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贫族:“我飞是因为很轻”】 归飞体更轻

  过把瘾就穷      曾经有一个被人说滥了的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故事,她俩由于生活观念不同所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结果:外国老太太从年轻时开始超前消费,花未来的钱,她生活虽十分紧张,但却充实而快乐,至死恰好把银行的各项贷款都还清,外国老太太安然地闭上眼睛;而中国老太太从年轻起开始定期储蓄,一生劳碌,省吃俭用,病痛缠身,却给子女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孝顺的子女为她举办了风光的葬礼,可她生前几乎没享受过什么。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女性开始向外国老太太看齐了。她们经常没钱,经常借钱,挣得不少,花得更多。她有钱时俨然就是奢侈的款姐,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买,没钱时便一贫如洗,艰难度日。拿着丰厚的薪水,却打起贫穷的旗号。这就是诞生于写字楼里的“新贫族”。
  
  “新贫族”的脸谱
  
  一般来说,“新贫族”充满活力,不仅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懂得享受生活,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更激励着自己去努力工作,囊中羞涩时,手袋里的钱归零,她会加倍发挥聪明才智,做出更好的业绩,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
  她们的出现,彻底宣告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土崩瓦解:IQ比一般常人高,EQ比一般常人低而且不屑于提高,保持独立自我的姿态;具备很高文化素质,对时尚有独立见解,蔑视大部分文学家和艺术家,音乐是不可缺少的;只对自己负责,不让自己受束缚也不束缚别人;没影的事绝不考虑;抓住眼前的快乐,让每一天都活出精彩;不快乐了就打住,过程就是目的,从不追求终极;价越高的商品越能刺激自我消费,限制了自由的工作,再美丽也不做;不理会人情世故,对经营人际关系不看重,说话做事,全由心性;不相信爱情的存在,觉得为爱情寻死觅活非常可笑,对异性顶多是喜欢;不会要小孩;白天是“正人”,晚上是“君子”,夜晚目光炯炯,在酒吧、迪厅、饱馆、露天广场挥散青春。
  
  “新贫族”已经和普通人断裂
  
  25岁的方小信奉的观点的是:时尚总是年轻的。当她轻易地把它说出来,并身体力行地去做时,她觉得整个自己非常快乐。方小在网站供职,月收入5000元左右。然而,她却经常向银行借款。一个星期前,她又向银行提出了借钱买手机的申请。她看中的是最新款的手机,价值5000多元的一件奢侈品。并且将原来的手机送人。
  面对女儿的行为,父亲怎么也想不通:“小小,你何必呢?每月拿着几千块工资,却天天欠银行一屁股债。你一会儿买大彩电,一会儿买电脑,如今又换手机。其实手机对你真有用吗?打手机给你的无非是那些叫你去唱歌吃饭的朋友,没正经事,有的甚至打手机和你聊天,一说就是个把钟头,这不是折腾钱么?”
  “新贫族”与普通生活者存在着非常“对立”的对生活的认识,这是有原因的:比如前者认为自己的生活背景是,物质日趋丰富,人已经被物化,消费文化与自身成长同步发展,消费意味着“花钱”,花钱所带来“快乐的感觉”,才是真实的生活;后者认为,消费是维持生存的一种手段,辛苦赚来的钱胡乱花费有点心疼,人应该善于使用物质,这样生活才有意义。
  
  不做“奴隶”,却无法承受“轻”
  
