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品种灭绝危机_人工智能灭绝危机

  曾经闻名遐迩的原生北京鸭、溧阳鸡、大尾寒羊等畜禽品种已经或濒临灭绝。畜禽品种的大量减少会造成品种的单一化,增加禽畜患流行病的风险。而农业品种多样性的消失则是农业崩溃的前兆。
  月24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对外表示,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大约有22%的家畜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采取果断措施遏制家畜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也是日前在罗马举行的《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报告审查会议所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
  在过去100年的时间内,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个品种的家养动物灭绝。相关调查专家警告,如果没有相关举措,到2020年左右,人类又将丧失大约2000个家畜家禽品种。而家畜遗传多样性的流失更是关系到未来人类的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动物遗传资源室主任马月辉常常行走在偏远、人烟稀少的山区。他告诉记者,有些地方的本地猪、鸡品种,马月辉第一次调查时还很常见,但是几年以后,他再次去时就已经很少见到了。“我们在整个世界从先人那里继承了动物遗传资源的巨大财富和多样性,我们必须对他们表示敬意。”
  北京油鸡与北京鸭的尴尬
  在北京市,曾闻名遐迩的北京油鸡也一度濒于灭绝。它是我国珍稀的古老鸡种,原产于京郊,已有300年历史,清史中有“太后非油鸡不食”的记载。1949年,该鸡种曾被列为“开国第一宴”国宴用鸡。出口到日本以后,深受日本人的喜欢,一度被他们誉为“天下第一鸡”。
  然而,这种鸡近几十年来却濒临灭绝。这些年很多消费者甚至都没有听说过。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的高产鸡种陆续引入北京,而北京油鸡生产周期长,产蛋量低,饲养成本高,因此农民不愿养,导致北京油鸡在原产区的养殖数量急剧下降,并出现品种不纯、混杂现象。” 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说。
  而纯种北京鸭的遭遇则是北京市畜禽灭绝危机的另一个典型。北京鸭是世界著名的优良肉用鸭标准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性能好的特点,是闻名中外的“北京烤鸭”的制作原料。原产于西郊玉泉山一带。
  因为品种优良,其在19世纪末就扩散到了世界各地。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农场主开始组织团队研究鸭子养殖。市场研究发现,很多英国人喜欢吃用北京鸭做成的烤鸭,但觉得当时的烤鸭品种肥腻。于是,一个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团队开始聚集在“樱桃谷”研究北京鸭的育种问题。通过长年的遗传选择试验,英国人培育出了生长快的瘦肉型鸭子,很快成为英国种鸭出口的佼佼者。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超过25亿只“樱桃谷鸭”。
  北京鸭能够取得这么好的繁殖成就,按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令人尴尬的是,这种源于中国鸭种、经过英国人优化繁育后形成的“樱桃谷鸭”又从英国“杀回”中国市场,并很快就占领“北京烤鸭”市场。
  现在,“北京烤鸭”并非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北京鸭”,而是 “樱桃谷鸭”,甚至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的烤鸭也不例外。而由于中国本土物种遗传资料的流失,真正的“北京鸭”已几乎绝迹。
  虽然国内也有北京鸭培育的品种,但是由于国内培育的品种肉用性能低于国外先进水平,早期生产速度、成活率、孵化率也要比“樱桃谷鸭”低,因此在市场竞争中根本就不是“樱桃谷鸭”的对手。
  各地“土猪”几近消失
  我国很多地方猪种的消失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盲目引进洋白猪有关。
  洋白猪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的“杜长大猪”为主,这些猪原产地在美国、丹麦、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国内习惯上称之为“洋三元”,它是“杜长大猪”三者之间杂交的后代。
  与国内本地黑猪生长至少需要10至12个月相比,洋白猪的生长周期只需5个月左右,再加上瘦肉率高、养殖成本低,很容易受到养殖者的欢迎。
  在湖北秭归,上个世纪90年初,绝大多数居民都养殖本地黑猪。但是此后,大家发现洋白猪生长迅速,并且瘦肉更多,更受市场的欢迎,价格也要更高一些,于是就纷纷改养洋白猪。没几年时间,本地黑猪就几乎被彻底代替了。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本地黑猪的消失只是我国地方品种猪逐步消失或者面临危机的一个缩影,最近一二十年来,几乎全国各地都在经历这样的变化。
  如今,江苏省的太湖猪、淮猪、姜曲海猪、冬串猪四大地方猪种,在散养农户中几近绝迹。袁士畴告诉记者,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现在全世界很多猪育种都要利用太湖猪,但由于很多人不愿意养殖,太湖猪在我国也出现了濒危。
