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5篇)

篇一: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2023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试谈形势政策课建设问题》

  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的目的做了明确规定:“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也是当下教育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教育生态学的意义是把生态意识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中去。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解决形势政策课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形势政策课教学课程现状

  1、教学客体思想能动意识淡薄

  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指的是学生,虽然形势政策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但因为其学时数少,且为非考试科目,故多数学生愿意学习的主动性较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严重。工科的学生因为专业原因,对形势政策课乃至整个高校思想政治课也不是很感兴趣。

  2、教学内容模式设计单一

  形式政策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多数沿用的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方式,讲授式教学法,即一人讲,众人听,纯粹的灌输

  理论,不分轻重缓急,平铺直述的单项传授,且在新课改的环境中,课程教学中内容广泛,课时紧张,学生缺乏时间为思考留有余地。

  3、课程教学中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担负形势政策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团队作为高校就业课程教育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的主导,其行为标准及期望是课堂生态的决定因素之一、2023年以前,国家没有开设相关的形势政策专业课程,间接造成高校缺乏相应的富有相关教学经验的就业指导专业教师的局面;且当前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师多数由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干部和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来担任,多数人没有参加系统的业务知识学习和相应的专题培训,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

  二、生态学视角下提升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

  当前形势下,高校形势政策教学需要改变固有模式,通过生态学中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创建新的教学理念,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效性。

  1、以个体生态学理论指导教育客体的培养

  2、以生态多样性理论丰富教育主体的资源建设

  形势政策课程的教与学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团队是作为生态群落出现,提高教师种类的多样性,丰富生态主体的层次和结构,目的就是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举办相应的就业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势政策课程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参加各类校内外培训、研讨、参观、交流等活动。

  其次,为提升教学团队的学科背景多样性,可以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选拔一批具备多重知识背景的优秀教师从事一线就

  业指导教学,满足不同学科多样性要求。再次,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中地方人力资源局、人才市场、优秀企业等单位部门的人力资源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相关技能、知识的讲授和培训,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3、以族群认同理论协调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生态平衡

  生态学中,族群认同则是指族群身份的确立,它表示族群成员对所属族群的认知和信赖。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通过利用生态学中的族群认同理论,使得受教育者对高校形势政策课程教学者认同,并通过知识上的更新,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来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只有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互相信赖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高校形势政策教学[3],因此,生态学中的族群认同理论有助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建立最基

  本的信任关系,这是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第一,在教育之前,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理解和把握学生的需要,以此研究教育发展方向;第二,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将一些热点或者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动态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眼球,从而使得学生主动配合教学,或者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机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合作来完成任务,并从中获得感想或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有老师帮助解决,以实现教育目的。

  4、以最适度法则完善课程生态教学体系

  形势政策课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自身发展,教育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于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

  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和客体都能很好发展,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

  第一,通过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方面上的需求,改变就业指导教学以前单一化,机械化的模式,针对各个群体的需求特点来精确形势政策教学的内容,以此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在教学中,为适应现在教育发展的脚步,帮助学生选择成长方向,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观方面上的教育。不同学历的学生,对自己所想从事的工作要求不同,针对本科生,主要的教学是要进行其思想和观念上的改变,使得他们能够接受人才市场选择工作人员的现实信息。

  第三,由于高校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思想上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依照年级递增,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职业,就业方面的指导,达到形势课程内容在教师,学生之间掌握的最适度。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以美、日、俄、中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关键字: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一、和平中谋求发展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重大贡献。

  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三、世界多极化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四、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2023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

  《如何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其实效性,必须加以改进。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效性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重要途径,上好该门课程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解决当前课程教学的困境。一是院校领导思想要统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章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章可循。二是任课教师思想要统一,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三是学生思想要统一,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通过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形势,增强认识社会、判断形势的基本能力。

  二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形势与政策课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高职(专科)计1个学分。据此,高校要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和建设,强化教学管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既可列入课表,也可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采取专题学习、讨论或讲座的形式集中或分散安排教学,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要把考试考查纳入学籍管理,成绩计入学生成绩册。任课教师要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三深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1.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政策的讲解等,帮助学生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深刻认识形势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该课程时效性的特点,选择在现阶段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们关注的、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一致。

  2.教学方式方面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可采取课堂讨论形式,激发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采取模块化教学,增强课程的实效性;进行专题式教学,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3.考核评价方法方面

  要多角度、多方式、多层次地对教和学进行评价,应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用单一的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应把考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环节,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和学生的综合表现等情况结合起来予以评价。例如对学生的考核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创新成绩,包括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自我教育等;考查成绩,学生最后上交的论文或闭开卷考试成绩,三者结合给出学生课程总成绩。

