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诺贝尔奖的“最差学生”:诺贝尔奖金是多少

  2012年10月,诺贝尔奖医学奖名单出炉,得奖者是两名同样在干细胞研究上有杰出贡献的学者,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这两名获奖者虽然年岁相差甚远,工作地点也远隔重洋,但他们却巧合地拥有一个相似的经历,那就是都被称作“最差学生”的曾经。
  约翰·格登:珍藏六十年的“差生报告”
  约翰·格登从小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他曾尝试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观察他们破茧成蝶的过程,虽然这让老师们觉得很讨厌。但上天并不因为他的喜好就眷顾他的天分,在他就读于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时,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生里排名倒数第一,更加不幸的是,他的其他理科成绩和生物学成绩一样糟糕。当时教他的一名男老师笑称,格登“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也因此,15岁的格登收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差生报告,老师在评语里写:“你是我见过的生物课学得最差的学生”。糟糕的成绩影响了格登接下来的求学之路,由于成绩不佳,在申请牛津时,他只能被冷门的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招生主任找到我,跟我说,牛津可以录取你,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必须马上来上学;第二,你不要学习入学考试的科目。”
  但是,格登并没有因为所学专业而改变对生物学的热爱。他后来转入动物学系,如愿以偿地进行生物学方向的科学研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格登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出了一只青蛙。由于这个突破性的试验,当时的格登在科学界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教父”。
  荣誉往往容易使人的双眼为名利所蒙蔽,但格登没有。在牛津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从1971年到现在,格登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到现在,已经79岁高龄的格登,在研究上从不假手他人,坚持全职工作。在格登的办公室里,至今仍挂着60多年前的那份“差生报告”。“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看看这个报告,提醒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个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则就真的被老师说中了。”
  山中伸弥:曾是临床手术的“绊脚石”
  小时候的山中伸弥一点也不想成为一名白衣蒙面的医学研究者。上中学时,他对柔道和棒球极有兴趣,但这些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给他带来了多达十几次的骨折。山中改变了自己的志愿,他开始为成为一名外科医生而努力,希望以后能够帮助受伤的运动员们。
  从神户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山中面对的第一次挑战,是一次良性瘤移除手术。如果是熟练的医生,10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山中在手术台上大汗淋漓地折腾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因为内疚,他几度向手术台上的病人平田道歉,但平田却鼓励他:“抱歉是什么意思?坚持下去!”虽然这次手术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但山中也因此屡屡被同事嘲笑,一些前辈们甚至送他外号——“绊脚石”。他的临床动手能力甚至让家人感到不安。有一次,山中给父亲打针,虽然父亲当时看起来很高兴,但他事后告诉儿子,其实疼极了。父亲还私下问山中:“儿子,你不擅长这个,对吧?”
  在山中为时不长的行医生涯中,由于经常遇到截瘫、风湿等治愈难度高的疾病,山中终于认识到自己也许并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大夫,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他首先来到大阪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然后又前往美国格莱斯顿研究所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不过,当山中返回日本继续研究时,发现日本的研究条件比美国差了很多,他开始对做实验失去了兴趣:“为什么我要不停更换小白鼠的笼子?”在这个时候,山中的妻子也为丈夫的状况感到忧虑。她建议山中放弃研究,走从前那条老路,去做一名医生。在日本,医生可是收入颇丰的职业,但山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1999年,山中向奈良科学与技术学院申请助教授职位。来应聘的人数众多,但教授却仅留下了山中这一枝独秀。因为他是众多应聘者中唯一一个愿意接受挑战的人,其他人都选择了能在数年内迅速见到成果的研究项目,只有山中,铁了心要选当时还是前途未卜的干细胞研究。12年后,当其他那些应聘者依然默默无名时,山中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2012年10月9日,山中的母校奈良市一所小学安排了一堂特别的课——让学生通过山中以前发来的寄语,领悟坚持的重要性。在这些寄语中,山中将自己被嘲笑为“绊脚石”的过去娓娓道来,鼓励孩子们:“即使失败也不要放弃。”
  责任编辑:陈思

推荐访问:诺贝尔奖 最差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