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亟待重视


  [摘要] 新形势下,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虽然持肯定态度,但却无法做到全力以赴地支持孩子阅读,当课外阅读与省考发生时间冲突时,他们首选的是备考,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一般不会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条件。所以,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现状并未完全得到改善,阅读意识淡薄,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方法。本文从课外阅读的意义、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原因、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以及如何让学生乐读、愿读、会读、有书读几方面对中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激趣;营造良好氛围;索定目标;养成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我们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终身学习。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都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写作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虽然语文新教材已解决课文篇目少、内容陈旧的问题,但课本中的篇目必定有限,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阅读,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的不断激励和正确引导。所以,课外阅读亟待重视并要从根本解决,而不是只喊口号,要靠我们教师落到实处。
  一、率先垂范——引导学生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自身首先要加强阅读,以提高指导的效果。如果语文教师都不爱阅读,没有阅读习惯,阅读面狭窄,解读文本的能力差,又如何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阅读,如何去和学生交流阅读成果和体会,如何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呢?教师要广泛地阅读,才能在平时教学中渗透丰富的人格修养,广博的知识,现在的学生特别爱模仿教师,特别是他们所敬重和崇拜的教师。爱读书的教师才会带出爱读书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求学生读的书自己一定要先读,先关注名家作品、经典名著。与此同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利用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事例,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起到导向作用。教师要与学生经常交流阅读感受,极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适时在学生成长路上给予引导。
  二、激趣——让学生愿意阅读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语文学习就是读、写、背、抄。其中“读”是学好语文的首要任务,读什么呢?当代的初中生对经典文学、唐诗宋词、优美的小散文很少感兴趣,尤其在网络畅通的时代,家长不能在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孩子很少有愿意读冗长无味的大部头书籍。因此语文教师要进行适时引导,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为学生阅读的第一引导人,我们要善于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课内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细品,充分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对作者其他作品上。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文章中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惭愧当初自己对母亲的不理解,联系现在的我们平时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从而感受史铁生在文章中蕴育的深层情感,以及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如何顽强地面对生活,奋笔疾书完成一部部的作品。学生被课文内容深深打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借机延伸,史铁生是一位特殊的作家,如想对作者有更多的了解,可以读他的《我的地坛》《命若琴弦》《病隙碎笔》等文章,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史铁生的作品有更多的兴趣,课外就会带着兴趣去阅读他的作品。
  三、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有书读
  让学生爱上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在班级建立图书角,号召学生把书拿到班级资源共享,建立图书借阅制度。我知道班级中学生的家庭条件不一,这样资源共享既节省开支,又达到读到书的目的。要想让学生读书,就要保障他们充足的时间,课上课下时间紧张,利用好每天早午晚的零散时间,人人一本书,定时定量完成阅读任务,好词佳句可做抄录。学生们的阅读,很多时间是在家里完成的,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向家长们宣讲读书的益处,转变家长的传统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家长达成一致,同时向家长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制定读书计划,并号召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共读书。语文教师课后作业要精留,少布置机械性抄写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只有广泛阅读,积累素养,拓宽眼界,有较深文化底蕴,才能赢战中考。
  四、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课外阅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通常教师鼓励学生读经典名著,但是单纯采用课内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给予指导。首先,经典名著采取精读的阅读方法是不可能的,教师要强调略读的重要性,可以速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义,正如有位教育者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精读中明规律,在略读中练本领。得法于精读,得力于略读。”在平时阅读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略读、浏览、速读、扫读等阅读方法,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精读,让学生自己掌握快慢,鼓励学生在实践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其次,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积淀文化素养,使学生不光能读得明白,还要读得深入,说不定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还会遇见花开,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精妙之处……第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文中精彩的片断,人物、环境、心理描写等做好圈点勾画,摘抄记录,写读书心得,以便日后写作之需。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悟、有收获、有思考,达到阅读的目的。第四,指导学生阅读时端正态度,切忌为完成任务而读。有的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浏览,不求甚解,不求收获,没有做到读思结合。正像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问边记,形成自己的感悟见解。
  五、适时推荐书目和时文——让学生索定目标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为语文教师解决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什么书目的问题。除书中必选课外读物之外,教师还可以适时根据时代发展,学生年龄结构特点,推荐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书籍。由于青少年还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稳定的时期,如果选择了一本不适合的书进行阅读就如同一个人选错了路,思想价值观就会偏颇。新课标推荐的中外经典名著、古诗词等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同时还可以读一些《美文》《青年文摘》《读者》《优秀散文》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书刊。每学期除课标中必读两篇名著外,还可阅读两本好书,然后进行班内书籍互相交换阅读,定时向学生推荐美文。
  六、制定计划、定期交流———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课外阅读计划。如阅读书籍数量、阅读时间、次数等,同时教师要制定检查计划,促进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如检查是否有圈点勾画、读书笔记、心得等,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交流课,展示阅读成果,交流分享阅读乐趣,以促进和引导学生阅读,从而扩大阅读范围,带动那些不主动阅读的同学。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和效果,又激发了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能让我们活得更加精彩。读书能使我们明智、聪慧、睿智,读书是一种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去做,一定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叶国炎. 浅谈名著阅读指导有效性[J].语文教学之友,2011,(07).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初中语文新课标[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陈始雨)

推荐访问:亟待 课外阅读 重视