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复句分析】复句分析

  摘 要:《老子》一书,行文多用复句。据作者统计,《老子》全文共419句,其中复句300句,占总句数的72﹪。对《老子》中的复句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解读《老子》。本文从《老子》复句分类分析、紧缩句以及复句做单句句子成分、分类统计、《老子》复句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这四个方面对《老子》的复句作了分析。
  关键词:《老子》 复句 分类
  《老子》一书,行文多用复句。据作者统计,《老子》全文共419句,其中复句300句,占总句数的72﹪。对《老子》中的复句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解读《老子》,所以对它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对《老子》中的复句作了分析。
  一、复句分类分析(以最高层次为准)
  (一)并列复句
  并列复句《老子》一书中凡130例,试举几例,不一一列举。如: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
  (2)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3)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第二十七章)
  (4)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第三十九章)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
  (二)解说复句
  解说复句凡36例,例如:
  (1)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第一章)
  (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第十四章)
  (3)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七章)
  (4)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5)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第六十七章)
  (三)顺承复句
  顺承复句凡13例,例如:
  (1)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第十七章)
  (2)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第三十八章)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4)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第五十一章)
  (5)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第五十九章)
  (四)选择复句
  凡1例: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五)递进复句
  凡1例: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第二十三章)
  (六)转折复句
  转折复句凡30例,例如:
  (1)道冲,而用之久不盈。(第四章)
  (2)朴虽小,天下不敢臣。(第三十二章)
  (3)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
  (4)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第五十三章)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
  (七)条件复句
  凡18例,例如:
  (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第十一章)
  (2)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第十六章)
  (3)大道废,有仁义。(第十八章)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第十九章)
  (5)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
  (八)假设复句
  凡29例,如: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第十章)
  (2)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第三十二章)
  (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第五十三章)
  (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第六十四章)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九)因果复句
  凡39例,如:
  (1)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2)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
  (3)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
  (4)夫两不相伤,故得交归。(第六十章)
  (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斯不见贤。(第七十七章)
  (十)目的复句
  凡3例:
  (1)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第十四章)
  (2)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第二十一章)
  (3)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二、紧缩句以及复句作单句句子成分
  《老子》中不仅有众多复句,还有很多紧缩句和复句作句子成分的单句,也值得分析。
  (一)紧缩复句
  在《老子》一书中,紧缩句并不单独成句,都是作为复句中的分句存在的,例如:
  (1)万物作焉而不辞(表转折)(第二章)
  (2)生之畜之(表顺承)(第十章)
  (3)轻则失臣(表假设)(第二十六章)
  (4)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表顺承)(第二十九章)
  (5)重积德则无不克(表条件)(第五十九章)
  (6)损不足以奉有余(表目的)(第七十七章)
  (7)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表因果)(第八十章)
  (二)复句作单句句子成分
  《老子》中还有很多复句作单句句子成分的例子,如:
  (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因果复句作谓语)(第七章)
  (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转折复句作谓语)(第三十八章)
  (3)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并列复句作谓语)(第五十章)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并列复句作谓语)(第六十五章)   (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因果复句作谓语)(第六十六章)
  三、分类统计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为《老子》中的复句做一个分类统计表:
  类型 复句
  总数 并列 解说 顺承 选择 递进 转折 条件 假设 因果 目的
  总数 300 130 36 13 1 1 30 18 29 39 3
  比率 1.000 0.433 0.120 0.043 0.003 0.003 0.100 0.060 0.097 0.130 0.010
  四、《老子》复句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分析
  (一)复句众多
  本文开头已经讲到《老子》一书共419句,复句300句,占总句数的72﹪。这主要是因为《老子》一文近乎纯粹地说理,故每句必须尽可能做到逻辑清晰,有说服力,所以复句就成为其主要表达方式。
  (二)并列复句多
  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中的并列复句是所有类型复句中为数最多的,占43.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并列复句的各个分句间,或近义相承加大说理的气势,或反义对举通过否定反方来肯定正方,这样能够有更强的说服力。
  (三)多层复句占多数、分句间关系复杂
  《老子》中的复句多层的占多数,而且分句间关系复杂。这在并列复句和解说复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
  解说 假设 并列 假设 并列 假设
  1.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并列 假设
  ∣∣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假设 并列 假设 并列 假设 并列 假设
  2.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
  并列 假设 并列 假设
  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第三十九章)
  参考文献:
  [1]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崔仲平,崔为.老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白兆麟.《老子》复句辨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4):165-169.
  (王先晓 重庆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400715)

推荐访问:复句 老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