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黑龙江省次生林的经营管理_次生林

  摘要:本文从黑龙江省天然次生林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按照“栽针保阔”及“近自然林业理论”的思想提出了具体的经营管理措施,为黑龙江省次生林经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思想。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现状;经营管理措施;黑龙江
  目前,天然次生林已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木材生产的主要持续性资源,更是维持该区乃至全省良好生态环境最重要基础,保护好、经营好这部分资源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林分密度不均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对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力度加大,同时也造成了有些林分需要进行抚育伐。由于当地在考虑到经济效益及费用支出等因素,往往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抚育伐及卫生伐,使林分密度过大,影响生长。
  1.2 林分质量较差
  现有的天然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为杨桦柞等价值较低的软阔叶树种,所占比例在60%~70%,硬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现有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总体不高。
  1.3 林分树种较为单一且比例不尽合理
  在现有次生林的树种组成上,白桦林、柞木林以及以杨桦为主要树种的软阔叶林,所占比重超过50%,珍贵的阔叶树比重不大,针叶树种更新频度过低,大多数无法形成演替层。
  1.4 林下天然更新不均衡
  现有次生林更新频度过低,靠自然演替无法形成演替层,按照次生林进展演替趋势,林下更新树种为红松、云杉及黄、胡、水、榆的比例过低,且更新层幼树公顷株数又太少,不利于次生林优质树种的恢复。
  2 经营类型的划分
  2.1 抚育型
  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100%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次生林林分,按照黑龙江省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规程进行抚育,对杨桦林、柞木林可以采取综合抚育法,伐劣留优,注意保护天然幼苗幼树。对阔叶混交林,要注意保留珍贵阔叶树种和针叶树。
  2.2 封护型
  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为70%~99%,且分布均匀的次生林,除进行必要的病虫鼠害防治外,停止其它经营活动,进行封育。
  2.3 补植型
  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在70%以下的白桦林、柞木林和林冠下天然更新较差的软、硬阔叶林。该类型采用栽针保阔的方法补植人工大苗,树种以红皮云杉、红松等较耐荫树种为主。
  2.4 人促型
  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在70%以下的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和有天然下种能力的软、硬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此类型实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林分内,进行人工块状整地,规格为1m×1m或1m×2m,以露出表土为宜,一般在主要树种的种子年进行。在天然幼苗幼树较多的林分内,亦可进行天然苗移植和对天然幼树进行抚育。
  3 经营技术措施
  3.1 小面积皆伐、全面造林、全面抚育
  具体作法就是对近成熟林比例大,需皆伐的林分,采取小面积皆伐,皆伐块内保留部分椴树、白桦、水曲柳等生长良好的中幼龄珍贵阔叶树,各皆伐块之间保留天然林带或林块,然后全面清理伐区,枝丫带状堆积。对皆伐后立地条件好的迹地以营造长白落叶松为主;差的则以营造红皮云杉,红松等阴性树种为主的人工林。落叶松初植密度3300株/hm2;栽植阴性树种的林地,根据保存率在空穴处保留一定比例的优良阔叶幼树,为形成针阔混交打下基础。
  3.2 择育作业伐,实施栽针保阔
  主要是针对复层林而言,作业时适当保留一些生长良好的幼树及一些较为珍贵的阔叶树,如水曲柳、山杨、白桦等,保留的这些阔叶树主要是胸径8cm以上生长健壮者。林分不同,保留阔叶树株数亦不同,总体数量控制在500~1000株/hm2。按照留多造少的原则,新造林以红松、云杉等阴性树种为主,造林密度为1300~1800株/hm2。造林后对新造的红松、云杉及时抚育,促进其健康生长,以及早形成针阔混交林。经营时分2次伐除上层阔叶树,最终形成红松、云杉为主体的混交林。
  3.3 天然幼龄林抚育间伐,中龄林冠下补植
  针对当前所进行的天然幼龄林抚育,郁闭度在0.8以上,密度在4000株/hm2以上且生长良好的柞水桦杨萌生幼龄进行疏伐,调整上层木营养空间,使林分郁闭度下降到0.4~0.5,保留株数为2500~3000株/hm2,以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而对郁闭度0.7的中龄林,按照15%~25%的强度抚育间伐,去劣留优,伐除被压木,尽量均匀地保留长势良好的阔叶树,使郁闭度调整为0.4~0.5。抚育间伐后,采用人工植苗的方式,林下补植红松、云杉等耐阴树种,株数在1200~1500株。同时在空穴处保留部分萌生的珍贵且生长良好的幼苗,其保留株数为3500~4000株/hm2,以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
  (责任编辑 舒丹丹)

推荐访问:次生林 黑龙江省 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