  4.教学资料方面

  要根据中央、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使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VCD等资料,加大教学资料的收集力度,拓宽信息渠道。采用形势与政策系列教材或编写活页资料,在内容上抓住国际国内最新的大事、要事以及社会热点,对其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和评述。

  四优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

  一是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校内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中坚力量,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兼职教师,高校领导也是形势与政策课不可或缺的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理论素养、极强的组织能力,对政策的理解以及观察形势问题的视角有独到之处。二是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专家、专家学者担任

  特约报告人,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由于专家学者在各自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又有最翔实、最新鲜的资料,他们的讲座、报告在学生中肯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五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牵头负责,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直接参与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视对该课程的建设和管理,重视其教学研究与,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要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培训、外出交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考察,开阔教师视野,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条件。

  六增强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可以表现为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受制性。自主性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主要是指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努力、积极主动、高度选择的特性;创造性主要是指对外界事物的超越和对自身的超越;受制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有条件性。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作风,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篇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0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论文立足于形势与政策课各专题的学习,反映大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的认识与体会。小编在此整理了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20**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1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

  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

  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篇三: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020形势与政策3000字免费范文3篇

  2020形势与政策3000字免费范文1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这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大二的学生来说,就业创业的主题便成为我们同学共同关注的热点。

  当前中国人才过剩,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及时就业,随着高校的扩招,金融危机的袭击,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国家的许多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我们许多的优惠政策。我们只有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并适应这种趋势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有了一定的想法。大学生就业创业这一个主题是最比较吸引我的,听完后使我受益匪浅,感触很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未来不能只有天马行空的虚无,更重要的是要从现在开始去行动,去亲手缔造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大千社会,无奇不有,作为大学生,我应做好心理预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从零做起,从基层做起,最终定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能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该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大学生正是青年,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分析当代我国形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还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因此,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2020形势与政策3000字免费范文2[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突出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着重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参考成人学习理论,对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成人学习理论;教学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是国家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课程,对于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纳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2004年和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得到了重视,在课程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为受到关注,但对于课程教学方面的讨论稍显不足,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根据一些研究者开展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目前课程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教学效果甚微。[2]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

  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及对理论的运用能力是符合当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要求的重要议题。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是一种改变由经验形成知识和行为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组织与再组织。成人比儿童具有更多的经验,对理解新鲜事物并掌握其认知结构具有更强的能力。成人学习有四个法则。

  第一,效果法则:成人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效果最佳;

  第二,联想法则:成人更愿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强化对认知对象的掌握;

  第三,有备法则: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

  第四,练习法则:成人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成人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导性学习,更愿望交流、反馈,主动性和参与性突出。当成人的兴趣和经验得到满足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大学生已属于成人的范畴,成人学习理论可以适用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根据成人学习的法则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此外,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也能给予“形式与政策”课教学设计很好的启发。按照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

  能记住所学内容的比例(详见图1),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他指出,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包括“参与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向别人讲授”或“立即在实际中使用”。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教社政[2004]13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3]

  紧接着,“教社政[2005]5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4门必修课承担着基本理论的教学任务,而“形势与政策”课则承担着将理论与现实对接的重要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最新国内外热点难点焦点事件的解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将知识内化成为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不仅在传授知识,更在传授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辩

  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学会用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方法观察形势,用因果联系挖掘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把握形势发展与政策制定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做到真与善的统一。[2]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更加需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更加需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其对方法的应用体验,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获得审视判断形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是很难有效达成本门课程教学目的的,而成人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实现“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较为吻合,增强课程的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改变学生原来由经验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行为,全面提升“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

  在成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明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可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两方面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教学内容的组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而广,时效性强,课程时间跨度大,但每个学期安排的课时却很有限。因此,精选教学内容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成人学习法则中的联想法则和有备法则,大学生学习更愿意接受与他们现实生活贴近,特别是与他们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更多地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

  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引导到当前社会、国家发展形势,从分析形势具体到解读政策,最后教育落脚点仍然要落回到大学生摸得着、够得到的实际生活中。授课教师要善于选取现实中的案例,尤其是大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以小见大,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政策解读不接地气,不但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遭到大学生的抵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选定主题开始,即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然后以此作为内容主线,筛选各类翔实的支撑论证素材。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学习金字塔中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排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尤其是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因此,教学素材的数量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图表、视频、翔实的数据和完整的案例,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教学方法对素材使用的要求。此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政性,教学素材必须来源于正规的官方媒体和渠道,是国家和社会对外正式公布的数据和事件,能够正确代表国家和社会主流的观点,切不可随意在网络中搜索、下载未经证实的素材内容。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学活动组织实质上是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作用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时间和空间都极为有限的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已不能满足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求。学习金字塔中更为高效的团队学习、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需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辅以网络课堂、实践课堂,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利用

  互联网延伸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微话题讨论、优秀视频和读物推荐、学习成果分享、教学答疑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形势与政策教育还要与校园文化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在广泛接触社会的实践中增强对国家、社会发展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思考。课堂教学应着重发挥主导教学的作用,以教学主题引导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形成层次丰富,内容联系紧密的教育活动链。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在参与各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充分的分析与评述,倡导、鼓励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及时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教学成果。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符合具备成人学习特点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16-117.

