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梅魂] 梅魂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把“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真可谓是爱梅之最的文人了。宋代王淇的《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意思是:梅的品质高洁不受半点世间尘埃的侵染,植根于竹篱畔、茅舍边也淡然受之不以为意,只是无端受到了诗人林逋的赏识喜爱,而被众多的墨客骚人吟诵至今。梅花以其冷艳、馨香、风骨等备受诗人的青睐,这一切与林逋无关。
  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其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宋代林和靖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赞美了梅花清丽淡雅的形象,寄托了他“妻梅子鹤”的隐逸情趣。清代宋匡业的《梅花》:“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赞美了梅花超凡脱俗的气质,表明他与世无争、超然尘世之情思。宋代陈亮的《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赞美了梅花独领风骚的品位。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出了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的志节高尚,操守如故。
  毛主席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他的《卜算子·咏梅》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寒冰,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枝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凸现了。“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英姿焕发,更凸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更是对困难极端藐视的一种情态。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真是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
  象。这个“俏”字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傲立枝头,芳华绝代,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接着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进,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的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笑”字又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对困难的无所畏惧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有一代伟人、一代扭转乾坤的风流人物,才有如此的气势和豪情。
  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可以说,毛泽东的《咏梅》不仅画出了梅花的形,也画出了梅花的神,更画出了梅花的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初级中学)

推荐访问: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