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道德规范之我见 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

  摘 要: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作为一名图书馆员,首先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在爱国、爱馆、爱书、爱人这种图书馆精神的指导下,严格秉持图书馆员所应具有的道德规范。唯有如此,才能教育和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公民,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精神;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29-02
  图书馆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当文字的记录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产生了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它们的专门机构——图书馆。它的存在与整个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息息相关,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名图书馆员,首先应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常言道知识决定命运,每个人获得知识的来源,除了课上老师传道授业外,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阅读。图书馆为每一位现代人提供了最便捷的阅读方式。但图书馆的作用又被很多人所忽视,一代代图书馆员默默地奉献也常常被成功者的光环所遮蔽。如贺昌群先生所言:“历史的力量在推陈布新……一株严冬枯树,到春天的时候,抽芽茁叶,开花结实,这力量却原储在老干里,而涵养老干的生命的力量,却又从潜伏着满布于地下的根网而来,根网蔓延远近,下吸黄泉,因此到了春天,才有枝条畅茂的繁华绿叶。我们如果只看见一簇招展的花枝嫩叶,而忽视其老干下的根株及根株所吸引的黄泉,这便是忽视了这株树的历史的力量”[1]。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皆有赖于图书馆作用之发挥,尤其在现代社会,图书馆对现代教育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在中国,因受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及文化模式的羁绊,使之对现代教育的接受一直存在诸多隔膜,而对于图书馆工作的价值及意义更是多被忽略。沈祖荣先生就曾指出:“中国古代藏书,属于公家者,石渠金匮,视若鸿宝,人民无由窥其美富。在私家,搜罗诸子百家,侈谈宏富,亦只供一二学者,研究高深之学理,而与普通人民无与也。盖吾国士人,多吃曹仓?架之谬见,尚未明了图书馆之兴致,不在培养一二学者,而在教育千万国民;不在考求精深学理,而在普及国民教育。”确如所言,现代文明社会的建立靠的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现代意义的图书馆取代古代社会的藏书楼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者,其意义正是为了普及知识、提高民众素质,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合格的现代公民。而中国只有培育出了合格的现代公民,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图书馆的工作呢?图书馆员的工作是否就如一般人所想象的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劳作?或者如有些人所认为的,因为这项工作的琐碎、细微,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似乎谁都可以来胜任呢?当然不是,程焕文教授说过:“当我用全方位的视野来审视‘图书馆世界’(Library World)的发展时,我发现:‘图书馆世界’是一个很有趣的‘三维空间’——一个由‘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人’和‘图书馆精神’组成的‘三维世界’”[2]。在这里,程先生的理解是全面而恰当的,他在理解图书馆的同时也表现出对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的一个明晰认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步精细化,各个行业之间的关联日益密切,知识的增值速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而为了更好地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这些精华保存和利用,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应运而生。对于图书馆员个人而言,他的工作仅仅是其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的一部分,但他工作的精神内涵则是丰厚而意蕴深远的。图书馆员既是为读者提供引导的服务者,更是一位帮助读者提高素质的教育者。从服务的角度来讲,每位图书馆从业者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而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日益深化之中,信息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图书馆也已步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这就要求每一位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在做好服务引导的同时,更要教会读者使用本馆的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掌握利用图书馆的钥匙;做好每一位读者在信息和知识方面的导航员工作。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员每天都在与读者进行接触,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对于读者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每位图书馆员又必须要时刻做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的挑战。在知识结构上,也要注意专博结合,只有自身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思想观念更新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知识判断和评价能力,也才能更好地教育好每一位读者。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图书馆对于知识传播及普及的重要性正日渐突出,这也就同时要求中国的图书馆工作者理应具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诚如程焕文先生概括的,中国图书馆精神为“四爱”——爱国、爱馆、爱书、爱人;而沈祖荣先生则以“热爱祖国、任事忠诚、己立立人”来总结图书馆精神。总而言之,当我们把眼光放置到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予以观照时,才会发现图书馆工作意义的伟大之处和重要之处。