  [2]苏琪.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4:14-15.

  [3]周树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27-129.

  [4]林钻辉.成人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课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5):128-130.

  2020形势与政策3000字免费范文3【摘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其实效性,必须加以改进。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实效性

  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

  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重要途径,上好该门课程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解决当前课程教学的困境。一是院校领导思想要统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章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章可循。二是任课教师思想要统一,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三是学

  生思想要统一,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通过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形势,增强认识社会、判断形势的基本能力。

  二

  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形势与政策课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高职(专科)计1个学分。据此,高校要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和建设,强化教学管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既可列入课表,也可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采取专题学习、讨论或讲座的形式集中或分散安排教学,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要把考试考查纳入学籍管理,成绩计入学生成绩册。任课教师要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三

  深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政策的讲解等,帮助学生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深刻认识形势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该课程时效性的特点,选择在现阶段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们关注的、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及

  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教学方式方面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可采取课堂讨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采取模块化教学,增强课程的实效性;进行专题式教学,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3.考核评价方法方面

  要多角度、多方式、多层次地对教和学进行评价,应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用单一的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应把考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环节,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和学生的综合表现等情况结合起来予以评价。例如对学生的考核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创新成绩,包括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自我教育等;考查成绩,学生最后上交的论文或闭开卷考试成绩,三者结合给出学生课程总成绩。

  4.教学资料方面

  要根据中央、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使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VCD等资料,加大教学资料的收集力度,拓宽信息渠道。采用形势与政策系列教材或编写活页资料,在内容上抓住国际国内最新的大事、要事以及社会热点,对其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和评述。

  四

  优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

  一是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校内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中坚力量,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兼职教师,高校领导也是形势与政策课不可或缺的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理论素养、极强的组织能力,对政策的理解以及观察形势问题的视角有独到之处。二是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专家、专家学者担任特约报告人,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由于专家学者在各自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又有最翔实、最新鲜的资料,他们的讲座、报告在学生中肯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五

  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牵头负责,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直接参与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视对该课程的建设和管理,重视其教学研究与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要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培训、外出交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考察,开阔教师视野,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条件。

  六

  增强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

  征,具体可以表现为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受制性。自主性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主要是指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努力、积极主动、高度选择的特性;创造性主要是指对外界事物的超越和对自身的超越;受制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有条件性。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作风,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正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3)

  [2]曹令军.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10)

  [3]任永辉.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和对策[J].职业技术,2009(1)

篇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3000字

  2023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试谈形势政策课建设问题》

  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的目的做了明确规定:“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也是当下教育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教育生态学的意义是把生态意识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中去。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解决形势政策课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形势政策课教学课程现状

  1、教学客体思想能动意识淡薄

  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指的是学生,虽然形势政策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但因为其学时数少,且为非考试科目,故多数学生愿意学习的主动性较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严重。工科的学生因为专业原因,对形势政策课乃至整个高校思想政治课也不是很感兴趣。

  2、教学内容模式设计单一

  形式政策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多数沿用的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方式,讲授式教学法,即一人讲,众人听,纯粹的灌输

  理论,不分轻重缓急,平铺直述的单项传授,且在新课改的环境中,课程教学中内容广泛,课时紧张,学生缺乏时间为思考留有余地。

  3、课程教学中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担负形势政策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团队作为高校就业课程教育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的主导,其行为标准及期望是课堂生态的决定因素之一、2023年以前,国家没有开设相关的形势政策专业课程,间接造成高校缺乏相应的富有相关教学经验的就业指导专业教师的局面;且当前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师多数由学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干部和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来担任,多数人没有参加系统的业务知识学习和相应的专题培训,没有取得相应资格证。

  二、生态学视角下提升形势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

  当前形势下,高校形势政策教学需要改变固有模式,通过生态学中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创建新的教学理念,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效性。

  1、以个体生态学理论指导教育客体的培养

  2、以生态多样性理论丰富教育主体的资源建设

  形势政策课程的教与学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团队是作为生态群落出现,提高教师种类的多样性,丰富生态主体的层次和结构,目的就是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举办相应的就业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势政策课程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参加各类校内外培训、研讨、参观、交流等活动。