  曾经闻名遐迩的南京六合山猪是江苏省一个颇具特色的地方猪品种,它的体型稍小,全身黑毛,具有瘦肉率高、肉品质好、繁殖率高等优点。上个世纪70~90年代,六合山猪是南京市六合区肉猪生产的主导品种,很受农民的喜爱和欢迎,六合区及周边的一些居民都愿意将该山猪作为年猪,每年过年都要宰上一头。但是近些年该猪种也到了灭绝的边缘。
  国内畜禽灭绝或濒危趋势令人担忧
  江苏省有关部门从2006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对猪、鸡、鸭、鹅、牛、羊等进行大摸底,调查结果发现,包括当地著名的溧阳鸡在内的十几个品种已经基本灭绝。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俗称“三黄鸡”和“九斤黄”的溧阳鸡曾经名扬全国,但是如今,纯种的溧阳鸡已经只能停留在记忆中了。曾经扬名天下的昆山麻鸭这几年也因数量锐减而处于灭绝边缘。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的最新资源调查报告显示,该省已有荣成元宝鸡、沾化黑猪、滕县白猪等6个地方畜禽品种在近几十年先后灭绝,现存的35个畜禽品种中,蒙山牛、大尾寒羊、山东细犬等8个品种岌岌可危,濒临灭绝;德州驴、烟台黑猪、百子鹅等9个品种也都出现了濒危倾向。
  这些年来,马月辉通过对全国畜禽遗传资源的动态调查,确认有7个品种资源已经灭绝,37个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另外,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有关调查就已经发现包括猪、鸡、牛、羊等在内已经有10个畜禽品种消失了。而根据2003~2010年我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15个地方畜禽品种未发现,55个处于濒危状态,22个品种濒临灭绝,濒危和濒临灭绝品种占地方畜禽品种总数的14%。   家畜品种减少
  引发人们食物危机
  文/记者 李鹏?实习记者 王蒙
  遭受家畜危机的并不是只有中国。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全世界家畜品种数量都在大幅度下降。来自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统计资料显示,近百年来全球有450个地方牛品种绝迹,最近60多年的时间有70多个绵羊品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一种乳牛占据全美90%以上份额
  劳伦斯·阿尔德森是国际稀有品种协会的秘书长和大不列颠稀有品种保护联合会的执行主席,他也是《稀有品种》一书的作者,阿尔德森在书中写道,在20世纪初,西欧有大约230种土生牛。到了1988年,只有大约30种还很安全;有70种已经灭绝了;53种处于濒危状况;其余的是少数品种,虽然不会马上濒危,但也远远谈不上安全。
  在美国,黑白花的霍尔斯坦乳牛占了全美国奶牛的大约90%的份额。当经济利益驱使饲养奶牛的农民选择霍尔斯坦乳牛时,根西乳牛或者亚尔郡乳牛很快就被他们抛弃。
  10月24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表示,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大约有22%的家畜品种面临灭绝的危险。在2001年至2005年5年间,灭绝的牛、羊、猪、马、禽种类就多达60种,等于每个月就有一个品种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相关调查专家警告,如果没有相关举措,到2020年左右,人类又将丧失大约2000个家畜家禽品种。
  土生品种具有更适合当地水土的基因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家畜家禽的品种过于单一,人们的肉、蛋和奶等动物性食物的来源就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让袁士畴感到十分忧心的是,很多人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由于每年从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家畜家禽大的种类依旧还在,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关注到品种的灭绝和濒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赵兴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现代社会依靠单一的、遗传性质一致的家畜品种来获取食物,一旦出乎预料的疫病发生而威胁到这个品种的生存,其他物种又濒临灭绝的话,人类就很难找到可以代替的品种。
  “尽管很多土生的家畜、家禽产量不高,有些甚至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点,但是在它们的基因中,很可能存在着最适合当地环境、能抵抗特定疾病的编码。因此它们常常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其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更强。” 赵兴波表示。
  根据美国家畜品种保护组织的资料,印度的嫠牛能提供耐热基因,加勒比细毛羊表现出对寄生虫的抵御能力,有些中国品种的猪则能抵制某些细菌感染,而正是这些细菌在北美洲的商业猪种中造成了瘟疫。
  “如果我们想保证充足的食物供应,就必须保护土生品种所代表的多种多样的遗传资料库。”袁士畴说,家禽畜的品种多样化,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增强禽畜对突发性疾病的抵抗力,因为如果遗传基因足够多样,存在免疫能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同样,有的特定品种甚至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品种单一,将大大增强禽畜患流行病的风险。另外这种状况对整个物种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为一个物种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规模较大的种群存在。
