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繁荣文学艺术事业助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 文学艺术的繁荣

  市委工作会议确立了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简称“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争取用30至50年时间把成都建成世界性城市。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理念,以及“人在园中”、“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等不同范式的功能定位与“全域成都”的“田园城市”建设宏伟蓝图和总体思路,为全市文艺界指明了着力方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根据城乡统筹新发展和建设“田园城市”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成都文艺工作实际,成都市文联提出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助推“田园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

  一、深刻认识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助推“田园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市委提出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而努力奋斗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创新性贡献。
  好诗、好歌、好作品,出在好地方。“城乡一体化”以及田园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最富于形象和情感特征的反映,也是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在社会前进的历史进程中,一切先进的、健康的文学艺术,都给予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美的享受。在通过审美愉悦提升大众的文明素养、涵养健康积极的精神家园、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文明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全市文艺界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追赶跨越、创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田园城市”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立足既有的工作基础,切实转变文艺工作方式,努力开创成都文艺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建设“田园城市”与推进“城乡一体化”一脉相承,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历史定位和长远发展目标,它进一步深化了“新三最”目标,与成都自然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传承高度契合,与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取向和路径完全一致,最能体现成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和世界城市竟相发展格局中的历史方位,最能反映城乡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公正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最能代表成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城市理想和价值目标。
  近年来,成都市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文化占其重要“一位”,而文艺是文化之精,文艺在涵养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都建设“田园城市”,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构成元素,文艺的助推力作用特别重要。“园”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学的概念,营造优良的城市文化环境、文化氛围,着力培育文艺创作精品与拓展文化产业领域,以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城市和发展新型产业,让成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点,是成都建设“田园城市”的题中之义。全市文艺界要树立“四位一体”建设的总理念,要积极推动文艺创新,用更加充沛的激情、更加优美的旋律、更加生动的笔触,讴歌改革发展,奏响时代华章,在带头推进“两个加快”、建设“田园城市”的新征程中有所作为。

  二、牢牢把握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助推“田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与灾后重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心工作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任务,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打造中国西部文艺人才高地为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突出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四大建设”基础,致力于出人才、出作品,充分发挥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开拓发展繁荣文艺事业新局面,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集中精力做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论研究,引导成都文艺界对“田园城市”的认知,形成统一意识。市文联将始终围绕服务“城乡一体化”大局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任务,在五大方面着力:服务科学发展,助推城乡文化一体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成都文艺之家”、“成都文化产业拓展中心”、“成都文艺发展研究中心”的建设;繁荣文艺事业,拓展文化产业;强化工作执行力,进一步加强文联自身建设。瞄准全国一流目标,坚持文艺活动的高雅文气,立足古蜀文化特色,结合现代文化发展态势,打造“成都作家群”、 “成都画派”、“成都音乐”以及文化产业的“成都创造”等品牌。
  坚持“德艺双馨”的标准,以出人才、出精品、出成果为要务,精心实施文艺精品与人才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以大思路、大手笔和出大师、出精品力作为目标。全力实施“1234”工程。即五年间,市文联重点培养推介10名具领军地位的中青年文艺家;每年争取2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增加国家级会员300人;重点培养中青年创意型人才40名。进一步提升成都市文艺工作和文联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瞄准全国一流的文化大城市,努力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中长期目标是全方位地发掘与弘扬丰富多样的成都文化积淀,使之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亮点在世界文化大潮中焕发异彩,通过努力使成都的文艺创作成为中国文艺创作的主要基地和精品培育地。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将成都打造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
  强化执行力,凝聚力,力争每年实施一至二个在全国有影响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

