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汉语形容词偏误分析研究综述:留学生偏误

   摘要:近些年,偏误研究已受到学界普遍关注,针对韩国留学生的研究也占了相当比重,但学界普遍对副词、介词等较为关注,对形容词这一部分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文章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以及一些学报刊载的论文为依据,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形容词偏误的成果予以简要描述。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汉语形容词;偏误
   一、引言
   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1984年鲁健骥先生引入中介语这一理论起,偏误理论已经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回顾这20年来的研究历程,二语习得的发展虽然是短暂的,但其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猛的。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升温,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而就目前留学生人数而言,韩国学生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学生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普遍存在着许多“错误”,且具有极强的雷同性。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是由汉韩两种语言的结构、语用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迁移结果。
   二、研究现状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的情况来看,学术界针对韩国留学生形容词偏误的研究是很薄弱的,所以在此次研究过程中把范围扩大到各国留学生词语偏误和语法偏误上,在每篇论文中逐个采集与此论文有关的研究成果,以取各家之长补己之短。
   (一)1987年,鲁健骥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
   鲁健骥以英语为例,对词语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把偏误的产生总结为:本族语、本族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新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学习态度,教学中的讲解和训练中的失误四个方面。
   文中作者重点讨论本族语和本族文化的干扰,提出了比附这个概念。而这种影响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更加明显,因为在韩国语中有70%的词语都是来源于汉语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两者之间仍然有一定的交叉义素,但与此同时差异也是明显存在的。所以在分析韩国留学生的偏误问题时,由母语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应放在首要位置。
   (二)2000年肖奚强在《世界汉语教学》中发表文章《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在本文中肖奚强肯定了针对不同母语学生,分别分析其偏误的重要性。文中作者从各词类在句中所充当的不同成分、特殊句式等方面讨论了韩国学生的偏误问题,其中关于形容词的偏误方面,作者也从不同角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指出:
   1. 汉语中的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状语,不用结构助词,而双音节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定语、状语,一般要用结构助词,除少数几个例外。比如:
   他们两个人是最好朋友。
   他们快乐照着相。
   2. 形容词一般不能单独作谓语,作谓语时一般得是一个短语,即要么前加程度状语,要么后加程度补语。比如:
   他很用功,所以他的成绩总是好。
   3. 形容词有时可表示情况的变化,如:苹果红了、天气暖和了。但这时的形容词一般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比如:
   这下很糟糕了。
   教师您到韩国来教我们,很辛苦了。
   肖奚强在文中提出的几个问题,都是在形容词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三)2002年韩国学者孟柱亿在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发表《韩国人汉语词语偏误分析》。
   在文中,作者肯定了偏误的积极作用,认为偏误是对外语教学有重要意义的。孟柱亿根据母语负迁移的情况将韩国人的汉语偏误分为误代和误用两方面。这一情况,在形容词偏误中也十分突出。作者指出误代是学习者用韩国语的汉字词或与韩国语固有词大致对应的汉语词语来代替正确的汉语词语,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误代和间接误代。
   (四)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韩国留学生的偏误问题进行了分析。金贞子于1999年发表《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偏误分析》,从语音、词汇、篇章等方面对韩国学生的偏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王海艳,马云静于2009年发表《留学生汉语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从误代、缺失或多余以及与近义的双音形容词三方面考察了留学生单音节形容词偏误。有关词类的研究成果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三、结语
   随着这些年韩国学习汉语人数的大量增加,使得学者们也越来越关注韩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状况。在偏误当中,形容词偏误是数量比较多的一类,但在所有的研究成果当中,却是针对一些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研究较多,所以有关韩国留学生形容词的偏误现象有待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玉研究,1987(4).
   [2]肖奚强.韩国学生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0(2).
  
   (作者简介:方 玉(198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汉族,吉林大学文学院1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汉语 分析研究 韩国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