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幕后 长风

  莫言的世界  高密,胶东小县,地儿不大。一出火车站,走两步,逮住路边遛狗的人,问下高密一中在哪?莫言文学馆就在高密一中。  “拐个弯就是。”很巧,遛狗大姐的老公就是一中的老师,东北乡人果真热情,一听我去找莫言文学馆,眉眼开笑,“我和莫言是老乡,都是大栏乡的,他哥哥以前是一中的副校长。”遛狗大姐正在人大读书的儿子,这两天也因为和莫言是老乡,成了同学们的焦点,他打电话问妈妈有关莫言在大栏乡平安村的一切。
  没有人不好奇。7个韩国人,从附近工作的赵州开车1个多小时赶到此,他们踩着土墙上的路,和中国人一样好奇莫言旧居院墙里究竟一番怎样景象。“这是20年前韩国农村的样子。”其中一名韩国人撇着嘴,不可思议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竟然是在没有后窗、木格窗户、剥落墙皮的土屋中生活过。
  这俨然是一个节日,由莫言引起,却没莫言参与的节日,他要躲开这里的喧嚣,对了,我也是制造这喧嚣的人之一,我也来凑热闹,寻莫言。
  一个想躲开媒体的人,总有他躲开的招数。我早就做好见不到他本人的打算了但还是要用职业精神来约束自己,像猎狗般追踪莫言。
  “他昨晚坐动车回北京了。”其亲戚的一句话,再次印证了其妻早上告诉我的,“昨晚他没回家,我也不知道他去哪了。”
  莫言出现在整晚的梦境中。第二天早上起来,迷迷糊糊的我又给其妻打了电话,诚恳地希望见她一面,“那你来吧。”我和她聊着正高兴时,上帝突然把拿着半截梳子、一身运动装的莫言投放在我面前,这个出场,仿佛是向他的成名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由梦而生的诞生方式致敬,只不过,这次是落到我的采访上。这感觉,真不赖。
  (曾顺妮)
  “小而美”公益
  上个月到西藏采访,藏民们已经收完青稞准备过冬。青稞磨成粉就是糌粑,加在水里或酥油茶里吃,一季的青稞要吃上一整年。在来古冰川脚下的大牧场,牛羊们在山上吃草,几个牧民将摩托车停在一边晒太阳聊天。
  但不论是阿里还是来古,“现代文明”依然不可逆转地来到了这里。环山道上的生活垃圾、农田间的食品包装,这些原本不存在于藏民生活中的物品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源源不断地冲击着他们的生活。台球、卡拉OK、摩托车……他们的生活与城市逐渐接近。
  来到这里旅行的人,有的人热爱风景,有的人热爱藏民,也有人思考施与的意义,也有许多人专门到这里做公益,他们希望通过有组织的小小的公益能够在一个地方引起一些变化。
  这也是我关注社交圈公益的由来,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团结身边人一起做公益的模式一“小而美公益”,本来公益这事就不像逐利的商业那般非要大批量规模化并且只归属于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去分红才算成功,一个好的小模式如果能传播并发扬,大家都动起来参与进去才好呢。所以在公益圈,小而美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给予是件良心活更是技术活,有良心有技术的活要干好根本不容易。在社会普遍缺乏公信力和专业度的情况下,在一个特定时期和范围内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做一些公益的尝试,也不失为过渡时期的好选择。
  (朱汐)

推荐访问: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