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仍需要“闯关东精神”_河南人为什么不闯关东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的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在全国观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许多观众说:“自己是流着泪在看”、“每一集都是那样的叫人牵肠挂肚”、“我终于知道了父亲那一代闯关东的艰辛了”。为此,中央电视台决定,从1月29日起。在八套节目黄金时间继续重播《闯关东》。
  《闯关东》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观众?人们说,除了艺术上的成功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彰显和颂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团结和谐的中华民族精神。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历史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堪称移民壮举。从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变”前,以山东人为主的几千万华北人迁移到富饶的东北地区创业谋生。“闯关东”不仅为无数的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等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也为后人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闯关东》以朱开山一家从山东来到东北谋生为基线。以他3个儿子、儿媳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他们一次次的死里逃生、一次次的幸福喜悦、一次次的生离死别、一次次的挣扎拼搏,以及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为观众讲述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闯关东”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一个“闯”字。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在“闯”中探索,在“闯”中成熟。在“闯”中成长,在“闯”中壮大。
  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也与“闯关东”有很多相似之处。正如鲁迅所说。一开始的时候,“地上本没有路”。没有改革的路,没有开放的路,没有致富的路,没有发展的路。不仅没有路,而且还有很多的阻力和桎梏。于是,就有一些勇敢者,在党和政府的新政策鼓励下,大胆地去“闯”。在农村闯。在工厂闯,在市场闯,在特区闯。甚至还跑到国外去闯,这一闯,就闯出了很多的路。原来不理解的,现在也理解了;原来不积极的,现在也积极了:原来不敢闯的,现在也敢闯了。一个“闯”字,给人们带来了富裕,带来了进步。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
  按照今天的理解,“闯关东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无畏于牺牲生命。不屈不挠地与天、地、人英勇奋斗的进取精神;其二是敢于与人生命运进行抗争,无畏于任何阻力。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其三是敢于为改变贫穷落后与自身的种种不良品性而进行抗争,无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束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其四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积极倡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扶危济困、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李幼斌所扮演的朱开山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就是因为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
  今天的生活,虽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需要这种“闯关东精神”。因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就在于“闯”和“创”。只有吃尽苦头,才能尝尽甜头。越是发展,就越要敢“闯”。闯出陈旧观念,闯出传统模式,闯出安乐环境。闯出等靠思想。到那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地方,创造自己的辉煌。

推荐访问:闯关东 中国人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