  其次,为提升教学团队的学科背景多样性,可以从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选拔一批具备多重知识背景的优秀教师从事一线就

  业指导教学,满足不同学科多样性要求。再次,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中地方人力资源局、人才市场、优秀企业等单位部门的人力资源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相关技能、知识的讲授和培训,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3、以族群认同理论协调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生态平衡

  生态学中,族群认同则是指族群身份的确立,它表示族群成员对所属族群的认知和信赖。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中,通过利用生态学中的族群认同理论,使得受教育者对高校形势政策课程教学者认同,并通过知识上的更新,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来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只有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互相信赖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发展高校形势政策教学[3],因此,生态学中的族群认同理论有助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建立最基

  本的信任关系,这是发展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第一,在教育之前,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理解和把握学生的需要,以此研究教育发展方向;第二,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将一些热点或者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动态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眼球,从而使得学生主动配合教学,或者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机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合作来完成任务,并从中获得感想或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有老师帮助解决,以实现教育目的。

  4、以最适度法则完善课程生态教学体系

  形势政策课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自身发展,教育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于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

  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和客体都能很好发展,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

  第一,通过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方面上的需求,改变就业指导教学以前单一化,机械化的模式,针对各个群体的需求特点来精确形势政策教学的内容,以此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在教学中,为适应现在教育发展的脚步,帮助学生选择成长方向,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观方面上的教育。不同学历的学生,对自己所想从事的工作要求不同,针对本科生,主要的教学是要进行其思想和观念上的改变,使得他们能够接受人才市场选择工作人员的现实信息。

  第三,由于高校学生在不同年级的思想上是不相同的,所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依照年级递增,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职业,就业方面的指导,达到形势课程内容在教师,学生之间掌握的最适度。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摘要: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总体来看,国际上以美、日、俄、中和欧洲诸国为主轴,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两国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关键字: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一、和平中谋求发展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们的落后和贫困,主要是历史上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本国国情出发,已经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只有走这样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这一潮流在新的世纪中将会更加壮大。在我看来,如果说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国际局势演变的一大特征,那么它们在经济上的腾飞则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数十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桎梏,将为各国提供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为新兴科技和产业开辟广阔的市场,给全球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兴盛,还将为多极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旺发达,将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重大贡献。

  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知识应用、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发展。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

  现在,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但各国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重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深受其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的发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于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三、世界多极化

  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类区域性组织日趋活跃,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要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利,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这种多极化格局,不同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瓜分势力范围的局面。各国应是独立自主的,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不应针对第三方。大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负有重要责任,大国应该尊重小国,强国应该扶持弱国,富国应该帮助穷国。

  四、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再次,对中国保持和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构成的不利影响呈增大趋势,已成为中国在本世纪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涉台外交在维护中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对“”分裂势力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种种突发性事件的任务与日俱增。美军积极调整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虽然是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但客观上使中国问题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挑战,中国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提高包括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使我军建设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2023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三

  《如何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其实效性,必须加以改进。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效性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重要途径,上好该门课程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解决当前课程教学的困境。一是院校领导思想要统一,要从思想上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制度上,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章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章可循。二是任课教师思想要统一,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三是学生思想要统一,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通过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体形势,增强认识社会、判断形势的基本能力。

  二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管理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形势与政策课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高职(专科)计1个学分。据此,高校要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和建设,强化教学管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既可列入课表,也可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采取专题学习、讨论或讲座的形式集中或分散安排教学,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要把考试考查纳入学籍管理,成绩计入学生成绩册。任课教师要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三深化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1.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政策的讲解等,帮助学生增强对形势与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深刻认识形势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体现该课程时效性的特点,选择在现阶段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的、人们关注的、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围绕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一致。

  2.教学方式方面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可采取课堂讨论形式,激发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采取模块化教学,增强课程的实效性;进行专题式教学,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3.考核评价方法方面

  要多角度、多方式、多层次地对教和学进行评价,应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用单一的闭卷考试评价学生,应把考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环节,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课堂讨论和学生的综合表现等情况结合起来予以评价。例如对学生的考核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等;创新成绩,包括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自我教育等;考查成绩,学生最后上交的论文或闭开卷考试成绩,三者结合给出学生课程总成绩。

  4.教学资料方面

  要根据中央、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使用《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VCD等资料,加大教学资料的收集力度,拓宽信息渠道。采用形势与政策系列教材或编写活页资料,在内容上抓住国际国内最新的大事、要事以及社会热点,对其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和评述。

  四优化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

  一是整合校内教学资源,校内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中坚力量,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兼职教师,高校领导也是形势与政策课不可或缺的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政治理论素养、极强的组织能力,对政策的理解以及观察形势问题的视角有独到之处。二是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专家、专家学者担任

