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道德经》中“道”的内涵] 道德经 内涵名字

  摘要:“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文章试从本原之“道”、规律性之“道”、境界之“道”三个方面来分析“道”的内涵。  关键词: 道;无;有;反;天;地;自然
  “道”是老子哲学体中的最高范畴。由于“道”概念的多义性,加之解释者的不同学术立场和观点,所以,不同学者对“道”概念的解释,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我们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循着老子哲学的内在思路,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道”的涵义。
  一、本原之“道”
  (一)“道”的本质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他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悦‘道’”。(《二十五章》)
  从上述三段引文,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道”有如下本性:
  道是物,是浑然一体之物。它是真实存在的,“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尽管它的存在是恍惚的,但确是真实的,可信的。道又不同于某一具体存在物,它不是某一物,而是恍恍惚惚的存在。因此,人们不可能凭借感官去感知它,它是很精小细微的,又是最广大的,不可能用一种形体界限去认识它。它没有具体物象,但它确是物。
  总之,道是无形的。因为无形,所以不可见,不可听,不可触,因此也无名。从无形又不可名的意义上可以说道是无。
  (二)“道”的功能
  生,是道的功能,它化生天地万物,它是天地万物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五十二章》)
  道化生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道的本然状态,即指阴阳未分的混沌一体;二,指从混沌一体中生化出来的阴阳二气;三,指阴阳二气的冲和。从一到三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标志着道具有了衍生万物的现实功能。
  二、规律性之“道”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四十章》)老子认为自然界中的事物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下面依次说明。
  (一)对立转化的规律
  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二章》)老子认为任何事物读有它的对立面,同时因着它的对立面而形成。并认为“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进一步,老子说明相反对立的状态是经常相互转化的。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世事尽如祸福相因一般地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转化。
  (二)循环运动的规律
  “返”和“复”,与“周行”同义,都是循环的意思。这是“反”的第二层意义。“反”若作“返”讲,则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即是说:“道”的运动是循环的;循环运动是“道”所表现的一种规律。关于“道”的循环运动,老子说:“有物混成……周行而不殆……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十五章》)
  以上说明规律性的“道”。由“反”的概念,说明“道”和“道”所作用的事物,依循着如下的规律: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循环运动,返回原点。
  三、境界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老子论天道,论地道,论人道,天、地、人三道实乃一道。老子哲学把人放在中心地位,就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等关涉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探索,而这也是奠基在天人合一的关系之上。老子以道代天,道化生天地万物,人乃万物之一。但是,人非天地间的普通之物,而是四大之一,与天地道并列,而且与道合一。与人合一的道,主要不是指一种自然事实,即作为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根之道,而是人所得的生命之道,存在之道,价值之道,亦即境界之道。与人合一的道,是得道,为道,从道,同道之人,以道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境界之道,不仅是人的存在根据,人的价值之源,而且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至上目的。其实,老子的人生境界之道,是心灵的虚无,无功利,无善恶,无美丑,无真伪,是人之初无分别的本然状态,又是人经过“为道日损”的修炼而复归的无知无欲,自然无为的高峰体验。在天下失道的浑浊之世,老子提出的境界之道,不仅为批判社会,而且为人的理想的人生追求奠定了思想基础。另外,从老子的虚静柔弱的境界之道,与孔子的刚健有为的人伦之道的关系看,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进退自如,和谐理想的自足自恰的人生之道。
  以上,我们从哲学意义上把老子的道区分为本原之道,规律性之道,境界之道,涵义为“三”,而作为道则是“一”。道既是世界万物的最后根源,世界万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凭借和根据,法则和道理,又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从老子对道的基本涵义的界定中,我们看到,老子确实以道为核心范畴,建立了一套宇宙论,本体论,认识论,辨证法的形而上学体系,并融自然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为一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M].人民出版社,2004.
  [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许杭生.帛书老子注译与研究(第2版)[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马雪飞(1984-),男,河南辉县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0级研究生。)

推荐访问:道德经 内涵 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