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 浅析新课改条件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及其构建策略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教育理论的起点和教育活动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与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要求下新型师生关系核心的描述,较完整清晰地为新型师生关系定位,阐述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 核心 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09-02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和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与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一 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
  近些年,随着情境教育、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21世纪,应该是充满人性的,并且把平等、民主、合作、对话、理解和信任作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所谓平等与民主包括知与情两方面。知与情二者的统一构成师生双方各自完整的人格。所谓合作与对话,即师生就有关教学主题共同交流、分享的过程,对话不仅仅是指两者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指双方相互的“敞开”与“接纳”。理解是指师生之间彼此能对对方的言行心领神会、相互认同。信任即相信,指师生之间要彼此相信对方。教师要相信成长的力量,相信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学生也要相信教师是自己人生最亲密和可靠的朋友。
  二 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或教师主体的关注与尊重。在新课程和新课改的今天,师生关系的优化也势在必行。
  1.重新建构价值体系
  教学是将学生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的一项社会性作业,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通过其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够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组织教学时应与学生有所沟通并商量,这实际上是请学生参与教学决策。现今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和信息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传媒的发展,学生每时每刻都有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机会。因此,教师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并发表不同意见,并且在与学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教师要充分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努力创新,做创造型教师。做具有依靠自身的特殊感化力量改革他人的能力的人,要善于吸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创造新方法,要具有创造型人格。其次,做善于学习、会解决问题的完整型教师。教师首先应当是学者,同时必须是一个良好的交往者和决策者。必须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果断恰当地判断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各国对完整型教师理解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型转向素质全面型。
  3.培养学生懂得自我提高,有学习意识且会学习会合作
  第一,培养发展型学生。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这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是注重课程的个人发展价值,强调课程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适应和促进。
  第二,培养自主型学生。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这要求尊重学生的经验,把学生从大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学生的教育交到学生的手中。
  第三,培养自立型学生。让学生自立做人,才能有进步。下大力气培养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而又不怕困难地去学习、去研究,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并自觉自愿地探索未知领域,不再闭门读死书。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一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学校师生的关系和特点。在党的领导下,师生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共同目标,民主、平等,彼此互相尊重、爱护,协同合作,为成功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二是揭示了教学双边活动的规律。
  第二,爱生尊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尊敬教师的前提。师爱包含对学生个人的爱,却不是专门针对某些少数个人的爱,而是针对学生全体中的每个人的爱,也就是陶行知说的“爱满天下”之爱。师爱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前进。
  第三,学生尊敬教师是与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奉献精神、尊重教师的人格风范和尊重科学等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为人师表和教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是学生尊敬教师的源泉,同样也是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源泉。在爱生尊师之中,爱生第一,尊师第二。
  第四,心理相容。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师生心理相容是彼此相互了解和观点、信念、价值观一致的结果,意味着教师的行动能引起学生集体和个人相应的反响,得到学生集体和个人的肯定。心理相容可营造师生之间的融洽气氛,它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的情感作用。
  第五,民主平等。在学校中,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完成各自的教授任务和学习任务,不存在身份高低之分,师生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同志式的民主平等的关系。
  第六,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本身是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地说,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文明礼貌的风度,树立优良的教风。
  第七,善于制怒。对于教师来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既是职业道德修养必不可缺的心理品质,也是衡量师生关系好坏的尺度。
  第八,一视同仁。学生之间,不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和家庭条件等方面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教师应当对学生一视同仁,以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施加有益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有的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成绩不好又不听话的学生;有的甚至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来权衡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对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极为不利。
  参考文献
  [1]李斌.21世纪教师应当有的学生观[J].教育评论,2000(6)
  [2]李以庄.论新型师生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
  [3]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责任编辑:王以富〕

推荐访问:条件下 浅析 师生关系 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