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上火|入冬上火吃什么药

  上火可不是夏天的专利,在医生们看来,干燥的冬天其实比夏天更容易导致身体里的火乱窜。气温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气候干燥,饮食起居不规律,不注意养生保健,就很容易内火“丛生”。
  冬天的火气不比夏天弱
  生活在北京的郭泉是IT民工,经常熬夜加班。几天下来,嗓子常常干哑难受,痛起来就不爱吃东西,多喝水也不管用。人因此瘦了一大圈。
  在女友的强烈坚持下,他去医院进行检查,才知道这是严重的“上火”症状。北方的冬天极其干燥,加上室内空调暖气不断,身体极易脱水。而忙碌和熬夜更会加倍消耗精力和体力,出现上火不足为奇。
  频繁地上火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由此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还会给其他疾病提供可乘之机。而身体上了火,情绪肯定也会上火。
  28岁的肖林林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做销售,进入冬季,她明显感觉自己心烦意乱,“有时候在办公环境下,坐立难安。”回到家,老公和孩子的一点小错误在她眼中也放大N倍,因而争吵不断。
  检查后得知,这是肝火旺盛导致的情绪不定、多思多虑,“冬天人都不爱出门,长时间待在室内不活动,身体自然会出现问题。”
  夏天人体容易上火与高温天气有关,但夏日人们普遍饮食清淡、喜欢多喝水,一旦上火,可以轻松借助清热类的药物去火。而冬天的火,却因上火原因复杂,去火工作难度陡然增加。
  查明“火”源
  要灭火,先查火源。冬日上火的原因通常如下:
  休息不够。夏天日照时间长,许多人只需要六小时甚至更短的睡眠时间就能恢复精力,而冬天,休息时间需要保证至少八小时。习惯凌晨后入睡的人,很容易因休息不够导致体内的阳气浮越,出现“火气重”的种种表现,不过这种火气是虚火而非实火,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用寒冷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或食物,很可能会导致“火气”更加严重。
  饮食不当。冬天是重口味、大补的饮食季节。为了获取更多热量,肉食是冬日主菜,尤其是牛羊肉等容易上火的肉类,加上火锅、烧烤等煎炸熏烤的烹制方法,北方人还喜欢饮酒取暖,这些热性食物易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产生“热气”,导致本来就干燥的虚火身体加上了实火。
  补过头。冬季养生旺季,各种补品排山倒海而来。其实,进补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不管是虚火体质还是本就实火旺盛的身体,再大补一通,只会火上浇油。
  不敢用药。冬季上火不能像夏季时肆无忌惮地大喝凉茶、用泻火药,因为冬季本就寒凉,再加上下火药,则无异于釜底抽薪,耗气伤阴,加重症状。而不用药,就只能干看着火势汹汹,灭不掉。
  情绪失调。都市生活压力大,白领阶层尤甚。中医有“七情化火”之说,意思是忧郁、愤怒、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
  不吃药也能“灭火”
  不敢轻易吃清热药,又摆脱不了重口味食物的诱惑,加上身体本就虚弱,去火工作如投鼠忌器。但理清了上火的原因,一一化解,也能把“火”轻松熄灭。
  1.随时补充水分。冬季干燥,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上火”时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如果担心清热过头,可以加入少量枸杞。
  2.延长入睡时间导致的失眠,会造成身体过度使用,容易“上火”。这时可用足浴把火气往下带:先用温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处近三阴交穴,男性到脚踝即可,再慢慢加热水,泡到脚热、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
  3.饮食清淡。 并非让你彻底告别热辣的美食,但增加清淡饮食的数量,减少重口味食物的享受次数,如将火锅、羊肉或煎炸食品作为一周一次的大餐。另外,冬季饮食更应注重平衡和清淡,即尽量做到肉、蛋、奶、蔬菜均衡摄入,不要暴饮暴食,因为食物积聚在胃肠道更容易“上火”。
  4.增加体表散热。温度低并不能成为拒绝户外运动的借口,冬季常到户外运动、踏青,多流汗,可以有效提升体内废弃物代谢速率,人会更加清爽舒服。
  “去火”选药有讲究
  根据不同体质选对药品,才能真正药到火除。
  湿热体质
  症状:天气转凉后,畏寒,手脚冰凉,痘痘不断,尤其是下巴、额头等部位,易生口腔溃疡,性格急躁易怒。
  食疗:湿热体质的人冬季不能跟风大量进补,通达肝气的同时要养护肾气和肝血,可以吃些枸杞、米粥、绿叶蔬菜等。若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的人不要忘记茯苓、薏米、藕等食物。
  经络: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理疗,配合按摩大陵穴、劳宫穴、内关穴有改善作用。
  药物:酌情服用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等。
  阴虚体质
  症状:四季皮肤都很干燥,喝再多水也很容易口渴,眼睛干涩,见风流泪。
  食疗:不吃伤阴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烹调方式选用焖、蒸、煮、炖,吃起来就不容易上火。百合、银耳和冰糖熬粥,对女性冬季滋阴润肺效果极好,能从里到外调理气色。
  经络:阴虚体质基础上所得的病针灸治疗效果不太好,最好的方法是控制饮食和适当的中药调理。
  药物: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眼干涩、耳鸣)、知柏地黄丸(内热、小便黄、心烦)。
  血瘀体质
  症状:面色晦暗,易生褐斑,颧骨上有明显红血丝,黑眼圈严重,牙龈易出血。
  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植粥、花生粥也很适合清淤活血。
  经络理疗:刮痧,促进血液循环,自下往上刮痧膀胱经,可活血化瘀。
  药物养生:可选用活血养血之品,如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五加皮、地榆、续断、茺蔚子等。
  痰湿体质
  症状:胸闷气紧,腹部胀满,腹部肥软松垮,额头油脂分泌量大,上眼睑易水肿。
  食疗: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红小豆、蚕豆、萝卜、山药,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
  经络:将掌心搓热,用后掌顺时针、逆时针各摩擦30下,直至腹部发红发热。
  药物:痰湿体质者多发咳嗽、痰多、肠胃不适等症状,可用温燥化痰药物调养。

推荐访问:上火 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