  近亲繁殖导致物种退化
  袁士畴告诉记者,现在全世界家畜家禽的养殖规模都很大,但是很多品种由于长期的近亲繁殖,品质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其对病菌和疾病的抵抗力都大幅下降了,一旦出现流行性疫情,往往就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2007年,中国农业部宣布1至5月,全国22省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损失,也令肉价大幅上升。而猪蓝耳病最早于1987年在美国发现,随后迅速传播到全世界。造成疫情的罪魁祸首,就是盲目引种,在检疫中不慎让其带入了致命的传染病所致。
  袁士畴认为,如果我国的养猪业保证品种的多样性,或许就可以大幅减轻这样的传染病损失。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有关专家指出,每种生物都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某些动物在原来的国家里确实是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但输出到另一个国家之后未必如此。例如,在欧洲温和气候中培育出来的动物,可能无法适应非洲炎热、干旱或多雨的气候,对新环境中的疾病也缺乏抵抗力。
  在家畜家禽遗传多样性上,一些种群在当前看来不一定有太多的价值,但它们关系到动物遗传资源的未来。所以,人类必须要遏制家畜家禽遗传多样性的流失,这也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农业品种多样性的消失是农业崩溃的前兆。”袁士畴警告说。
  是什么造成了
  家畜家禽品种濒危和灭绝?
  文/记者 李鹏
  人类拥有的大量家畜家禽品种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从野生物种不断驯化和培育而来的,它们能够繁衍到现在本身就经过了漫长时间的自然及人工的选择和淘汰,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繁殖和生存能力。
  这些家畜家禽,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以来从较少的祖先哪里开始扩展繁衍,到18世纪末形成了非常丰富的品种。
  但是在近代社会以来,为何很多家畜家禽的品种会处于灭绝边缘甚至是彻底灭绝呢?
  规模化养殖使家畜家禽品种趋于单一
  在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看来,这种状况的出现与现代社会的规模化养殖具有很大的关系,在生物技术的推动下,经过杂交培育出来的品种生长迅速,生长期短,或者是具有更好的产奶、产蛋能力,能够表现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容易获得养殖者的青睐。而一些土生的原始家畜家禽品种因为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差,就逐步给养殖者淘汰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表示,在传统农耕时代,很多家畜家禽都局限在较小的区域,优势品种不容易交换,因此很多品种比较容易保存,但当人类进入到联系密切的市场化农业阶段,对养殖者而言,什么品种经济效益好他们就养什么,随着优势品种的推广,很多土生畜禽就遭到了养殖户的淘汰。
  地方品种被杂交品种逐步取代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养殖业开始向集约化生产转型,高产品种和经济效益成为一些养殖场和农户的首选,当时大家并没有保护地方品种的意识,“洋家畜”受到青睐。另外,国外的一些杂交种在被引进国内以后,也与国内地方品种进行杂交,这样很多地方的家畜、家禽品种就越来越不纯正,久而久之,一些地方品种就逐渐被培育品种或杂交品种取代了。   在很多地方,本土鸡的消失几乎是个不知不觉的过程。一些农户只要给一群地方品种的母鸡中扔几只洋公鸡,杂交之后,地方鸡种的血统就开始变得不纯正了。
  当然,杂交导致本土家畜家禽品种灭绝或者濒于灭绝的并不是只有中国。根据美国家畜品种保护组织的资料,正是19世纪中叶的一股“杂交狂热”首先导致了北美洲家畜品种的灭绝。
  政府领导下的“改良”计划,也促成了全球土生家畜品种的减少。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印第安人事务局曾经试图“改良”印第安人的拿佛和羊,办法是让它们跟英国种的白羊杂交,结果就是导致了拿佛和羊的灭绝。上个世纪60年代,匈牙利政府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的匈牙利灰牛都必须跟俄罗斯的高察洛玛牛杂交,这就等于给匈牙利灰牛开出了死亡证。
  一些家畜家禽品种遭到彻底放弃
  袁士畴告诉记者,在我国,农户对本土一些家畜家禽品种的彻底弃养则更是加速了地方本土品种的灭绝或者是濒危。
  在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养殖企业和禽畜研究机构热衷从国外引进畜禽品种,也让我国的一些畜禽却陷入了一个 “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引进的一些杂交畜禽品种,繁殖几代以后,其繁殖能力、抗疾病能力等会出现退化,因此养殖户就不得不花大价钱重新引进,这让很多养殖者也十分苦恼。
  另外,最近一些年,在全国许多乡村,随着大量农民长期进城谋生,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的同时,由于很多人不再养殖家畜家禽,一些本土品种的家畜家禽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有的品种,就是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消亡了。