  三、贯彻落实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助推“田园城市”建设的举措

  紧密围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在“文化一体化”建设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全力投入成都文化发展的“六个一体化”建设:千年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的一体化、城乡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文艺创作精品打造与大众审美普及的一体化、三个圈层文化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主流文化与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体化、休闲与创业奋进文化建设的一体化。
  建立健全区(市)县文联和文艺家协(学)会组织。每年推荐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文艺家到各级院校培训、深造;每两年召开一次中青年创作研讨会;定期不定期邀请国内著名的文艺家来蓉举办讲座,以不断提升我市文艺家的创作水平和文艺修养。要加强文艺研讨和评论。每年要举办本土作者作品研讨会若干次,提升作品艺术档次;积极与成都大学合作,成立“成都文艺发展研究中心”。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适时组织赴国(境)外文艺研讨交流,进一步提升成都的文化品位。要实施品牌战略。继续打造成都文艺“双年展”、“中国诗歌城”、“中国摄影城”、“春熙放歌”、“美丽心情”等文联品牌。要积极开展文艺项目创意 [ 2 ] [ 3 ] 策划活动。调动全市广大文艺人才积极性,奉献智慧。打造知名刊物。要切实加强《青年作家》、《成都文艺》、《艺术与市场》和成都文艺网等传播载体建设,要重振《青年作家》雄风,将其打造成全国知名青年文学刊物。
  夯实文联的思想、平台、机制、成果“四大建设”基础。为繁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开创成都文艺事业新局面,着手实施成都文艺发展繁荣的“三大战略”:
  (一)突出重大题材,实施精品战略。要紧扣时代脉络与主题,突出城乡统筹建设的重大题材,以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都实验”光辉历程。抓好典型的塑造描写,是文艺创作形象感人的特质所在,也是“国家级试验区”对文艺创作的根本要求。立足于独特而鲜明的成都本土文化积淀之“园”的展现而彰显“世界”性意义。着力描写“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可歌可泣感人事迹,以记录成都人民在全球性城市化浪潮中的创新性贡献。
  唯精品方能流传。出人才、出作品、多出精品力作才是文艺事业发展的硬道理。因此,要围绕成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大局和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心任务的重大题材,深入生活,感受生活,潜心创作出传世精品。以打造《当代成都神韵书系》为龙头,实施精品战略。成都市要争取每年有1―2部作品获全国级文艺奖;每年有一些作品获省级文艺奖。重点推出一批反映成都科学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成就的重大项目、重大事件、重大典型的文学和艺术精品力作。
  坚持“三贴近”原则,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中心工作,突出重大题材创作,充分发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新颖的现代文化形态,努力推出具有巴蜀特色、巴蜀风格、巴蜀气派,富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二)夯实人才根基,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本地文艺人才,尤其是中青年文艺人才,是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繁荣文艺创作、确保成都文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成都市文艺家协(学)会各级会员人数13000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000多人,省级会员3500多人,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应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养激励,促进发展。要及时创立新型文艺协(学)会,促进新兴文艺样式健康成长。每年重点培养十名“德艺双馨”的文艺家,推介数十名文艺名家。力争到2015年,全市各文艺门类的会员总数发展到20000人以上。
  努力发现和培养文艺新人,重点为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文艺家创造有利条件,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介成都本土文艺名家的精品力作,培养推介名家大师和中青年实力派文艺家。同时,要柔性引进一些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文艺大家,作为成都的特邀(客座)文艺家。以重大题材创作为契机,以表现典型的新型城乡形态、描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手段,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以“名人效应”提升城市形象,扩大成都文联影响力。
  (三)打造特色文化村镇,实施品牌战略。要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和要求,发挥文艺界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实施文艺工作重心下移,挖掘、保护、弘扬本土特色历史文化,打造区(市)县特色文化村镇。继续做好郫县唐昌镇战旗村文化大院、崇州街子等特色文化乡村打造工作。积极协助大邑安仁、龙泉驿洛带、双流黄龙溪、邛崃平乐等重点镇的文化创意策划实施工作。继续实施李劫人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编辑出版《李劫人全集》,继续推进《大波》改编电视剧工作,启动《李劫人研究:2011――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特辑》的征稿、编辑工作。力争完成《中国民俗志・成都区(市)县卷》初稿编撰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国(成都)少儿文艺创作基地”和郫县农科村、都江堰玉堂镇书画、龙泉驿乡村诗歌等市文联创作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名人效应,精心策划项目,打造精品,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继续精心策划实施“美丽心情・和谐之都”主题文化活动,做好第二届成都文艺“双年展”筹划工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编辑出版《成都文艺大系》,弘扬“文化成都”品牌形象;紧紧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创作极富于成都特色的文艺作品,形成“成都作家群”、“成都(书)画派”、“成都音乐流派”等。大力推进文艺产业化开发,形成快速、有效、持续发展的产业兴盛模式,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品牌,依托成都已有的知名文化品牌。