  特约报告人,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由于专家学者在各自的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又有最翔实、最新鲜的资料,他们的讲座、报告在学生中肯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五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保障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牵头负责,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直接参与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视对该课程的建设和管理,重视其教学研究与,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要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培训、外出交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考察,开阔教师视野,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条件。

  六增强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可以表现为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受制性。自主性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主要是指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努力、积极主动、高度选择的特性;创造性主要是指对外界事物的超越和对自身的超越;受制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有条件性。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作风,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篇五: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3000字(通用5篇)

  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3000字

  篇1摘要

  20**年是中国大国战略启航之年,也是中国外交展开新的战略布局的一年。中国未来20**年的战略发展规划,仍是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未来20**年中国政府的注意力,仍聚焦在13亿中国人民的福祉和民生议题上。纵观报告中涉及外交、国防政策等内容,表达了中国在未来20**年将继续融入国际社会,同时要担当国际秩序的积极建设者和负责任的大国。以为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越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式,审时度势、总揽全局,通过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动,为中国外交开篇布局,展示出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举措、新理念、新气象,勾勒出中国外交的战略方向。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关键词:中国的外交新布局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日本右倾化动向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等

  正文

  一、我国的外交新布局

  (一)中国巨大的变迁和变化的周边形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性。

  (二)中国对邻国的新战略与政策周边地区对于中国的生存与发展至

  关重要。历史事实表明,如果周边地区不稳定,将给中国带来不稳定;如果周边地区保持稳定,邻国对华友好,则中国可以从中受益。当前,中国积极致力于建立一个长期和平的周边环境,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三)合理对话,积极主动地处理争端问题怎么解决藏南、南海、钓鱼岛等涉及领土领海问题,如何处理涉及地区安全的朝鲜核问题等等,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来智慧地解决。前提是,化解争端,加深友谊,增强邻里间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可能性。对南海问题,中国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还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维持该地区的稳定,这在减少摩擦,特别是避免发生可能的军事摩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这些努力,南中国海形势得以缓解和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对于中日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争议,中国将势必争取主权完整。中国还提议对争议地区进行联合开发,虽日方的反应尚不积极,但我国政府仍然不放弃合作的希望。对于韩朝问题,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不可能立刻解决。但我国积极的召开六方会谈,促进韩、朝通过平等的对话理性的解决问题。其实,只有周边国家都发展起来了,它们的眼界与胸襟才会更加开阔,中国发展的环境才会更加友好,双边关系才能真正走向和谐。坚持奉行“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的准则

  二、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

  在20**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实行战略与军事上的制约与防范,经济、地区和全球治理问题上则合作与竞争并重。前者力图以保持美国军事实力和强化地区盟国关系来制衡中国,后者则希望防止与中国的竞争与合作演变为对抗。这一“脆弱的平衡”很容易因各方误判而被打破。因为只有当美国的某些

  盟国与伙伴确信美国将长期驻留亚太并制衡中国,这一“平衡战略”才发生作用。然而,美国政府越强调其制衡中国的战略和军事意图,日本等国就越有可能假定自己在对抗中国时会拥有美方的无限支持,并力图利用美国为其火中取栗。这样,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就成了一项“危险的使命”:它想成为“关键的稳定之源”,但却可能引火烧身,被某些盟国利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被更深地卷入亚太地区的争端和冲突。近年来菲律宾和越南同中国就南海岛屿主权和海权问题的争端,以及去年下半年因日本野田佳彦政府搞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及其继任者安倍晋三政府更变本加厉而引起中、日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争端不断升级就是典型例子。

  在“亚太再平衡战略”问题上,美、日相互支持和利用。奥巴马政府在战略和亚太全局上利用日本这个“核心盟国”,以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战略同盟,既控制日本又制约中国。而日本则意图利用美国的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故坚持强硬立场,使危机不断升高,并将美国更深地卷入其中。日本安倍政府和自民党保守势力更欲乘机走上修改宪法、整军经武、“集体自卫”甚至核武化与出兵海外之路,在钓鱼岛问题上持极端强硬的立场。安倍政府还意图推行“菱形包围”战略,在东北亚、东南亚和南海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多管齐下,联手菲、越、印等国制约中国。这些无疑都严重地加剧了整个地区的不稳定。

  最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在今日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导致“一损俱损”。加之战略上的“相互确保摧毁(MutualAssuredDestruction,MAD)”,全面对抗不会有任何赢家。美国虽将中国视为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在双边经贸合作、亚太地区安全和稳定、全球治理以及众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又必须与中国合作。因而双方关系就不是“零和”关系,更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在新的战略形势下,美、中两大国之间“没有先例”而又“极难处理”的竞争合作关系格局仍将继续。