  图书馆员除了有上述独特的精神追求外,更要有自己的道德规范。2002年11月1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如下: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这短短120个字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这些准则要求总体上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即社会层面、读者层面、知识层面、业务层面。首先,社会层面上提出了“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和“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的要求,即图书馆员应该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当作一种神圣高尚的事业,要肩负社会责任,并且还要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其次,是读者层面,“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这就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只有认真地为读者服务,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才能更好地使图书馆资源发挥最大功效,读者素质的提高,也代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第三,从知识层面要做到“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文献信息的传承不仅仅是一代人或某代人的任务和责任,而是人类文明繁衍的必然要求,所以尊重知识、爱护资源就是每一位图书馆员必须首先做到的;最后,从业务层面来讲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图书馆员要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处于一个团队之中,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更要有集体合作的精神,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而国民经济发展又相对不均衡的状况下,更要通过合作才能缩小发达与落后之间的差距。   当然,道德准则的提出只是图书馆工作的起步,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陈誉曾指出:“反思图书情报教育,我们往往讲书多于讲人,研究书多于研究人,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向学生和馆员宣传和提倡奉献精神,用鼓励奉献去教育青年,结果一旦风吹草动,我们的后院就会很快刮起一阵放弃专业下海改行的狂风。近年来,图书馆界人才外流突出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与专业教育失误有关;人们对学科失去信心,正说明学科本身的不成熟性和人们对学科的认识不足。如果我们不认识从事的职业和学习、研究的专业对奉献精神提出的特殊要求,我们就不可能在事业上最后取得成功,也不应该选择这个专业和扮演图书馆学教师或图书馆员这个角色。近几年来,我经常喜欢用这些话奉劝我的学生和青年朋友们,因为我深信这是我们在事业上成功的起点。”当然陈先生指出的情况主要是针对图书馆内部专业人士而言的。我们还要认识到,在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中,其人员构成除了部分图书馆专业人士外,还有其他专业人员,他们所学各异,对于图书馆工作而言,优势和劣势一目了然。他们一方面因专业知识的欠缺,往往在工作之初表现出一种心态上的紧张和工作中的手忙脚乱,无法很快进行专业定位;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所学专业极其熟悉,这可能使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会不同于专业人士,常常会另辟蹊径而取得意外的收获。所以对于当下的图书馆的发展来说,我们应该意识到所面对情况的复杂性:一方面是外部大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在面对各种利益、商业浪潮的冲击下,能够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态对待工作,不能事事都以金钱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知识背景的复杂性,既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牵绊,但如果能让他们系统地接受图书馆方面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更多的学习和培训,同时也会为图书馆事业新局面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
  但归根结底,奉献精神是每位从业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或许重温在战火纷争的年代图书馆人杜定友先生所说的话更有教育意义,杜先生说“我们置身此地(兵连祸结、灾黎遍野、教育式微),不敢不发奋图存,替国家保存一份元气为世界留存一些文献。因为图书馆可保存文献,提倡学术、普及教育、提高文化,对于社会国家有很大的意义,我们对于一种工作要作为一种事业看,我们希望这种事业发展,所以要埋头工作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理想。”战争年代尚且如此坚持理想,更何况和平时期。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与几代图书馆人的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做到:“最重要的是图书馆人不是满足现状、裹足不前、陈旧腐朽的惰化的群体,而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能够不断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开创图书馆工作的新局面的创造性人才”[3]。唯有如此,图书馆人才能在图书馆事业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也才能在“四爱”的图书馆精神指导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读者大众。
  参考文献:
  [1]徐忆农.昴——古字“新”意[N].人民政协报,2010-08-16.
  [2]程焕文.跨越时空的图书馆精神——“三位一体”与“三维一体”的韦棣华女士、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先生[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
  [3]柯平,李卓卓.中国图书馆精神——纪念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C]//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石 银)

推荐访问:馆员 我见 道德规范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