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英雄]被抛弃的说说

  1857年8月5日,爱尔兰瓦伦西亚的一个小海港,欢声雷动,数百条舢舨和小船拥塞在港内,为两条正要拔锚启航的大船送行。政府官员亲自到场致辞,神父在祷告中祈求上帝保佑,无数双手和飞向天空的帽子,像是希望的花朵,在晴空碧日下绽放着异彩。
  如果这次航行的主人公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知道,这一切只不过是他历尽磨难的开始,真正的成功要等到他身败名裂的9年之后,他或许会以一种静悄悄的方式开始他的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
  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改变了有史以来人们对距离的概念,同一块大陆上彼此隔绝的人们,几乎可以同时获悉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但对远隔重洋的欧亚及美洲两大陆地上的人们,使用电进行通信依然是个奢望。无论是大西洋还是太平洋,都太浩瀚了。在电的童年时代,各种因素尚未人知,一根电缆能否在不建立也无法建立海洋中间站的情况下,经受海水的巨大压力,穿越两千多海里的距离,将两块大陆洲对接,没有一个人有把握,包括莫尔斯本人。
  所幸的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敢为天下先的人,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原始的面貌。
  菲尔德,年轻的富商,腰缠万贯,对电一窍不通,从来没见过什么电缆。但他拥有美国人热烈的信念和喜爱冒险的精神。当他听到有人想铺设一条海底电缆的动意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所有的财产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事业中。他神速地在英国认购了35万英镑的原始资本,改造了由英美两国政府提供的两艘战舰,分别装上足够铺设两千海里的庞然电缆。据说,绕在电缆里的36.7万里长的单股铜丝可以绕地球13圈,若连成一根线,可以把地球和月亮拴在一起。由于当时最大的船也只有5千吨,所以英国的“阿伽门农”号和美国的“尼亚加拉”号,准备同时驶向大西洋中部,在那里将电缆对接,然后边走边放,分别驶回爱尔兰和纽芬兰。
  海上最初的几天是漫长的,离开港口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在放缆机日复一日有节奏的嘎嘎声中拂平了,就在菲尔德刚刚松了一口气的第六天晚上,悦耳的放缆声嘎然而止。等到菲尔德奔上甲板,断掉的300多海里电缆,已经在黑黢黢的海面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返航自然是垂头丧气的,但这并没有动摇菲尔德的决心,一年以后,他带着新的勇气和旧的电缆,再次出发,却在第四天遇上了狂风暴雨,等他战胜了自然灾害之后才发觉,绕好的电缆已经在剧烈的颠簸中乱作一团,侥幸的心理使他和船员试了好几次,结果白白扔掉了200海里长的电缆。
  伦敦的股东们再也沉不住气了,两次的航行消耗掉了一半的股本,什么结果也没有,他们决定就此罢手,将剩余的电缆卖掉,即使赔本,也比全输光了好。只有菲尔德觉得什么也没损失,损失的只是勇气,只要再鼓起一次勇气!
  第三次出航,已经没有人再注意他们这支船队了,连与他随行的人都显得懒洋洋的,毫无兴致。海底电缆的第一次铺设成功,就在这悄无声息的第三次航行中完成了。
  
  1858年8月16日晚,当纽约人第一次接收到英国女皇通过海底电缆发来的贺电时,欣喜若狂!他们像欢迎古代凯旋归来的英雄那样,为菲尔德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喧嚣的人群,接连不断的讲话,应酬不完的宴会,教堂的钟声,礼炮的轰鸣……把菲尔德淹没了。倒霉的是,就在这时,那根要命的海底电缆突然沉默了。狂热的人们愣怔了半天才醒过梦来。滚烫的油锅仿佛浇了一瓢冷水。刚刚还在赞美他的人,开始调过头来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他为骗子。菲尔德一夜之间从英雄变成了一只过街老鼠,他只好躲在朋友家中以避开人们的攻击。
  从此,海底电缆一搁就是6年。
  这6年,在日新月异的电学发展史上,犹如一千年那么长。当所有的人都对海底电缆转过脸去的时候,菲尔德卷土重来,第30次远渡大西洋,重新出现在伦敦,用一笔60万英镑的新资金获得了旧的经营权,购置了能负载全部海底电缆重量的新巨轮,在又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于1866年7月13日,再次将电缆从美洲铺到了欧洲。从此,两个被大西洋隔绝的大陆联结到了一起。
  在一个只接纳成功不接纳失败的社会里,菲尔德以他的顽强和不屈不挠为世人的浅薄上了深刻的一课。英雄,即使他是被抛弃了的,也依然是英雄。尽管菲尔德鲜为人知,尽管他不是一个科学家,但他为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会像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样永垂史册。
  (陈海明摘自94年10月1日《中国青年报》)

推荐访问:抛弃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