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久:不变的中国心] 恒古不变还是亘古不变

  20年前,台湾歌手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红透大江南北,其中一句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仍然是中国心”更是脍炙人口。   20年前,中国体操历史上第一个10分获得者李月久就是伴着这首歌只身来到加拿大的。20年后,当他返回中国时,身份已为美籍华人。但正如他所言;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2004年,中国体操队在雅典遭遇滑铁卢,备受指责。此时,李月久毅然抛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为中国体操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尽心尽力。站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体操馆里.李月久常说:“我有了回家的感觉。”
  偌大的体操馆,身高1 54米的李月久“身陷”其中不显山水,但有一点显得特殊;哪里人员众多,哪里笑声不断,哪里就有李月久。他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体操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他也被视作这个亲密大家庭的一员。
  这一氛围.李月久盼望了20年。
  
  我的心在中国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已经27岁的李月久带领中国队获得了男子团体银牌。就在他到达国内的当天,一封来自加拿大体操协会的执教邀请函摆在他眼前。时年,中国体操人才济济.黄玉斌、马燕红……都是个中高手,如果说加拿大人选中李月久是独具慧眼,不如讲李月久在“诗外”做足了功夫。起因要再往前推4年。
  1 98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并没有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同年,在美国的哈特福德举办了一届国际体操邀请赛,参赛的都是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国家,因此众多运动员将其当作“奥运会”。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中以满分的成绩获得自由操冠军的李月久也珍惜这次机会,以他23岁的年龄,或许这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奥运会”。单杠比赛中,他动作失误,嘴唇被杠子撞裂,牙齿撞断半颗,但他坚持完成了比赛。随后,他嘴里含着纱布完成了自由操和跳马的比赛.并获得了9.9和9,7的高分。比赛结束已是晚上11点,他来到医院.缝过日针后,从他肿胀的嘴里挤出含糊不清但异常坚定的话语:“我能接着比!”第二天,他如期参赛,获得了自由操冠军。
  转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莫斯科举行。李月久凭借独树一帜的”旋 720度”夺取了自由体操的金牌:两年后,他和队友在布达佩斯世锦赛上夺取了男子团体冠军。两次夺冠,两次创造了中国体操的新纪元。不仅如此.他的自由操动作“侧空转体90度接前滚翻”被国际体联命名为“李月久空翻”,世界体操史上,从此有了中国人的姓名。
  那时,他的同门师兄黄玉斌等先后退役,国家体操男队里李月久是惟一的“老”队员。队里要求他为新队员传帮带,拼到1984年奥运会。“国家要我咋样,我就咋干!”憨憨的李月久没有丝毫怨言。
  李月久自1974年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全能冠军(也是他体操生涯的第一块金牌)。到1984年奥运会后退役,先后获得了80多枚金牌,可谓战绩赫赫。但他成为80年代中国体操运动员的榜样不光在此,更因其“轻”伤不下火线的“李月久精神”。这也是加拿大人看中他的原因之一。
  1984年底.李月久作为中国援外体操专家赴加拿大任教。
  加拿大同行并没有把李月久当作专家,却认为他在和自己争抢“饭碗”。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李月久到达的当天,他任教的加拿大体操男队集体休假。面对无声的抗议,他劝诫自己:训练场上见高低。困难不仅如此,李月久文化根底薄.26个英文字母认识不全,出国前突击学习的“你好“、“谢谢”、“再见”在训练中毫无用处。心思缜密的他虽然随身携带了一本汉英双语词典,但每讲一个动作就要查一次字典.让他不堪其累。看着加拿大教练、队员异样的目光,他灵机一动;不会说,总会练吧!之后,每次上课,他身体力行,示范一遍动作,再从字典中拣出动作名称指给队员。
