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也玩儿“鞋”的] 一个美国人买了一双意大利制造的鞋

  10月24日,北京市工商局对耐克公司处以487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原因是执行了产品的双重标准,因为“一款售价为1299元的高端篮球鞋,主要卖点之一就是前后掌的双气垫,虽然与国外同样的宣传、同样的价格,但中国消费者买到手的却是只有一个气垫的产品,国外的产品则有两个气垫。”
  气垫是一个还是两个?是前脚掌还是脚后跟?美国人偷梁换柱,在中国玩了次“鞋”的。
  对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相信就算是再不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也对他们的大名耳熟能详。其实要追溯历史,阿迪达斯虽然创建得更早,但是耐克却是最早进入中国平民百姓生活的国际运动品牌。记得是1985年冬天,第一批耐克运动鞋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只有王府井的百货大楼和东四人民市场有卖,蓝面红勾,煞是醒目。是26元还是29元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那双鞋,我一直穿到1990年来深圳工作。
  那年代还不兴什么三来一补或者委托加工,更没有人动偷工减料、偷梁换柱、假冒伪劣的脏心眼儿。哪国的牌子就在哪国生产,货真价实、标准统一。后来耐克穿得多了,当然也是它的影响力越发在全球凸显,产地遍布各大洲,中国生产的自不必说了,还穿过土耳其的、越南的、中国台湾的、突尼斯生产的。但这20多年,只有一件耐克的运动衣是来自美国本土——车范根当年送给我一件1998年法国世界杯时韩国国家队的运动外套,脖颈子上的“MADE IN USA”让我像吃多了涮羊肉的人,第一次走进东来顺一样。
  说回这次气垫的双重标准事件。同价不同质,该罚!但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最让他们唏嘘、感慨、常见的,反而更多的是同质不同价的现象。儿子去美国读高中前,经常光顾三里屯的阿迪旗舰店。上月底,他终于在曼哈顿的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双他在北京早就看上的篮球鞋,据他说,比北京便宜了至少三百多元人民币。这样的经历,相信很多出过国的人都感同身受。据说,现在更多的人已经不会再拒绝在国外买到“MADE IN CHINA”的产品了,因为至少,很多国内生产的产品,在中国是买不到的。
  前一段,香港方面加大了对深港两地“水客”的打击力度,究其原因,还是诸如“同样的洗发水,深圳贵过香港至少两成”等等类似的诱因!而且人家香港的是“MADE IN USA”,深圳的是“MADE IN 广州、天津、福州或者东莞”。
  同样,我们国内的体育竞技,“同质不同价”的现象也层出不穷,甚至离奇到让人无可奈何的程度。前些天看全国举重锦标赛的电视转播,好家伙,刚才上台的,是一名穿着耐克举重服、胸前印有“CHINA”字样的运动员,接下来,还是一个“中国”选手。一个接一个的“国手”,分别为可能是湖南、江苏、福建拿到了金银铜牌。真不知道,穿着印有自己家乡名字的运动服怎么会那么难?你“前脚”代表中国比赛,“后脚”代表家乡出场,本该两个“气垫”的,怎么突然间就没了一个?
  (作者系深圳《晶报》体育部副主任)

推荐访问:美国人 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