  三、理性认识日本右倾化动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政局的一个基本走势就是右倾化趋势加强。

  如政治方面:对待历史呈保守主义及暧昧态度,否认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抹煞日本军队在侵略战争中的罪行,美化日本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而且这种势力呈增长趋势。20**年4月22号,包括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内的三名安倍阁僚先后参拜靖国神社。安倍虽并未前往参拜,但已以首相的名义献上了被称为“真榊”的供品,表达了日本政界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执意右倾化的明显动向。

  思想文化方面:鼓吹为日本近代对外侵略历史翻案的“自由主义史观”,他们认为应在国民中间进行“对本国历史充满自豪的”以及“值得骄傲的”教育,而不是否定明治维新以来历史的“自虐史观”。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所著《南京大屠杀》被禁止日本发行,记载侵华日军暴行的《东史郎》被起诉。20**年4月份,修改教科书的事件再度发生,其意图就是掩盖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罪行,阻碍下一代了解事实真相,培养右翼势力接班人,保证军国主义的真正复活。

  日本右倾化势力出现的原因有:1、战后日本缺少一个对侵略战争进行认真反省、对战争责任进行真正清算的历史过程;2、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其政治野心也迅速膨胀,日本企图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这推动了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势力的崛起以及右翼思想的泛滥。3、右倾谋求民众支持。4、日本国内对政治右倾化批评的狭隘性,批评大都是出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而非出于道义上、公理上的本质批评。这种做法使得政治右倾化的推进无所顾及而大行其道。5、神道教和天皇神国思想的影响,战后屡有天皇亲政言论的出现

  对于日本国内的右倾化,我的理解是:日本国内的右倾化不仅会对利于日本经济、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及外交活动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威胁。诚然,日本政治正在向右倾保守方向发展,但是在这一右转过程中也将会遇到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是反对日本政治进一步向右倾发展的重要国际力量。因此,尽管右倾化已经出现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但它毕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现象,受到众多

  国内外因素的制约,它的前景步履维艰。

  四、欧盟贸易保护主义

  20**年12月3日,争论多时的欧盟针对中国产螺钉和螺栓的惩罚性关税正式表决通过,成为针对中国的最大反倾销案表决之一。由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螺丝钉和螺栓生产国,其中欧盟国家是最大消费群体,欧盟为期5年的惩罚性关税首先将对双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据估算,中国可能因此每年损失4亿欧元的外汇收入,同时将丧失80万个就业岗位。而欧洲的消费者也将失去一个获得物美价廉商品的机会,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他们的经济负担也将变得更加沉重。祸不单行的是,20**年12月18日,欧盟又通过了新的玩具安全指令,内容涉及儿童玩具的生产材料、检测以及市场监管等问题。由于!中国制造?占据欧洲玩具市场大部分份额,因此中国玩具企业成了重点监管对象,使经济危机中艰难求生的中国企业雪上加霜。

  就目前的事件来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有愈演愈烈之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20**年11月15日达成金融和经济改革行动计划并发表宣言,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更应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为投资或商品和服务贸易设置新壁垒,反对采取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采取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刺激出口措施。但就在同一天,欧盟在其官方刊物上宣布,将对产自中国的蜡烛和非合金钢丝产品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反倾销税。随后,在20**年11月22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各成员国领导人又就全球经济发表声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各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在未来12个月内,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领域均不实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内的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举措。可是时间不到1个月,欧盟接连出台了上述多项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当前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频发的渊源深远,与发源于欧洲的重商主义、幼稚产业保护、超贸易保护和新保护贸易等理论政策都有着密切关系。对华贸易失衡、能源利益冲突、福利水平考虑、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危机应对等经济方面的根源,说明了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经济与政治的密切联系,使得

  欧盟规制主义思想、民主政治人权差异、社会模式不同、共同决策机制和美国制衡因素等成为政治方面的根源,反映了欧盟对华贸易保护根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入分析欧盟对华贸易保护的根源,对于我们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学习时报《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作者:马小军

  【2】百度文库《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评析作者:贾浩

  【4】维护我们国家的海洋权益作者:李国强

  【5】百度文库《理性认识日本右倾化动向》

  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3000字

  篇2一、引言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就业形势分析开始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就业形势分析,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尽人事,听天命”,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理当全力以赴;对于不可控制的,我们应当抱有坦然接受的胸怀和气度。要抱着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这样,才能赢得收获。

  二、国内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20**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

  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三、国内大学生就业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年至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

  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

  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四、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