  四、切实抓好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助推“田园城市”建设的实施办法

  (一)做好规划,有序推进。规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就难以科学、有序地做好实施工作,就必然造成盲目无序甚至资源浪费。要抓住机遇,围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做好规划,紧密围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立足于文联工作的特征,制定文联工作“三大战略”的分步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助推“田园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二)廓清观念,加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去廓清观念,深刻理解“人在园中”、“城在园中”、“同在城中”等建设世界现代城市的内涵,提高自身以艺术审美方式表现“成都试验”的能力。要明确认识文联工作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结合点在于:以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又特色鲜明的本土文化张扬,去显示“世界”性意义;以具有“中国特色”各种艺术形式和载体,表现“现代城市”建设的心灵活动历程;以古蜀文明的涵蕴,绘写最适宜人居的家“园”美景。
  (三)突出重点,全面建设。千年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的一体化,是中国特色呈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城乡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是成都文艺界对未来中国新型文化关系格局的重要职责担当;文艺创作精品打造与大众审美普及的一体化,把标志性成果与大众文化素养提升结合起来;三个圈层文化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是“全域成都”建设在文化和文艺范畴建设的具体落实;主流文化与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是尊重传统,尊重多样的关键;休闲与创业奋进文化建设的一体化,既凸显成都的“宜居”田园环境,又展示成都人努力进取、创业奋进的现代精神风貌。
  (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切实搞好两年一度的“金芙蓉文艺奖”相关评奖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家,授予终身成就奖、“德艺双馨”奖、政府津贴奖,出台《成都市文艺人才奖励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成都文艺名家数据库,开展名人名家的作品评论或研讨、个人展览等:经常性地开展中青年文艺人才培训活动,提升成都文艺界人才整体实力。在国内权威报刊如《中国艺术报》《文艺报》宣传推介成都中青年文艺名家。
  (五)建设和完善平台。进一步办好《青年作家》,着力提升《成都文艺》、《艺术与市场》等文艺刊物,加快“青年作家网”, “成都文艺网”的建设,强化“文化产业拓展中心”的运作功能,依托成都大学,努力营造条件,尽快建设“成都文艺发展研究中心”。形成文艺创作、评论研究与文化产业齐头并进、互相促进的繁荣局面。 [ 1 ] [ 3 ]   (六)找准“切入点”。发掘成都厚重的文化积淀,编辑出版《成都文艺大系》以及《田园城市:历代诗人咏成都》等,增加“文化成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出精品带动和繁荣文艺创作;送文化“三下乡”,提升村镇民众的文艺审美鉴赏能力,培育群众性文艺创作新人;特色村镇的文化建设,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抓好“让手艺创造财富”为主题的民间手工艺技能培训,增强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七)抓紧“着力点”。抓项目,强载体、搭平台。各协(学)会都要努力抓好一二个品牌项目,力争有代表性精品出现;加强《青年作家》、《成都文艺》、《艺术与市场》、“青年作家网”, “成都文艺网”等传播载体的建设,为繁荣成都文艺事业提供高档次阵地;搭建好“文艺人才数据库”、成都文化产业拓展中心、成都文艺发展研究中心、“成都文艺之家”等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国(成都)少儿文艺创作基地”和郫县农科村、都江堰玉堂镇书画、龙泉驿乡村诗歌等市文联创作基地建设。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改变协(学)会发展滞后、创作指导与文艺评论跟进不力等状况。
  (八)不断增亮点。继续办好“花重锦官城・成都文艺双年展”、“美丽心情・和谐之都”、“蓉城之春”、“武侯闹春,和谐家园”、“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名家看四川・聚焦新家园”等活动;推出“当代成都神韵”书系,增加“川味中国”的相关内容;完成《中国民俗志・成都区(市)县卷》初稿编撰工作;开展“成都之子”巴金的研究;以“张大干在成都”为切入点,发起“成都作为中国文艺复兴肇始地”的讨论,让中国文化界关注和进一步认识成都。

  五、努力强化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助推“田园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制度建设。争取各级党委加强对文联工作的领导,切实关心支持文联工作,定期听取文联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文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文联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各级文联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政治素质好、懂业务、会管理、作风正、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调配到文联,选好配齐配强文联领导班子。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文联要把文联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和使用纳入干部工作的总体规划,加大文联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
  (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文联组织体系建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各区(市)县要建立健全文联组织,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机构、有经费、有场地。支持乡镇、街道和企业依照法律建立相应的文联组织。
  (五)加强工作经费保障。市和各区(市)县文联要进一步争取加大对文联工作的投入,将其必要的工作经费、活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和工作需要逐年增加。争取财政每年给文联增拨适当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策划实施重点文艺项目。
  (六)加强文艺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各区(市)县文联要采取财政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兴建一批专业性与群众性相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文艺场馆、创作基地,用于组织开展文艺展演、文艺创作、文艺培训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繁荣的成果。 [ 1 ] [ 2 ]

推荐访问:助推 文学艺术 田园 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