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妈妈:为儿女倾注半生心血|倾注心血

  很多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位不平凡的母亲。从某种意义上讲,儿女是母亲精心打造的“艺术品”。在伦敦奥运会上,夺冠的选手无一例外,在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位“为儿女倾注半生心血的母亲”。她们为孩子付出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她们在教育和培养孩子过程中使用了什么独到的方法?
  陈一冰母亲张秀智:摔倒自己起 担当明是非
  “生一冰的时候,我和孩子都是九死一生!”回忆当年经历的艰难岁月,陈一冰的母亲张秀智感慨万分。生完孩子后,张秀智得了产后风,高烧不退,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陈一冰出了满月时,她还在烧着。刚出生的陈一冰,身体也十分孱弱,不得不在医院的暖箱里待了一个多星期。
  由于家庭条件一般,而且母子身体都不好,为了能将陈一冰养大成人,张秀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我当时要上班,而一冰无人照看。没办法,我只能用被子将他包裹起来,再用带子绑在我身上,然后带着他去上班。”
  在那段岁月里,张秀智既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一把屎一把尿地养育孩子。她的这段经历,让很多邻居和同事都感叹不已。“后来由于拆迁,我们搬到了万新村居住。由于家离单位比较远,我每天四点就要起来,先照料好一冰,然后再去上班。”张秀智说。
  除了尽全力保障孩子健康成长之外,张秀智还特别注意从一点一滴入手,培养陈一冰的优良品质。在母亲的培养下,陈一冰不仅从小就不怕困难,而且非常真诚、忠厚,有责任感,并且能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
  陈一冰在伦敦奥运会上表现出来的一哥风范和宠辱不惊的大将风度,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一冰小时候,我总是跟他说,做人要有责任心,要勇于担当。做对了事,我会表扬他。反之,做错了事,我也会及时指出来。并告诉他错在哪里,以后怎么改正。”小时候的陈一冰不仅是一个体操运动的好苗子,而且品学兼优,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等称号和奖励。
  在陈一冰成为体操运动员后,张秀智总是激励他,要积极向上,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当儿子成为中国男子体操队的队长之后,张秀智更是告诫儿子:“这是领导、教练对你的信任,你一定更为严格地要求自己,在队里起到带头作用。”而在儿子经历挫折时,母亲的关怀和鼓励又是弥足珍贵和无法替代的。“这次奥运会之前,一冰受了伤。他在伦敦赛场上的表现如何,当时是个未知数。我得到消息后,立即告诉他:“‘精神不倒,一切皆有可能!’一冰给我回的信息是:‘我会越来越好!’”
  陈一冰能够连续在两届奥运会中夺冠,并且胜不骄败不馁,赢得国人和很多外国朋友的喜爱,这与他身上具有的优良品质是分不开的。
  汪皓妈妈王芳:宽严有度培养坚持
  “汪皓出生在1992年底,出生时体重只有五斤二两,个子很小。当时,她的出生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欢乐。”为了宝贝女儿,母亲王芳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我从小就不吃肉,但生完孩子后,不吃肉就没有奶。为了孩子,我硬着头皮喝起了骨头汤、鸽子汤。”
  歇完产假后,王芳开始上班了。她当时的工作是两班倒,有时她去上班时,汪皓还在睡梦中。但为了给汪皓喂奶,她要叫醒孩子。“上夜班回来,我要睡觉,汪皓从来不打扰我。只是等我醒了之后,她才过来亲我一下。”
  1993年,由于西南角平房拆迁,汪皓父母在密云路一带借了一处只有10平方米的房子。汪皓和父母住在外屋,汪皓的曾祖母住在里屋。父母去上班的时候,汪皓就由老太太带着,所以她对老太太极有感情。平时在教导孩子时,王芳喜欢“顺其自然”。“我们带着孩子去跑步,如果规定的是跑五分钟,我们就要求她必须跑满这五分钟,不能提前停下来。有时候,孩子希望我们抱抱,但我这时一般不抱她,而是让她学会坚持。”除了锻炼孩子的意志之外,王芳还注意培养她的集体意识。“有一次,汪皓和邻居家的一个小姐姐因为玩具发生了争执,两个三岁多的孩子闹得不可开交。我把汪皓抱到一边,告诉她:‘玩具是可以一起玩的,快乐也是可以共享的。”