  该如何挽救濒危畜禽?
  文/记者 李鹏?实习记者 王蒙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已经意识到杂交鸡、杂交猪在中国越来越流行、本土品种却没有充分实施保护措施,存在的物种风险,为此,他也专门撰文提醒我国有关部门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但遗憾的是,当时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
  而近些年来,事情似乎有了一些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地方畜禽品种的重要性。
  大的群体才能保留物种优越性
  据了解,目前共有三种保种方式帮助地方家畜家禽品种“复兴”:其一是建立活体保种场;其二是对动物的精子卵子进行冷冻保存;另外一种是取得动物DNA保存一些特有基因。
  不过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周涛表示,目前最好的方式还是建立活体保种场活体保种,即把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物种圈养起来。
  “很多生物学家认为,保存胚胎、精液、DNA、受精卵、干细胞等,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最好方法。其实这行不通,因为每个物种的单个个体的基因是不一样的,只有保留一个大的群体,才能把这个物种的优越性遗传下来。”周涛说。
  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鸡的“复兴”就得益于保种场,狼山鸡是世界著名的鸡种。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这种鸡个头大,成熟时间长达一年,被大多数农户弃养,导致数量剧减。近几年,随着狼山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保护名录,南通市也建立了狼山鸡的保种场,通过几年的培育,狼山鸡已经顺利度过了“危险期”,家族队伍日益庞大。
  而一度濒临灭绝的北京油鸡,由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努力,这些年来北京油鸡在保种场得以幸存。在部分养殖户和消费者重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以后,从2000年以来,北京油鸡的养殖数量逐渐上升,主要的养殖地区集中在大兴、密云、通州、怀柔等郊区县,逐步摆脱了灭绝的状态。
  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关键在民间
  在袁世畴看来,单纯依靠研究机构保存我国地方本土家禽家畜品种也并不是一个稳妥的办法。“这种方式并不能改变这些品种的濒危状态,一旦保存出现了问题,往往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品种灭绝的局面。”因此袁世畴认为,地方家畜家禽品种的保护关键还是在民间,只有众多的人参与养殖,一个地方品种才能得到顺利的繁衍。
  但是在经济上如果不划算,地方居民就不会有养殖本地原生品种的热情。袁士畴认为,国家可以采取政策补贴的方式,鼓励一些养殖户进行纯本地品种的养殖。
  另外,一些研究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我国现存原始家畜、家禽品种的研究和繁育,挖掘其内在的健康价值和经济价值,让老百姓自愿进行规模化养殖,这样才会让其彻底摆脱濒危的状态。
  原始家畜家禽品种进行新品种的繁育,往往需要花费极大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在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下,很多研究机构并不愿意投入。而目前我国畜禽研究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投入严重不足。另外虽然我国家畜家禽养殖规模庞大,但是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没有研发力量和研发优势。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则是我国农业部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赵兴波认为,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这样才能对地方畜禽品种的保护起到良好的作用。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全国共有30个国家级保种场,其中北京有3个,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油鸡保种场和北京鸭保种场以及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的北京鸭保种场。这几个保种场在完成保种工作的同时,也为北京油鸡和北京鸭重返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但最新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家畜家禽资源仍有707个,大部分都处于濒危状态,所建立的一些保种场还远远不够。
  重视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和利用
  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在意识到畜禽品种资源的巨大价值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畜禽品种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利用。
