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建设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 继往开来治党强国

  摘要:文化强国建设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认识人民在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原则,对文化强国建设进行实践分析,总结出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文化强国建设:实践;人民的主体地位;文化强国的特征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探索历程及人民性原则
  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还未完成的现实背景下,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的人民性问题。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1957年3月,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二为”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2年7月,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使我们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四有”目标,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具体体现。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二为”方针,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原则,提出“我们的文艺从属于人民”,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因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而文化建设的成果,“应当由人民来评定。”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的讲话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概念。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先进文化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这就是要求在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的原则。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上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就是建设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文化。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人民文化权益”概念的提出,是胡锦涛对文化建设“二为”方针的深化和发展,是对党的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原则的坚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是人民、动力是人民、目的是人民。
  纵观几代党的领导核心对文化建设的贡献,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建设实践的一贯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就是要明确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同时,也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先进文化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广大人民群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消费者。先进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客观体现。
  因此,“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就是要“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及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说:“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来自于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及文化成果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和受益者。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就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目的和归宿,调动人民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方面各尽其能,在“文化享有”方面各得其所。
  文化的本质是指向人的,世界自从有了人才开始有了文化,文化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创造文化,同时文化又反过来塑造人自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人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表现为社会对于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同时在这种满足过程中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三、文化强国建设是人民的基本实践活动
  文化建设同其它社会活动一样,就其本质来说,是主体见诸客体的对象化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的实践活动。文化强国建设应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对象化活动。
  1.文化强国建设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文化强国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是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种任务。
  主体的分类:个体主体:指每一个社会成员。群体文体:全体人民或者多数人组成的集团,如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经济主体: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政治,主体:国家机关及文化主管部门、文化事业单位。
  2.文化强国建设的客体:是指主体在文化强国建设实践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的领域,并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务物。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可分为两类:一是物质资源:文化建设可利用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资源。二是非物质资源:文化建设可利用的一切非物质形态的资源。
  3.文化强国建设的中介:也就是实践的中介,把主体和客体联结起来的工具、手段、方式、方法、技术、技能等。比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生产工具、文化传播媒介、文化管理手段等。
  四、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
  对文化强国建设进行实践分析,总结出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对于认清自身找出差距设立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从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文化强国的主体特征: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文化强国应该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既能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又有旗帜鲜明的主流文化,在我国就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国家的文化主导力向世界其它国家渗透,能够提出引领国际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中发挥主导作用。
  从民族的角度来说:全民族具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民族气质,拥有善于创造优秀文化作品的文化秉赋。全民族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文化人才济济,文化大师辈出,文化作品表达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并且具有国际影响力。民族文化对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外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社会具有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并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文化环境自由宽松,全社会的文化活动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从企业的角度说: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较大,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能够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文化传播能力较强,文化产品贸易以向外输出为主,文化产品能够对输入国的民众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从文化事业单位的角度说,文化事业单位能坚守社会核心价值,肩负起国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发挥文化事业发展的主渠道的作用。
  2.文化强国的客体特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当代人文资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式微中重新定位并且愈加彰显,中华民族的哲学精神成为解决工业文明弊端的良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新得到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人民大众的主流文化。
  3.文化强国的中介特征: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文化生产工具相当发达,文化传播媒介丰富多彩,文化管理手段系统高效,文化传播途径形式多样。
  综上所述,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这是对以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与提升,也是未来文化建设实践的新的更高起点。因此,文化强国建设是继往开来的伟大实践。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继续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原则,使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进发,使全民族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赵兴宇]

推荐访问:继往开来 强国 实践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