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表达技巧中的重音是指 [浅谈教师的口语教学与语句重音的处理]

  摘 要: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和朗读时,语句中的重音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口语教学中应当如何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重音,避免重音方面的失误。是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口语教学;语句重音;交际与朗读
  作者简介:吴瑞英,女(1967―),商丘市人,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我们运用口语进行交际,语句中的重音是必不可少的。语句中如果没有重音,会导致语义不明晰,甚至可能使听话人产生多种了解,造成误会。比如“我想起来了”这句话就是有歧义的。该如何了解呢?如果说是想起来了。那么“起来”应该读重音;如果是说想起什么事情来了,“想”应该读重音。口语中正确地处理重音,就可以分化歧义,使表意明确。
  朗读训练中也要注意重音。要朗读好一篇作品,除了语音规范,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何正确地处理语句中的重音,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合理地设计出作品语句中的重音,才能把句子的意念重点、逻辑关系表达清楚,使作者的表达意图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例如,“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这里,“妈妈喜欢吃鱼头”并不是对“妈妈喜欢吃什么”的回答,重音不应该放在“鱼头”上。妈妈把平时难得吃上一回鱼肉夹给了“我”,自己却夹起“鱼头”,体现了妈妈对“我”的爱。而“我”并不理解妈妈的用意,“也吵着要吃鱼头”,妈妈为了不让“我”有思想负担,就强调了自己是“喜欢吃鱼头”。因而重音应放在“喜欢”一词上。作品正是通过吃鱼头这样的小事,以小见大地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褒扬了中国女性“克己为人”的美德。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普通话训练是教师口语课的主要内容。针对口语交际和普通话测试的需要,口语教学中就应当教会学生正确处理重音,避免重音方面的失误。要准确地处理重音,首先要了解重音的意义和分类情况。一句话里重读的某个音节或词语叫做语句重音。语句重音跟汉语中词的轻重格式是不同的。词的轻重音有特定的格式,我们还有现成的《常用必读轻声词表》可以参照。而语句重音跟着句子内容走,要看句子的结构在句中的地位,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汉语的语句重音,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类。
  一、语法重音是因为句法结构或语义表达上的需要产生的重读现象。汉语语法重音又可以分为句法重音和语义重音两类。
  (一)句法重音是指导根据句法结构的特点把句子的某些部分读得重一些。句法重音的主要规律有:
  1、句子中谓语中心常常要重读。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2、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重读。如: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
  3、表示状态或程度的补语常常重读。如: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朱自清《春》)
  4、表示疑问和指示的代词通常读重音。如:这样的好事是谁做的?
  句法重音并非为了表达什么特殊的感情,忽视句法重音对听话人理解意义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会让人产生“味道”不足的感觉,给人语感较差的印象。
  (二)、有些词语进入句法结构之后,读重音还是轻音会造成表意和句法功能不同的现象,这种重读现象称为语义重音。语义重音比较复杂,试举数例:
  1、疑问代词重读表特指,轻读表任指。例如:你做什么菜?你做什么菜呀,下馆子去。
  2、“就”重读表示强调,轻读表示关联。例如:我就去了一趟北京。(强调数量)星期天没事就看了一场电影。
  3、“死”重读表示结果,轻读表示程度。例如:他给气死了。他给气死了。(气坏了)
  语义重音的作用在于显示语句的深层结构,排除歧义。这种重音常出现在同序的多义句中,往往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应当结合上下文语境,弄清说话人的意图,准确把握语义的焦点。
  二、句子中的某些需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常要重读,这种重读现象称为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思想和情感,有意突出的重音现象,因而又叫强调重音。通常我们进行朗读设计和训练时往往侧重“逻辑重音”,因为逻辑重音处理不当,会影响作者愿意的再现,甚至造成对作者表达意图的曲解。逻辑重音不像语法重音那样固定,哪些词语读重音,是随着题旨和情境的需要而变化的。如: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 我知道你会这样的。(不是别人)
  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不是那样)我知道你会这样做的。(不仅是说说而已)
  师范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且要求测试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参照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要求应试人不能有明显的方言语调。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方言语调”的基本范围中,就包括了因逻辑重音错误造成的听感较差现象。可见,能否正确处理语句重音,在应试中会影响到普通话等级的评定。口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由受幼年诵读习惯的影响,在朗读作品时,会出现“念书腔”,照字念音,没有思想感情的流露。还有的学生一味地夸张、渲染有声语言,造成“朗诵调”。这些一般都是重音处理不当的结果。那么如何来确定重音呢?朗读前,我们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那就是要熟悉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所谓“意在声前”,声随意转“。具体到句子时,要结合上下文确定句子语义核心,从而确定重音的位置。以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为例。文章通过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叙述了时光在无声无息地流逝,表达了自己珍惜时间、决心为人类多做贡献的思想抱负。来看第一段。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第一句话,借三种自然现象让人们感受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对反义词:“去、来”,“枯、青”和“谢、开”是短语中的谓语中心,应当重读。“但是”在语气上起转折作用,也应重读。破折号之后是连续几个问句,其中的“偷|”、“藏”、“逃走”、“哪里”是问题的焦点,应读重音以显示问题的深化。
  确定重音还可以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着手。句子中体现并列、对比、转折、递进、呼应关系的词语,一般都可以确定为重音。
  1、并列关系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对比关系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琐事。(杏林子《朋友和其他》)这里,重音“新朋友”“老朋友”的对比,更能突出与老朋友相处时的轻松、愉悦。
  3、转折关系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递进关系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5、呼应关系
  “谁是今天的值日生?”“李明是今天的值日生。”
  教师口语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教师应当设置具体的语境,让学生认识到重音在表达语义上的作用,并通过举例分析,教会他们准确找出语句重音的方法。然而,要自如地运用语言,做到上述两条还不够。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能用正确的方法将重音读出来,以期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根据不同的情境,语句重音表达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大音长和音强,让高的更高,低的更低,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大家都有一支笔,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来暗杀!这成什么话?(闻一多《最后的一次讲演》)
  (2)、增加音高上限,适当安排停顿,以加重重音的分量。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落花生》)
  (3)、增加时长,重音慢读。
  天安门广场上,花堆成了山,人汇成了海……爸爸脱下了帽子,妈妈摘下了头巾,他们低下了头,向周爷爷默哀……
  (4)、增加音长,减弱音量,重音轻读。
  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总之,言语交际中合理运用重音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收到好的交际效果。朗读时重音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可见,教师口语教学中重音的处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当通过设置朗读训练,让学生增强区分语句中轻重音的意识,掌握处理重音的方法,努力克服由于重音不分造成的语调问题。当然,语句中也不能过多地使用重音,重音要在非重音的环境中存在,在非重音的环境中突出,二者之间必须有机地衔接和过渡,给人以和谐统一的感受。在表达意图的统摄下,结合上下文语境确定重音,用适当的方法读出重音,朗读时就能取得鲜明、贴切、自然、畅达的表达效果,学生们也就真正成了运用语言的高手。
  参考文献:
  [1]、王丹、杨玉芳:自然语言中焦点与重音关系的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2]、许洁萍等:汉语语句重音对音高和音长的影响[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0(04)。
  [3]、谢书民:浅谈朗读中语句重音的运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4]、王韫佳等:语句中双音节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推荐访问:重音 浅谈 语句 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