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创业难度:把开放式问题转变为封闭式场景思考


  如果有情怀、工匠精神,就能改变世界,创业若这么简单,所有人都可以上艺术学院接受两年培训,全是优秀的创业者了。但创业不是这样,一旦回归到创业基本点,就不要轻则谈生态,动则谈改变世界,这只是前进的内在动力。
  选择的重要性远远大于
  此后做出的很多努力
  刚从奇虎360出来时,我给自己总结了两句,“天高任鸟飞,海空凭鱼跃”。每天看着一个新奇的世界,充满好奇心。
  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开始变得迷茫:天太高,海太蓝,每天面临无数的选择。
  眼睁睁看着别人的企业做起来,我每天都在想,我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后来我终于总结出来,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自由到你很容易失去方向。
  当时网上有一个帖子,内容是说中国人从造原子弹到氢弹只花了几年时间,比美国、前苏联都快。但其实,造原子弹和后面造氢弹难度是不一样的,天上和地下的差距。没有做出原子弹时,这件事情能不能做成是未知的,当别人做出来后,你重新造一颗,你知道,它可达,你把范围缩小,变成了工程性问题。而一开始造原子弹是探索性問题,两个问题的难度截然不同。
  我从奇虎出来第一次见到雷军,他问我一个问题:360是怎样做成的?我说,带了4个人,做了上亿用户。其实我在360连公司例会都不参加,因为太小,也没人让我参加。我离开时,360在PC端全中国占有率已超过50%。
  接着雷军又问我一个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功劳大还是周鸿祎的功劳大?我脑子转了一下,我想,他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后来我说,周鸿祎功劳大。
  从没有广告到每天一百万下载量,再到全国50%的占有率。说实话,当时出走我内心多少有点负气,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的积累,我慢慢发现自己的答案是对的。
  坦率地讲,安全这个方向不是我想的,那时我认为,安全不可能做赢。当时公司说,你先做一款口碑软件。尽管方向没有那么居功至伟的前瞻性,但给了你一个封闭式问题——做一款免费安全软件。在这个封闭式问题下,做的所有努力,已经把难度急剧降低。
  没有方向时,你觉得都是方向,来回探索,大量时间被消耗;给你一个固定的、封闭式、有区间的问题,难度其实会大幅度下降。虽然想出了很多产品点子,但选择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此后做出的很多努力。
  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周鸿祎给了我一个收敛性问题,在这个收敛性问题下,又提供了人力、财务、公司构架。虽然没有推广费用,但不需要担心人工工资,不需要担心很多让你游离于产品之外的事情,只需要安心做产品经理。正好机会来了,它变得很大。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把一个问题变收敛,是很困难的一种状态。
  我最近在读《爱因斯坦传》。虽然那是个物理学的盛世时代,但爱因斯坦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其中一个描述让我印象深刻:爱因斯坦在很年轻时就想象一个场景,跟着一束光旅行会看到什么?由这个场景不断在大脑中逆向思考,把物理学极其开放的探索变成非常收敛的、具体化的形象,最终创立相对论。
  我突然发现,把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变成封闭式场景思考,可以使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巨大提升。
  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创业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把自由变成一个具体问题和目标。因为在我们创业过程中,总是信心满满地认为,我要改变世界,我要成为最牛的人,我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也用这种方式鼓励自己,一直到2010年,在珠海被对手强烈打压,产品和内部整合上遇到很多问题,我才有了新的思考。
  有一个记者去珠海采访我。他问:你想把金山网络做成怎样的公司?我说,要全力以赴做成一家超牛逼的公司。他说,这个不够,他举了对手的例子。比如那个人,整天和这个打那个打,他一直想变成这个行业的前几名,甚至大佬。他会全力以赴,把一个问题、一个方向变成一个目标。
  听了这句话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很多思考是错误的。以前都在想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变牛逼,看上去有目标,但却把“状态”误认为“目标”,甚至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对的。
  我经常问团队,这件事为什么没做好?他说我已经全力以赴,我很努力,每天都在认真工作。我说这些都不是可以被证明的过程,你误把自己开放式的心理和工作状态,当成了工作和前进的目标。
  降低创业难度,把一个开放式问题转变为封闭式问题。什么是封闭式问题?后来我开始思考,金山网络要成为全球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我发现不够,我又开始思考,我要变成国际化的公司;还是不够,我说要变成中国公司里移动端国际化最好的公司,仍然不够;最后变成一个封闭式的问题,我说要成为国际上移动端的360。
  最近,我把这个问题又变成了一个更具像的问题: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公司里,变成全球TOP3移动广告平台。
  这一目标缺乏工匠精神,只是个封闭式目标。但当你在一个封闭式目标下去做用户获取,做大数据分析,做到广告信息有效分发等,会变得清晰很多。
  45岁还是25岁的雷军精力旺盛
  做好一个创业公司CEO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能把创业情怀变成具体问题,这个问题越具体越好。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界限就是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突破这层窗户纸,难度比你想象要大。近几年,我可能是观察雷军最近的人。但我还是要问大家,45岁雷军的精力旺盛,还是25岁雷军的精力旺盛?
  我相信自然规律,一定25岁。再问,十几年前,金山软件在整个行业里的技术、人才优势大还是今天小米的人才、技术优势大?为什么金山和小米,今天差距如此之大?
  这个问题我跟雷军探讨过很多回。问题在于,金山当年看到什么机会就做什么,他一直没把这个问题收敛起来。全力以赴,每个领域都做;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公司,民族软件的旗帜。金山将大量资源消耗在不同战线。
  小米成立时,我认为雷军把这个问题想得非常深刻。1年卖1亿台手机就是伟大公司。当然,还有很多互联网精神。

推荐访问:封闭式 开放式 转变为 难度 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