  “新贫族”既无银行存款,又无自己的物业,二十几岁仍与父母住在一起,交很少的一点伙食费,大多数收入花费在服饰、化妆、下馆子、泡吧、旅游上。然而,大部分“新贫族”并不以此为忧。她们的口号是:心无杂念享受当下。她们认为,为了储蓄,往往会使自己的生命从“气态”转化为“固态”,犹如小鸟进了樊笼一样失去自由。
  32岁的张红是个美丽而能干的女孩,做房产销售,每月收入最少有5000元。除了拿出一部分上交给父母做伙食费之外,她把剩下的钱都花在自己身上,是美容院、健身房、专卖店的常客。张红是一个采购狂人,一量与时尚有关的商品问世,她总是第一时间消费和享受,另外,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把大把的钱奉献给旅游事业。至今张红没有一分钱存款。她妈抱怨:“我这个女儿,身上有10元钱,就敢‘打的’,好像有10万元似的。”而张红却认为,对于女人而言,金钱不是很大的财富,青春才是赢取世界的本钱。既然嫌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那么就应该趁着还年轻的时候好发享受生活,尽量延长短暂的青春。
  可是张红也有她的“弱项”,通常会被问及“你为什么还不结婚?”她的神色就骤变。
  像张红这样不做金钱的“奴隶”,却依旧无法在生活中完全得到她所期望的快乐。其实,“新贫族”们患有程度不同的“情感缺乏症”――三十好几还没有找到感情的归宿,轰轰烈烈的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诸如此类,都有可能使她们丧失对生活的满意度,可又不能整天陷入郁闷中,不得不以购物和即时花费来使自己生活得充实些、再充实些。于是,张红重复循环在这个怪圈里。最后,高薪的张红总是成为这个都市里的一位“新贫族”。从这个意义上说,像张红这样的“新贫族”都是些感性而脆弱的灵魂。她也许是通过“花钱买热闹”,来忘却情感方面的缺失的。
  
  问题青年与青年问题
  
  目前对“新贫族”存在两种对立的看法:
  正方认出,她们生活在一个物日趋丰代,所有产品的营销诉求几乎都是针对她们的趣味的,“新贫族”所带来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概念,属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她们的观点,花钱很适合“我”的心态,而适合的才是真正的时尚。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到,她们生活在一个适她们消费和快乐的时代,她们16岁就去考模特,做迪厅DJ,做啤酒促销,可以无所顾忌地花掉手中的每一分钱,可以任性地嫌钱、熬夜、换手机、穿名牌、开店、上网和恋爱。在她们心里,时尚是没有范畴和确定定义的,一切要以由“我喜欢”的个性张扬为前提。文身、染发,婚前同居,或喜欢已婚男人。是的,她们不仅享受时尚,同时也在创造。时尚其实是一种全方位的生活,尤其是年轻的时尚,朝气十足,不顾一世,鼓动人心的时尚。她们尝试一切新东西,连打网球,都嫌太优雅,不够刺激。她们想走遍天下路,吃尽天下美食,而不只是麦当劳肯德基,她们不幻想开长地久,并且“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她们比上一代不知要勇敢多少倍。另外,她们强劲的消费热情,正是我们社会这个阶段应当鼓励的。
  反方认为,“新贫族”是城市的一中时尚病。她们的行为表明,她们不爱任何人,只爱自己,不去承担应有的责任,到最后伤害的是自己。她们的那种“另类”完全生活方式,是彻底的物质主义倾向,直接导致消费观念畸形,不可提倡。
  是的,如果“新贫族”那种敢于“先使未来钱”,演变成不切实际地去赶时髦,并且善待了自己,却“祸”及父母亲友,就过分了。其实,生活和观念是有界限的,比如单单短期上做一个“无存款阶层”,就是超越了自我约束的界限,就非常有问题了。一个人总有一天要独立,如果仅仅依靠在父母亲友身上,或过一天算一天,那只能算是消极地“活”,而不是生活了。另外,长期这样下去,会极大地丧失自我人生中的计划和责任心,这问题就严重了。
  “积谷防饥”,是国人传统的生活理念。作为一个新青年,虽有自我抉择生活方式的最大权利,但千万不可把做人的美德一同丢弃。为此,“新贫族”们,在像一列滚滚向前加速的青春列车驶往未来的过程中,最应该意识到的是:为自我建立减速的法则。这样的行驶更政党合理和安全。
  (摘自《深圳周刊》)

推荐访问:是因为 新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