  汪浩是在5岁时开始练体操的,当时是王芳等人采纳了孩子姥爷的建议。“汪皓当时爱跑、爱闹,有些调皮,像个假小子,而且没上过幼儿园。所以我们想根据她的特长,让她练习体操。”在汪皓7岁半的时候,她被天津跳水队相中,开始改练跳水。
  在汪皓小有名气的时候,她遭遇了“挫折”。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替补的汪皓最终没能参加比赛。“当时孩子虽然没表现出什么异常,但我感觉出,她其实是很失落、很遗憾的。”
  北京奥运会后,汪皓受到膝伤的困扰,而且赶上身体发育,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让她尽快走出低谷,教练为其制定了详细的训练和减肥计划,她的父母也全力进行配合。王芳说:“那时,为了让她减肥,我专门给她买了一辆小轮自行车,并让她回家住。而我自己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她。”有一天,因为妈妈有事,汪皓自己骑车回家。不想轧到了一个坑上,她整个人从车上翻了出去。“妈妈,我摔伤了,脚崴了!”在电话里听到女儿的声音后,王芳急坏了。她急忙赶到现场,然后将女儿接回家,从一楼将她背到七楼。
  汪皓取得伦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后,作为母亲,王芳激动无比。她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也特别感谢汪皓的领导和教练。
  雷声妈妈梁彬:“好宝宝”是鼓励出来的
  取得伦敦奥运会男子花剑决赛胜利后,一个创造了中国男子花剑历史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幼年时他怀揣一个剑客梦,长大后他一击实现奥运梦,这个人就是雷声。多年来,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雷声的妈妈梁彬始终把“好宝宝”的昵称留给这位冠军光环下的大男孩。
  雷声的父亲雷献民原是天津大港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职工。他的母亲则是当地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可在雷声的母亲梁彬看来,儿子入选体育学校时的情形仿佛还在昨天。小时候同父母由天津搬至广州时,雷声还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看上去十分单薄。“他瘦瘦小小的模样啊,怎么也不会把他跟体育运动联系在一起。”梁彬说。当时才10岁的雷声坐在教室里上课,浑然不知此时已经有挑选运动员的教练来到了学校。“教练正路过他们班外,一眼就盯上了正在做‘小动作’的他,当即就要挑选他去练体育。”梁彬笑着说,事后教练告诉她,正是雷声那股机灵劲和精气神,让他如获至宝。
  “从未想到要让他从事体育行业,在我的脑子里,一直都认为只要他考上大学就好。”可看着孩子能够得到教练的垂青,梁彬又不想让他失去这次机会。抱着让雷声试一试的念头,梁彬和爱人陪着孩子来到了广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刚入队的雷声,身高才1.47米,虽然腿很长,身体条件也不错,可教练始终没有让他拿剑,他做得更多的只是基础训练。眼瞅着比自己进队还晚的朋友们都已经开始练剑了,心里充满委屈的雷声回到家里就哭起来。看到此时的儿子,梁彬没有过多的安慰,而是用一句话激励着儿子:“三个月拿剑的只能拿三四名,半年拿剑的能拿第一名。”梁彬认为,鼓励是最该给予孩子的。
  作为母亲,梁彬也有过让孩子放弃的念头。可每当孩子告诉她,“妈妈,我练击剑就能像动画片里的剑客一样飞起来了”时,梁彬都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为了不让他落下文化课,我跟他爸爸每周日都要给他补课,一人负责一科,一补就是一天。”从那时起,雷声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无论大大小小的比赛,梁彬每每都会以一句“就算你拿最后一名,也是妈妈的好宝宝”,来逗雷声开心,为他减压。也正是靠着这种轻松应战的心态,这位奥运冠军最终捧回了那块属于自己的金牌。今年已90岁高龄的姥姥,也成了雷声众多粉丝中的一员,梁彬开玩笑说道:“她姥姥甚至还要帮附近的邻居们要签名呢。”

推荐访问:倾注 半生 心血 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