实代表了我们中华诗词的根本。农村是诗词的根,学校是我们今后的希望。听了大家的发言,已经感受到三晋大地到处是朗朗的诗书声。诗词将爱国、忧民、节操、正气、尊师、勤劳、节俭、惜时、爱物、和睦、爱家、勤勉、敬德、修身……形成了民族共同的认知,用诗的语言进行了传播普及。诗词走进农村、走进校园对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对推动诗词创作的繁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这是对一棵大树的根部进行施肥和浇水。
  武正国会长指出:诗是最早从农村诞生的。《击壤歌》就是最早的诗,《诗经》中的大部分是描写农村的生活。但是我们现在慢慢地把农村给忘记了,虽然也到农村采风,也写一部分农村的诗篇,但是那绝对不代表诗歌进了农村。要把“写农民”变成“农民写”!这一次我们迈出了一个新的步伐,要在广大农村进行诗歌的普及。当然,新田园诗在山西已经有很多年的历程了,已经开过了四届会了,在速方面翟生祥同志是做了很大贡献的。
  榆社走得更快、更前,经验很丰富。晋中市、晋城市、运城市、翼城县、太原市都涌现出了很好的典型。下一步我们要把典型总结、整理成册,发到垒省诗词组织中,广为宣传,从诗词角度“市要学晋城,县要学榆社,村要学晓史”,“大学学行知,中学学桃李”。而且提出要求:今后一段时间,每一个地市要培养出一个诗词进农村和一个诗词进学校的典型。要一个典型、一个典型地抓。经过3~5年的努力,通过抓典型,把诗词进农村、进学校的事情扎扎实实办好。让诗词打破原来很小的范围,要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挺进。
  (山西省诗词学会)

推荐访问:边关 千里 山河 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