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微观主体活力

  语文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倍受关注。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但是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课前备课时总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并未真正考虑到学生。老师主宰整个课堂,总是讲的多、问的多,学生成为教师教案的代言人,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冷淡,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老师急的是汗涔涔泪潸潸。
  如何激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品味文本,如何在诵读中升华情感,如何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成为我们当前关注的焦点,也是语文教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即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为此,我校领导和语文教师根据本校实际,确立了“语文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小课题研究。经过反复实践、认真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语文教学之路。
  一、精彩的课前三分钟。
  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强调过兴趣的重要性。他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所以由古至今,无论学习什么,都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形式多样的课前交流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刚开始接任现在所教的六年级时,学生上课不敢回答问题,站起来说话吞吞吐吐,生怕说错。尤其让他单独站在众人面前表达时更是畏首畏尾。有人听课,底下一片寂静,急的我手足无措。校朗读比赛,作为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却退居名次之末,我是真着急。怎么办?经过思索,我决定先从课前三分钟抓起。每天一人,轮流参加。先提出简单的要求:只要能单独站在同学面前讲一个笑话、猜一个灯谜、说两条名言、唱一首歌等就可以。我主要想练他的胆量。两轮过后,我发现多数学生胆子大了,敢说了。我的要求提高了:内容变为讲故事或者演讲一小段。后来有一个学生长篇的精彩演讲引来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表扬让其他学生羡慕不已。渐渐的,我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同学都尝试准备长篇演讲,而且有很多同学讲得还很棒呢!现在我们仍在坚持着课前三分钟活动,形式随机变化,更加形式多样。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安徒生童话故事。我们是农村小学,学生手中阅读资料有限,多数生也没有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意识,因此我觉的老师由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适当布置一些阅读任务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多读课外书的习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益处很多。
  我在教完杜甫的《春夜喜雨》后,设计了关于春天的赛诗活动。在比赛中,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让他们从不同的诗里感受春天的绚丽多姿。
  我上完综合练习中“熟记歇后语”后,便布置了学生课后积累歇后语的作业。第二天利用五分钟进行歇后语擂台赛,擂台赛激发了学生竞争的意识,几番你来我往,激烈交锋,最后产生擂主。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成语,我设计了成语擂台赛,赛题形式多样:数字王国、动物王国、成语接龙、投石问路……开展活动前,先组建合作小组,然后选出一个小组的领导者,充当小老师。在合作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的要求,然后让孩子们聚在一起或是想办法,出点子,或是对同伴的意见进行补充,或是共同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当孩子们的小脑袋挤在一起时,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究时,他们的主动合作学习能力在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增强。
  课前三分钟拓展性活动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飞翔的天地,成为心灵泉水放纵奔涌的原野,既培养了学生课前主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使用资料和口语表达的水平。我将深入地探索研究下去。
  二、精心导课,“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有的人把导语设计艺术形容为开山的第一炮,打鼓的第一槌。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
  但是要想设计一堂好的导语,教师需要下很大功夫。我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课前搜集了几个甚至十几个教学设计,看哪个精彩,哪个适合于自己用,就拿来。如果都不满意,自己就设计。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重教学导语的设计,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我是放映了一段动画,声图并茂,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我在讲《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网上搜集了这样的导语:上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有一个地球”。学生见老师写错了,便齐声喊道“写错了,写错了!书上的标题是《只有一个地球》。你少写一个字。”我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唉呀,只少写一个字,意思还不是一样吗?”“不一样”,学生抢答道。“那作者用《只有一个地球》的标题,用义何在?”我又故作一脸疑惑地问。疑问自然产生,学生带着要极力辩倒老师的目的阅读文本,主动探索的欲望自然加深。
  导语要导得得法,导到教材的要害处,导到学生的心坎上,就能起到敲山震虎、顺风拉帆的作用。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中,我把曾经见过的故事拿来作为导语: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怕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动画。   三、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开放型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鼓励学生质疑,点燃创新火花
  喜欢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思想单纯。面对大千世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问,这对于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教学氛围起着重要作用。
  最初我的学生不会质疑,有的甚至觉的总是问别人问老师很丢脸。当老师让学生质疑时,学生就说都会了,而老师一问,则哑口无言。我就鼓励他们: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说明你对课文一无所知,你才什么问题都提不出来。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不懂的问题敢举手问了,渐渐养成习惯,不用老师单列出质疑环节,学生随时有问题随时质疑,并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师生正在讨论蔺相如这个人物时,我班的马列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的秦王太傻了,好不容易到手的玉璧怎么能再给蔺相如呢?要是我就不给。他分明是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秦王为什么要把玉璧给蔺相如?秦王真的傻吗?其他学生马上就这个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看法,最后有一个同学说,是因为秦王当时想:玉璧如果真的有毛病,我还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它,岂不亏了?学生纷纷发表见解,表示一致赞同。
  而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质疑环节,其一是在分析卖火柴部分,读文,理解句子并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二,是在学生初读小女孩死之前幻景的时候设计的:把描写小女孩临死之前幻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可以在书上作批注,并标出不懂的地方。
  2、强调交往互动,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既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又体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是一种活泼、灵动的主体课堂学习形式。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是自己选的,学习方式是自己决定的,合作伙伴是自己挑的。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拘无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学习《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一下你受到的启示。其中,一个小组展示出了一组排比句:朋友就象沙漠中的指南针,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正确的方向;朋友就象一枚开心果,在我伤心的时候带给我快乐;朋友就象一只闹钟,在我犯错误的时候响在耳边提醒我。其他同学一看,马上纷纷加入其中,那节课,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比喻句,我让他们整理在小练笔上,且作者署名:六年级全体学生。我说:你们真了不起,合作创作了一首现代诗。第二天,三八妇女节搞征文活动,我班的殷采丽同学就写出了一首歌颂母亲的现代诗,还颇有韵味呢。姚远老师还特意让学生在校广播站进行广播呢。
  3、走进课文的境界 演出个性的精彩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天生的创造家,丰富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对文本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教师应尽量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才能的舞台。如果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课本剧表演,能让学生大胆地把对课文多元的体验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表演或欣赏中体会隐于字里行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并在相互的交流和启发中不断生成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就能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文的情境,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鲜明个性,能让领悟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学《七步诗》这课之前,我提前一天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自己学习理解这首诗后,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课上要比一比,哪组演的最棒,还要评比“表演小天才”。学生兴趣顿起,积极准备。上课时的表演让我惊叹,不仅把曹丕曹植表演的生动形象,还把人物曹操演的惟妙惟肖。而且我发现,所有的学生都能背这首诗都理解诗意了 。
  在学习《草船借箭》和《将相和》这两课时,学生主动提出表演课本剧,自己结组积极筹备,道具十分齐全,有的小组竟然能把那么长的课文变成自己的语言(也就是台词)说的十分流利。尤其有的小组竟然像拍电视剧一样塑造了几个书中没有的人物,自编台词,别提多丰富了,在台上是表演得有模有样。表演后让学生再分析人物,他们便说得头头是道。借机让其写写表演后的感受,大家写得都颇富真情实感。
  通过研究我感受到:只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训练的机会,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既然课堂是学生的,我们就要大胆放手,在课堂上有意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去大胆地说,入情地读,无限地想,经常地写,才能给学生以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推荐访问:凸现 充满活力 主体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