  还是因为语言不通,李月久无法叫出队员的姓名,不能完成针对性的训练。他想了一个办法.牢牢默记住每个队员的脸部特征,依次将队员排出号码,训练时按号码授课。
  李月久需要为队里提交训练计划。不会写怎么办?恰逢体操队有一位加拿大籍日本教练,不会说但会写中文。很多时候,李月久先写出训练提纲,画出图例,再请那位教练翻译成英文,之后,“翻译”再将队里的要求写给李月久。
  李月久有心,每逢休息日,他就请“翻译”带他到超市、咖啡馆练习语言。一段时间过后,他的语言障碍基本排除。用他的话讲,单独外出买飞机票没问题了。
  几个月过后,加拿大全国体操联赛开赛。李月久所在的国家队,7名进入决赛的队员,有6名在李月久的麾下。发奖仪式上.看台上的李月久被加拿大体操协会的官员请到场地中央,特意为他颁发了一枚金牌——感谢中国教练为加拿大体操做出了贡献。这是加拿大体操历史上第一次为教练颁发奖牌。
  此后,和李月久隔阂颇深的3名加拿大教练成了他最好的朋友。队员更是积极,每天早晨6点钟不到,就扎堆在李月久门前,要求按照中国方式训练。之前他们最反感的是早操,现在却成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科目。随后,在体操世锦赛上,李月久率领他们夺取了男子团体第九,至今,这一战绩仍是加拿大体操史上的团体最好成绩。
  一年的合同很快到期,加拿大体协向李月久投去橄榄枝,迫切要求他继太炎热的夏天,给19岁的冯敬留下了凉凉的遗憾。
  宣布名单是在日月5日的晚上.也就是运动员即将赶赴雅典进驻奥运村的前一天,在法国集训地的一个电视房里,冯敬拳头握得很紧,手心里渗着汗水,头脑仿佛一片真空的状态,他几乎没有听到高健主任的讲话内容,只听到几个简单的名字。
  就这样,冯敬的脚步停在了这个与梦想如此接近的地方,他甚至感觉到它就在身旁,甚至已经闻到了它的气息,但是倏的。就这样擦肩而过了,他听到了自己的梦想被高高抛起又重重摔在地上的声响。
  “那天晚上,我哪里都没有去,因为第二天还要训练,只是晚上怎么也睡不着。”
  “当时你都想到了些什么,”我问他。他却没有马上回答,眼睛望着远处。我仿佛从他深邃的眸子里读到了答案。许久之后,他才淡淡地说:”遗憾吧。”
  第二天,冯敬带着往常一样的笑容出现在大家面前.帮队友搬箱子.运行李,他说:“我不愿意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即将出征的队友们,因为他们身上的担子太重了,甚至还寄托了我的希望,我希望他们能比出最好的成绩。
  入选奥运会的队员们去了雅典之后,偌大的驻地一下子就只剩下包括冯敬在内的6名替补队员以及叶振南领队和一名队医。”除了每天做一些简单的训练.空闲的时间,我们有时打打牌,有时晚上在阳台上聊聊天.聊北京什么东西最好吃,什么地方最好玩,我们天南海北几乎什么都聊。”突然冯敬的语气弱了下来,他淡淡地说,“但是,除了体操。”
  4天以后,奥运会正式开始。他们一行9人从法国回到北京。”当飞机即将降落的时候,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和豁亮,我觉得自己回家了,一切都将重新开始,一切又像北京秋天的阳光一样充满了希望。”
  冯敬说,如果要问这次经历带给他最多的是什么,他觉得是磨练.对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磨练,经过这次磨练。他变得更加成熟了,他有信心来面对以后更多的挑战。
  
  与08年有个约会
  
  此时的冯敬正在加紧备战4月份的十运会预选赛。问及他目前在中国体操男队的位置,他表示信心很足,他觉得自己应该处于队中的主力位置,与老队员相比他的优势是年轻,发展提高的空间比较大,但是自己的动作质量。动作规格以及难度还与老队员存在差距,这也是他努力的方向。
  另外,一套体操的新规则将于2005年上半年,由国际体联新的技术委员会研讨确定,并在2006年以后的大赛中开始实施.新规则将有可能取消10分上限。对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冯敬来讲,既是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他说:”现在体操馆里几乎每个运动员每个项目都在拼难度,我也不例外.我希望自己能在吊环和自由操上有所突破。”
  2005年来到了,一个新的期待展现在冯敬的面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23岁,正是出成绩的时候,我会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只要不出意外,我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会争取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梦想,给自己的相片下面加上神圣的五环。”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的人才有天堂,希望这个满怀梦想的帅气男孩能稳稳地走好他的每一步。

推荐访问:中国心 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