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德育的渗透 浅谈在音乐课中渗透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摘要]责任意识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素养。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公民社会中的主体力量。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缺乏,个人主义思想浓厚。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并改变这一状况,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理想、勇于担当的一代新人。本文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责任意识的教育。
  [关键词]音乐课 培养 意识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68-01
  经常会有一些同事在聊天时,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素质不如前几届的学生”。而这一“素质”是多方面的,有的体现在直观的学习成绩上、学习的能力上、人际关系上、劳动程度与意识上以及集体意识上。不同程度的学生身上会暴露出不同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素质问题。在我看来,这些学生身上的这些问题更多的源于责任心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学生的责任心在一点点地被吞噬。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融入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责任意识是构建现代公民社会基础价值观。大学生是建设公民社会的主体力量。对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关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途。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中心意识浓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30多年的繁荣稳定,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在这种环境中出生、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们,生活安逸,付出少而获取多,缺乏奉献意识是不足为怪的。另外,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事业成为普遍的可能。充满蓬勃朝气的青年学生向往个人奋斗,功业有成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也造成了自我中心意识浓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现象。
  二、注重家庭责任,轻视社会责任。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生活范围基本局限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对于社会的接触和参与都是非常少的。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关爱较多,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也相应较强些;在学校里,片面强调学习任务,责任承担很少,责任意识较弱;而对于社会,参与太少,相应的责任意识则是最弱的。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看看每天上学和放学的学校门口,多少家长提着书包和各种食品为自己的孩子服务着,嘴里还要再三叮嘱。人称“直升机式”的父母,坚持盘旋在孩子的头顶,为其提供不间断保护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他们将爱、体贴和保护混为一谈。从而导致了孩子行为上和思维上的懒惰,做事没有责任意识。而同时,家长对孩子做事能力的不信任,长时间也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处于学校这个集体环境里,他的不自信既表现在做事上的拖泥带水,也让同学和老师产生对其能力的怀疑和不信任。于是,老师也在不自觉地充当扼杀学生独立意识、责任意识的杀手。
  那么,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课中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呢?
  民族音乐是我们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带给学生审美的享受,而且其中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必然浸润学生的心灵。教师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感染于其中的精神内蕴,进而导向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责任意识。
  其次,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例如在琴法课上,对学生开展定期的观摩和验收,让学生彼此间有一种比较和竞争,促进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加以努力和改正。这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今后生存必备的本领。
  第三,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新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只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合力,并有所建树,任何游离于集体之外的活动都不可能有发展的空间。例如在音乐合唱课中,分声部完成一部好的合唱作品,这就需要彼此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效果。
  最后,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凡成就大业者探索意识都比较强。因为只有乐于探索,才能有所创新,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它是创新的途径,是为社会尽责的前提。例如在音乐舞蹈创编课中或在律动游戏创编中,需要发挥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试论关于在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渗透影视传媒音乐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20).

推荐访问:浅谈 渗透 责任意识 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