  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

  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五、自动化专业介绍

  自从升入重庆大学之后,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什么是自动化”,相信所有与我一样的学生都会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二、自动化专业所学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吧。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

  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

  六、自动化就业及其前景

  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七个电气信息类专业之一。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从事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

  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

  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

  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

  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细分招聘专家,精准求职首选:

  细分招聘专家,自动化英才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如果当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不妨尝试做以下几项: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培养目标当然我们更多的人专业知识如果并没有达到上述高度也不妨事。经过网上查找资料以及自己的加工大体可以确定一下诸项就业方向: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7、公务员,每个专业都可以的8、各种什么研究所

  10、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11、自动化就业方向很广的,仔细观察生活就知道很多自动化设备的。不过做设计有前途,做销售有“钱”途,做维护就是工薪阶层,属于服务行业

  12、自动化选择面广,学好单片机和PLC哪都吃得开,英语好的话外企也不是不可能......13、自动化本科学出来基本上和没学差不多,什么都懂,但是什么也不精,但是上研以后那就不得了了,硬件方面的发展不可限量。

  七、结束语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自动化大多数人说就是一个万金油专业,所以我感觉,说实话就是强者将来在哪方面都强,弱者在哪方面都不强。或许一但将来我们学不好就会落得个“样样精样样松”的下场。所以虽然现在已经大二了,但是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将来我们自动化学子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然我们正行走在路上的自动化学子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下。成为一个适应并能够驾驭未来的人。

  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3000字

  篇3摘要:文章首先针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然后,针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最后,就中国梦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进行了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明志、自强、自立三个方面的责任,从而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内涵;关系;责任

  在我党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通过对青年的激励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我党对广大青年学生的高度关注,对青年工作所给予的充分重视,正是推动我国未来事业,激励有志青年持续奋斗的最佳动力。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作为有志青年的主力军,必须将自身的活力、激情、热情百倍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同时让自身的青春焕发光彩。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结合中国梦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一、中国梦的内涵分析

  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理解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以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凝聚了世世代代人深切期望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

  大量的研究报道中均显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无法脱离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指标而独立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实力特征是高度匹配的。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显示,经济发展总量提升显著,当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背景之下,对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逐步促进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中国梦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幸福指数,它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的综合体,主要是要全面提升当今社会和谐的水平与质量,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发展要求。

  二、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不同时代的青年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大学时代伴随着国家发展的盛世,承担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即**所强调的美丽“中

  国梦”的历史使命。具体分析来看,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中国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最宏伟性的目标之一,海内外中华儿女都需要将中国梦的实现视作共同的夙愿

  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梦实质上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报告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需要以青少年队伍作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不但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更需要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中坚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持。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富强的基本方针高度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兼顾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绽放青春的光彩。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分析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时代较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有相应的变化。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很少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甚至是战场上经历磨练,但同样需要具备报效国家的责任感。除此以外,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乃至对整个国家负责,以上也正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中坚力量,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性,自觉的肩负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1.明志

  即当代大学生必须有远大的指向,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当代大学生年龄较低,有着青春飞扬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在推动他们自身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个性特征也与我党

  在执政兴国方面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发展是第一要义”相吻合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利用青春活力的个性色彩,不断为祖国的前行提供“燃料”。简单来说,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敢为人先,积极创造,勤奋求实,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开拓与创新,为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

  2.自强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的最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有积极拼搏的干劲,同时,他们也有着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更关键是的当代大学生有不可多得的锐气,在面对挑战与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拘一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积极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学习上独立奋斗,在工作上独立创业就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中国梦建设实现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仅仅一代人或几代人是完全不够的,甚至需要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投入建设事业当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自立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历史责任。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在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就需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人才强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责任之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意志,同时也与广大青年人的愿望是高度一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机会较多,他们

  应当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新技术革命挑战所赋予的责任,竭尽全力成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并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青年一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支充满活力同时极具朝气的生力军,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有志青年的主体,中国梦所赋予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工作、以及奉献。他们身处黄金时代,必须学会竞争,敢于创新,投入全身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有利的贡献。可以预见的是,中华民族将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关键性的地位。当代大学生需要做的是积极探索,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追求并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梦”成为精神旗帜的若干思考[J].道德与文明,20**(5):5-8.[2]双传学.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际视野——学习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J].南京社会科学,20**(7):1-5,12.[3]张定鑫“.中国梦”研究:现状与展望——兼论中国梦战略的内涵[J].探索,20**(4):182-187.[4]郭树勇.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国际观察,20**(3):1-16.[5]王继军.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79-81,89.[6]王永明.通过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力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6):89-91,100.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3000字

  篇4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两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

  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通过形势政策课,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