  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畜牧公司不惜巨资从世界各地搜集大量畜禽品种,并建养殖场保存活体,目的就是储备遗传基因资源。而中国丰富的原始家畜、家禽物种资源一直是他们追逐的目标。
  但是让袁士畴感到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很多地方不注重对本土家畜家禽品种的保护,导致一些优质种质资源血统不再纯正或者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完全丢失,近些年为了研究和发展的需要,有些原始品种我国又不得不从外国的这些公司重新进口。   饮食理念转变为地方畜禽保护带来转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马月辉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在我国随着人们饮食理念的转变,地方很多畜禽的保护也迎来了转机。
  “随着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饮食的品质和质量,一些地方特产的畜禽品种因为肉质鲜美等原因开始受到人们关注,而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纷纷打造本地的特色畜禽并实施地理标识认证,因为这些地方畜禽的售价往往都要比反复杂交和大规模规养殖的品种高得多,不少养殖者又开始注重本地传统畜禽的养殖,这让不少濒危畜禽品种重焕生机,避免了灭绝的危险。”马月辉说。
  生物技术革命,
  不要放弃自己的“宝”
  文/记者 李鹏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基础实施生物技术革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表示,在畜禽产品的养殖领域,正是由于杂交等一些生物技术的应用,人类的多类畜禽产品才能够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的应用,我们的餐桌将会变得十分贫瘠。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杂交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但是允许利用这些技术并不等于就忽视对地方本土品种的保护”。
  遗憾的是,无论是在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正是忽视了对地方品种的保护才导致了近年大量畜禽品种资源灭绝或者处于濒危的境地。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指出,随着大量家畜家禽的灭绝或者濒危,现在人类的肉食品生产日趋集中于牛、羊、猪、鸡这几类家畜家禽中的少数高产品种。如果人类完全听任市场力量继续左右家畜和家禽的饲养,则家畜和家禽的基因库就会继续快速萎缩。一些因低产而遭到淘汰的品种,很可能在一些营养含量和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人类必须尽力保护家畜家禽基因的多样性。
  近些年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及其他一些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呼吁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德国、挪威和瑞士政府已向其信托基金账户提供了超过100万美元的捐款,以支持《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的实施。该组织公布了首批8个项目,帮助22个国家和地区改善动物遗传资源的管理。
  很显然,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这些项目将会对全世界范围内一些地方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
  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袁士畴表示,在未来,占有畜禽遗传资源的多少,以及利用畜禽品种资源的能力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畜牧业实力的重要标准。今后畜牧业的竞争,将演变为基因资源的竞争、遗传材料的竞争。
  袁士畴表示,中国幅员辽阔,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大国,生物多样性世界少有,其在家畜家禽的品种方面也毫不例外,这是中国在生物资源方面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近些年来,大部分土生品种现存数目较少,有些已经彻底灭绝或者濒临灭绝。我国对此应该有所警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扭转这种局面。
  记者了解到,其实,这些年来我国在家畜家禽的品种保护方面的行动已经有所加速。我国政府2010年9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显示:根据该行动计划,我国未来还将新建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进一步加大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继续加强国家畜禽基因库的建设,建立畜禽遗传资源细胞库和基因库。同时开展畜禽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加强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建设我国畜禽遗传资源技术自主创新体系。

推荐访问:灭绝 畜禽 品种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