  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于今年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南海问题,我有一些感受。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南沙群岛及其海域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咽喉,地近马六甲等重要海峡,是从亚洲驶往印度洋、中东、欧洲的最近航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从交通航运的重要性来看,世界上1/10强的石油产品由中东运往东亚、日本和美国要取道南沙海域.因此,谁拥有了南沙群岛及其海域,就等于自己掌握了“一条战略财富”。如越南强调南海是其“天然屏障”,菲律宾则认为南沙群岛是“正对菲律宾群岛腰部的一把匕首”。

  历史证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古人习惯把南中国海称为万里石塘,《岛夷志略》是大旅行家汪大渊的杰作,他在书中对南中国海的人文、物产、自然风貌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可见,自古南海就是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天然聚宝盆。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洋??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郑和

  谈到中国的海权,就不能不谈到南海。南海是中国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海权状

  况也最复杂的海洋,而南海海权又以南沙群岛的权益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这是郑和毕生海上经历的总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关于海权的论述。

  近年来南海越来越引起我们重视的,则是南海的油气资源。据估计,南海海域可供开拓的石油相当于全球的12%,石油储量估计有1050亿桶至2130亿桶,堪称“第二个波斯湾”;天然气储量达到20**兆立方米。此外,还有数量惊人的“可燃冰”资源。这在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如果我们再不从海洋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南海海权,再不加大对南海的开发与保护,我们的“历史性水域”将逐渐因为别国占领的现实化而成为别国的水域,“历史性权利”将逐渐成为别人的权利。到那时,华夏危矣??

  中国渔船世世代代在南沙群岛万安滩海域作业。但是在20**年6月9日上午,中国渔船在上述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并导致其中一艘渔船的渔网与在现场非法作业的越南油气勘探船的电缆缠绕在一起,越方船只不顾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拖曳中国渔船倒行长达一个多小时。在中国渔船主动剪断渔网后,双方才脱离接触。越方船只的做法严重威胁了中国渔民的生命安全。越方称中国渔船试图剪短越方石油勘探船的电缆,这只是越方托词罢了。这一幕之所以会发生,其实就是越南以武力威慑我国渔民,从而独霸南沙资源。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加入了进来,尽管中美高层已经商谈过南海主权问题,但美国还是声称将会支持菲律宾,其实就是不想看到中国发展超过自己。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但面对主权问题并不放弃使用武力。面对外国挑衅,中国始终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我认为各方在南沙问题上应当克制、冷静自己的行为,并适时提出建设性的方案。中美对话的增多可以看出,南海危机并不是很严重,只要不出大事,中美之间沟通后就会平息下来。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日益明显地面临四组挑战:一是中国海洋战略发展与南海主权争议迟迟未能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与有关国家不遵守之间的矛盾;三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方针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潜在担忧之间的矛盾;四是主权争议留待未来解决与各有关国家都在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总而言之,学习形势政策课令我获益匪浅。

  202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论文3000字

  篇5一、引言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就业形势分析开始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就业形势分析,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尽人事,听天命”,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理当全力以赴;对于不可控制的,我们应当抱有坦然接受的胸怀和气度。要抱着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这样,才能赢得收获。

  二、国内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20**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三、国内大学生就业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年至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

  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

  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四、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

  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

  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五、自动化专业介绍

  自从升入重庆大学之后,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什么是自动化”,相信所有与我一样的学生都会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二、自动化专业所学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吧。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

  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

  六、自动化就业及其前景

  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七个电气信息类专业之一。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从事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

  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

  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

  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软”可转计算细分招聘专家,精准求职首选:

  细分招聘专家,自动化英才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如果当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不妨尝试做以下几项: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培养目标当然我们更多的人专业知识如果并没有达到上述高度也不妨事。经过网上查找资料以及自己的加工大体可以确定一下诸项就业方向: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7、公务员,每个专业都可以的8、各种什么研究所

  10、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11、自动化就业方向很广的,仔细观察生活就知道很多自动化设备的。不过做设计有前途,做销售有“钱”途,做维护就是工薪阶层,属于服务行业

  12、自动化选择面广,学好单片机和PLC哪都吃得开,英语好的话外企也不是不可能......13、自动化本科学出来基本上和没学差不多,什么都懂,但是什么也不精,但是上研以后那就不得了了,硬件方面的发展不可限量。

  七、结束语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自动化大多数人说就是一个万金油专业,所以我感觉,说实话就是强者将来在哪方面都强,弱者在哪方面都不强。或许一但将来我们学不好就会落得个“样样精样样松”的下场。所以虽然现在已经大二了,但是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将来我们自动化学子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然我们正行走在路上的自动化学子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下。成为一个适应并能够驾驭未来的人。

推荐访问: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形势 政策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